资本的使命:资金流、影响力与人本追求

资本的使命:资金流、影响力与人本追求
作者: [美]杰德·艾默生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0.70
折扣购买: 资本的使命:资金流、影响力与人本追求
ISBN: 9787521722222

作者简介

杰德·艾默生(Jed Emerson)是社会企业、战略慈善和影响力投资领域的先锋、专家,有“影响力投资教父”之美誉。他在投资基金、企业、社会机构和基金会追求经济绩效和社会与环境影响力方面,具有丰富的领导、管理和咨询经验。 杰德曾先后担任过商业对冲基金影响力投资策略组的运营总监、世代投资管理公司下属基金会及休利特(Hewlett)基金会的高级客座专家,以及麦康奈尔克拉克(McConnell Clark)基金会的项目经理。他曾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牛津大学商学院讲授影响力投资、社会企业等课程。 目前,杰德担任亚洲、欧洲及美国等地许多家族办公室的高级顾问,是纽约蒂德曼(Tiedemann)财富管理公司投资委员会的外部委员、芝加哥威廉·布莱尔(William Blair)财富管理公司的顾问、全球影响力投资网络Tonnic的高级客座专家以及海德堡大学社会投资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也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SDG(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金融高级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杰德著述丰富,此前先后参与撰写了7部深具影响力的著作,并多次应邀在世界经济论坛、斯科尔(Skoll)世界论坛等多个全球性论坛和会议上,就商业、社会公平、慈善、可持续发展和影响力投资发表演讲。

内容简介

第二章 关于影响力:从无知影响力到相互影响力 我们对资本使命的传统理解是:我们可以将资本当作一种工具,并且寄望于通过它来提高和增加它在我们投资组合中的总量。 在传统的投资论坛中,我们思考的是如何最好地通过我们积极的资本投资或管理活动创造预期市场可得收益,关注的是增加金融资本的战略,而非资本在金钱之外的其他目的。正如前文讨论的那样,这种对金融上的“如何做”问题而非有关资本的“为什么”问题的关注,威胁到了许多家庭成员或受托人更为重要和更加现实的目标的实现,更不用说我们都参与其中的社区与社会的目标了。我们将探讨有关使命与自我的问题,但如果我们想要认识资本而不仅仅是钱,那么我们必须首先探索我们对资本用途的理解,认识到它的用途远远超越了对自身的复制,以及创造更大财务回报的能力。我们必须反思我们对资本影响力的理解。 无知影响力 当影响力投资的概念首次引起投资界和慈善界的关注时,那些多年来始终在推动责任投资与社区投资的人不仅表现出了非常轻蔑的态度,而且稍稍有些动怒。他们会这样说:“所有资本都有影响力!我们已经这么做了许多年……”他们当然没错,因为所有资本都有其影响力,这些先驱的确花了数年时间来实践他们对投资创造积极影响力的理解。然而,进入现在被称为影响力投资的这个领域的早期投资者们想要表达的是,他们试图在自己的投资和那些来自基层的、有意义的、有意识的影响力投资之间划出一条明显的界线。在他们看来,他们现有的选择似乎缺乏可衡量的积极影响。 诚然,所有资本都有影响力,但对许多人而言,这个目标似乎是在他们的投资管理和部署工作中偶然实现的。它似乎是投资的副产品产生的影响——副产品承担着更多的展示和价值观念的功能,而非对确切价值的追求——即便那些早年提倡可持续投资与责任投资的人也明白和感觉到影响力才是他们的实践核心。现实情况是,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创造就业机会、纳税和产生广义上的社会价值是他们在理解自身投资行为的影响方面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了,而这些影响每过四年就会被拿出来,为“要就业,而非福利”和其他自我满足的情绪大唱赞歌。我们最好将这种影响力投资方法视为一种类似于“对通用汽车有利的就是对美国有利的”方法。