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爱过的(赠黄金时代萧红传)

我们都是爱过的(赠黄金时代萧红传)
作者: 王臣
出版社: 湖南文艺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我们都是爱过的(赠黄金时代萧红传)
ISBN: 9787540467067

作者简介

王臣,畅销书作家,代表作: 人文类 《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传》 《喜欢你是寂静的:林徽因传》 《今生就这样开始:三毛传》 文艺类 《一个人流浪,不必去远方》

内容简介

01 北方 呼兰。 中国北方以北的一个小县城,位于黑龙江省哈尔 滨市东北约15公里。 松花汀支流呼兰河流经小城,因此得名。它平凡、朴 素,静默如谜。没有 人会知道,这样一个僻静的小地方,会生长出一个惊 世的女子——萧红。 在往后的很多年里,一直被人怀念着。 呼兰。很清贵的两个字。念念在口中,声声有香 气。名如女子,清素 质朴,洗尽铅华。娴雅有时,婉静有时,但终归是低 眉顺从的。一如以后 的她,似是一身桀骜逡巡人世,骨子里却又实在不算 是勇猛果决的女人。 呼兰,有时候小得看过去仿佛就只有那两条并不 宽敞的大街,一条横贯 东西,一条纵越南北。还有一条十字街,街上算是热 闹,首饰店、布庄、油 盐店、茶铺、药馆,也算齐全。城里还有两家学堂, 一个在南边,一个在北 边。萧红就是在南边的龙王庙小学念的书。 小商小贩、农夫村妇,还有手艺人和几个读过书 的先生,以及乡绅官 家的男女们,都欢喜地生活在呼兰小城。 ——一座历史已有280年的小城。 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年)呼兰正式建城。这 是一座开化较早的古 城。而呼兰河,原本叫作“胡剌温水”,又名“活刺 浑河”。到清代的时候 才被称为“呼兰河”。但呼兰也只是满语“胡刺温” 的音译名,是“烟囱” 的意思。 建城那年,清政府在呼兰设立守卫(团一级军事 机构),由呼兰守卫直 辖。同治元年(1862年),清政府在呼兰守卫下设呼兰 厅,呼兰为其所制。 光绪五年(1879年),清政府改呼兰守卫为副都统,呼 兰仍归其管辖。光绪 三十一年(1905年),呼兰设府。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改行省制,呼兰 属黑龙江省辖区。民 同二年(1913年),行省、道、县制。呼兰县公署成立 ,属黑龙江省绥兰道 辖区。 昔年,也曾繁荣。但后来沙俄入侵,筑成中东铁 路,往日是交通要道的呼 兰也便冷清下来。加之,宣统二年(1910年),东北受 灾,鼠疫泛滥,持续逾 半年之久。单单呼兰这座小城,便因此丧生六万余人 ,几乎变成一座死城。疫 情受控之后,呼兰昔日的荣光不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局大变。呼兰小城, 虽是素净,却也渐有 哗声。民国初年,新生事物应运而生。商会、银行、 信托公司、邮政局、 劝学所、农会、基督教会堂等,齐刷刷立在了路旁。 这便是新的呼兰。属 于她的呼兰。 命运之玄,你我之凡胎肉身是无法揣度的。就好 比辛亥革命那一年, 在呼兰小城的张家,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她,仿佛是 命里带着叛逆,将颠 沛流离的宿命刻进了幼嫩不清的掌纹里。一点点生长 ,最终覆盖了她的一 生一世。 躲不掉。 避不开。 人与土地之间血脉相连,有一种凿陷入彼此肉身 与灵魂肌理的纠缠。 一个人长成的样子,说话的腔调,行动的快慢,甚至 于内心的纹路,昂首 抑或低眉的气场,都与那方生之养之的土地有关。一 如她与呼兰。酷烈的 寒,刺骨的冷,令她生来便是铿锵。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 向地,便随时随地, 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 呼兰的冬。萧红的冬。凛冽几句话,仿佛是参透 一生奥义的箴言。从至 寒天地间,她开始了自己破碎的一辈子。这一生,她 从这里开始,又将要去 往何处。那一方惜藏她的栖息之处,在呼兰,还是在 远方。没有人知道。 或许,昔日茫然无知的她,也曾穿着一身碎花小 袄,矮小的身体,立 在皑皑的小城中央,举目四望。看着天空无边欲滴的 蓝,等着它一点点笼 罩下来,覆住她的脸,还有额前的发。然后,想着, 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 是否也会像她此刻热爱这世界一般地热爱她。 连她自己也不知道,不久的将来,这惶惑不安的 人间,会有一个双眸 流火的女子,跃跃欲试并终于义无反顾地闯入那生离 死别的沙场。一路走, 一路痛,一路把苦难抛撒在身后的黑色土壤之上。然 后,腐朽在泥沼里, 开出鲜艳的赤色花朵来。 黑之土。 白之霜雪。 而她,将是烈艳之萧红。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