虽然良好的初衷受人欢迎,但对许多身在主流投资领域的人来说,与他们对财富、利润以及个人利益的追求相比,他们的投资带来的任何积极影响都是次要的(对大多数人甚至对现在声称有影响力的许多人来说,亦是如此)。 在创造有意识的、积极的社会与环境影响方面,我们最大的不幸在于我们生活在一个流动着无知的世界里,我们的洞察力偶尔会达到顶峰,但在我们进一步发展到新的无知并重新开始这个过程之前,它就已消失在我们信以为真的知识与意识的迷雾之中了。无论我们现在如何夸夸其谈,我们都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我们的资本产生的大部分积极影响都是这种无知的结果,而不是因为我们深思熟虑且富有远见的战略。 我们知道,我们的主要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业已用多种方式证明,自我和他者之间的差异实为一种幻觉。在这一刻以及每时每刻,我们都是相互联系的。作为人类、社区或社会以及家庭的一员,我们以最简单的方式团结在一起,但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的不只是这些因素,还包括有关自然经验的物理学、生命力量与死亡的终极本质。尽管如此,我们却表现得好似相互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线,这在某种意义上是正确的,但在另一种意义上却非真理。在无知和否认的掩盖之下,我们经营着自己的日常生活。 这些现实至多只能让我们在这个世界里追求影响力的活动变得有挑战性。我们认为自己知道,并且最终必须像我们知道一样行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无法做到,因为认知和真理都是不停迭代且短暂的经验状态。我们对真理的认知与我们的无知是相对立的,否则我们便会停止认知,无法理解任何明确的定义,无论它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做些什么,即使我们知道我们所做的是不够的、不正确的,或是我们只能在特定情况下做“正确的事”。尽管我们尽一切努力做到有据可依,以客观分析为基础,并根据明确的战略采取行动,但最终我们还是不知道结果会是什么。我们想要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重要的,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或许是一种积极的存在,但我们却无从知晓自己行为的长期影响会是什么。 我们努力拯救的生命: ■是从饱受战争摧残之地或衰退的本地社区解救出来的孩子吗? ■是一个需要职业培训的家庭顶梁柱吗? ■是在改变了游戏规则的创业公司中获得资助的年轻女性吗? 我们知道他们中有谁会给我们启示,带领我们走向全新的道路,为世界增添光明吗? 或者,我们所拯救的生命将发展成另类的右翼领袖,发出现代分裂的声音,抑或仅仅成为我们总统独裁主义倾向的被动支持者吗? 我们带着热情与信念去行动,相信自己所做的是正确的,并推动着我们共同向正确的方向前进,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那些我们宣称关心的人,那些我们宣称对其生活负责的人的生活和他们所经历的现实并没有任何有意义的认知。有时,只有在回首往事、退缩不前时,我们才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如何将我们引入歧途的——如果我们足够幸运,我们就能意识到这一点。 更多时候,我们会为自己的行为编造一个理由,以此来证明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已经做了和未做的决定是合理的。我们告诉自己一切都没问题,因为即使我们努力得不够,我们的初衷也是好的,这才是重点,不是吗?当我们走在这条由善意铺就的道路上时,我们付出的努力还不够吗?我们无须听取慈善受助对象的意见或追踪他们的长期经历,也无须为了更高的影响力标准而对他们负责,因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为之,我们的影响力行为本身都是合理的,不是吗?我们没有必要谦虚或自我怀疑,因为推动积极的影响已然成为我们毕生的事业。是的,一切都很完美——我们的影响力报告就是这么写的,我们身边那些赞美资本的人也是这么说的。 让我们具体一些,深入个人层面进行探讨。 25年前,我资助了一家初创社会企业,这家企业从未具备规模发展的潜力,却为一位刚刚离开戒毒所的年轻人提供了起步的平台,让他创办了自己的社会企业。如今,他的企业不仅赢利丰厚,还为许多试图重回生活正轨而非绝路的人提供了过渡性就业机会。尽管让他起步的企业不怎么成功,而且多年来我对他的影响力一无所知,但这仍可以被视为一种积极的影响。 35年前,我创办了一个非营利组织,为数百名(现在无疑已有数千名)流落街头的年轻人提供有意义的出路,并且一度经营得很成功,现在这些曾经无家可归的年轻人都过上了更好、更健康的生活。然而,正是这个项目(我的项目)让至少一位有魅力的少年放弃了自己,他在自己父母家前院的一棵树上自缢了。 还有哪些人在影响力方面的努力失败了?还有哪些人至少部分地因为我们各种各样的不足而失去了生命?这些影响力结果中的每一项是否都能在宏观的整体表现中得到平衡?在努力实现我们所寻求的任何程度的影响力方面,我们最终都是无知的。然而,我们却常常假定如果我们不愿意追求与之相反的结果,我们就会带来积极的影响。既然这是我们毕生的事业,那么我们的生活一定是美好的——我们过着美好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既有意义又有目标,就算我们以受压迫的他人的名义创造了这些,谁又能责怪我们呢? 尽管传统投资和现代金融资本主义体系源于资产所有者或受托人的视角,但影响力投资的核心并非从内部来看问题——首先从个人自身的角度以及实现首要财务目标的计划出发,然后再去考察所需的时间和可预测的投资策略。影响力投资要求我们超越今天对这个世界和社会所抱有的信念,以全面的、具有历史意识的、广泛的且具有催化作用的视角去拥抱我们未来的生活及其意义。此外,我们试图为资产管理和资本配置推行全新的投资方式,其目的是进行超越季度的预测,从而带来更有希望的变革,而不是只用一套现金流预测或社会投资回报率表格来进行预测。 影响力投资关乎未来世界、社区、资本以及你自身发生变革(如果你足够幸运)的潜力。 影响力投资是探索资本使命的一个切入口,因为它始于我们对以下问题的理解,即我们目前对资本的地位与使命的看法,它们既不够适当,也不足以应对我们作为个体以及星球整体所面临的挑战。影响力投资不仅仅在于用自己的资本去匹配自己的价值观,更在于认同这样一个事实,即对资本和价值的专有经济学理解既不能说明资本是什么,也不能说明资本需要什么。 与金融资本主义要求我们了解的简单计量经济学相比,我们要钻研得更加深入并在经营中考虑得更多。只有这样,影响力投资才能将我们带离我们所在的世界,让我们超越当前所理解的现实,向着我们希望在未来实现的目标前进。我们首先要摆出谦逊的态度,接受我们最初无知的状态,然后我们才能努力超越这种无知,真正且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渴望创造的价值所蕴含的种种复杂性。我们还要安静地、持之以恒地坚守我们之前的信念,也就是我们管理自己的生活和资本的原因,或至少保持过去的做法。 无论我们所奉行的影响力投资战略的类型、形式或性质如何,我们每个人都要将这一点牢记于心:我们一无所知。 我们可以向往。我们可以创建一系列工具、指标,定义和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它们来追踪我们在这个世界中产生的影响力。但最终,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在苍白无知的背景下展开的。当采取行动促进对他者的影响时,当希望参与相互影响的活动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时保持更加谦逊的态度。 对他者影响力及其组成部分的思考 影响力投资有这样一个核心概念,即在任何既定的投资组合中,我们都可以跨越一系列资产类别,通过一组横跨资本连续体的战略来配置资本。这个连续体涵盖了从慈善资本到准市场资本和市场资本的投资。其他文章探索了在这种方法之下构建投资组合的实践,而本书的目的则是让我们认可这样一点:全面投资组合管理既会在任何给定的资产类别中寻求适当的财务回报,也会优化每种投资可能产生的影响力的性质与形式。 如果进一步探讨,我们或许可以确定影响力投资的一些主题。这些主题涵盖从社区层面(例如建设保障性住房,或是向通常容易被主流贷款机构忽视的小企业提供贷款)到人口层面(例如性别视角投资、针对不同种族或民族群体的投资和针对低收入人群的投资等),或是环境层面(例如保护地役权、土地银行、绿色债券等)的投资。其他主题可能包括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投资。一个人对这些种类多样的影响力投资主题的追求或许相当于1万英尺高的水平,而一个人可能寻求的最广泛、最模糊的影响力——“有利且有善”,则相当于5万英尺高的水平。在这两种水平之间(例如3万英尺的高度)还存在他者影响力的概念,这种影响力有三种类型:广义型、深度型和相互型。 我们喜欢把我们看作一个由财富水平不一的人(富人和穷人)构成的群体,并认为自己是资产所有者。然而,尽管一个人可以暂时拥有资本,但资本在本质上并不属于你。那么,在我们作为财富的临时所有者的需要之外,以及我们对财富优先选择自我复制(我的意思是认为财富的使命就是让你的钱变得更多而已)的肤浅理解之外,我们该如何认识财富的使命呢? 我们或许会考虑这样一种可能性,即资本的使命是为你的自我提供一切外在的东西,从而让你过上一种更加充实、自由和完满的生活。人类和环境各个方面的退化都贬低了你过往生活的价值,并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你充分体验生活的能力。有人或许会说,归根结底,如果你没有用一种为所有人创造最高价值的方式来使用自己的财富,你的个人财富就会毫无价值,因为这些价值终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回归到你那里。让健康的血液循环流经我们的社区是资本使命的基础,我们确实都是该社区的一部分,但个人无法单独定义或控制这个社区。因为所有的影响力都与他者影响力交织在一起。 这种对影响力的认知将成为我们稍后继续讨论的主题。但现在,请思考这样一个观点:拥有金钱的目的,最终可能更多的是为他者而非自我来管理财富。把自己有关他者的边界放得越宽,你就越有可能在生命历程中创造出更大的价值。通过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资产,你将会在资本配置方面变得更加明智,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你可能会得到的总体回报,并做好自己的定位,从而创造出一个人能够实现的最大价值,即最高的整体财务与影响力回报。 推而广之,当你扩展了对自我边界的认知时,那么与为自己投资相比,你很有可能通过为他人投资而变得更加富有。 想象一下…… 例如,为了追求经济正义和更公平的分配,你对特定公司的投资以及你所选择的投资工具和投资战略都有可能支持企业更好地经营并扩大用人规模。这种投资反过来会让那些在自己的经济周期中运作的人获益,而这些经济周期将与你的资金产生联系,不仅可以为你,而且可以给所有市场参与者带去更多利益。如此一来,这个周期便循环了起来。 就是这么简单。 正如莱思·马修斯所言: 从自我中心角度来看世界,就好似将你的感知局限在城堡大门的窥视孔里。你已经做了一个极大的假设,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它如此之大。你看起来似乎很无辜,但你已经假设自己是独立的、连续发展的、合理的,抑或本应如此。这种有关“我”和“我的东西”是一种独立实体的信念,让“我”为支持这个独立实体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合理化了。这种假设让世界变成了一个可怕之处,并将我们围困其中。它同时削弱了利他主义的意义,使其成了一块垫脚石,或是让人偏离“让‘我’永存”的主要目标的干扰。 与之相反的正是他者影响力,正如我们从最广泛的角度看到那样。 历史与哲学语境下的影响力投资,个体使命与资本回报的融合价值。 (1)立意深刻:本书对资本、投资和财富管理的认知和理解的历史根源进行了溯源与探索,将我们与金融、生命、世界以及个人使命和价值相连接,具备一定的理论高度。 (2)视角独特:影响力投资作为一个新兴概念,国内出版的相关图书多从工具或学术方面切入,而本书则主要从历史、哲学等层面,对金融投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3)作者经验丰富:杰德不仅在投资基金、企业、社会机构和基金会追求经济绩效和社会与环境影响力方面,具有丰富的领导、管理和咨询经验,而且著述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