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三支柱——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升级与实践创新(新版)

HR+三支柱——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升级与实践创新(新版)
作者: 马海刚 彭剑锋 西楠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6.30
折扣购买: HR+三支柱——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升级与实践创新(新版)
ISBN: 9787300327143

作者简介

马海刚:腾讯公司人力资源平台部总经理,广东省人力资源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人才开发与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人力资源管理师联合会会长。2008 年加入腾讯,曾任职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兼平台研发系统及运营平台系统HRD。曾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作近七年,先后担任管理代表、中东北非地区部部长助理等职务。
彭剑锋: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导,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兼企业人才分会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业委员会副主任。曾获第二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十佳人物”,被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评为“十大值得尊敬的管理咨询专家”。
西楠: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研究生,华夏基石高级咨询师。

内容简介

《HR+三支柱: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升级与实践创新》(以下简称《HR+三支柱》)第一版于2017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我国首部系统梳理HR三支柱模式的西方探索与中国实践的著作,同时深度解读腾讯、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对HR三支柱模式的创新。它一经出版就得到了业内同行的大力推荐与宣传,并很快在业界得到了广泛关注,多次加印。 HR(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式,是IBM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大师戴维?尤里奇(Dave Ulrich)的思想,结合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实践于2007年率先提出的。以三支柱为支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源于公司战略,服务公司业务,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组织能力再造,让人力资源从业者更好地为组织创造价值。 HR三支柱模式自提出以来,在中国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实践与应用。然而,HR三支柱模式诞生在讲理性、重事实、轻关系、弱互惠的西方世界,在中国这种重关系、重情感的文化背景下,企业在实施三支柱模式的过程中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此外,随着以ChatGPT为标志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横空出世,新一轮科技革命就此开始,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算力算法等颠覆了人们的固有认知,这些变化给当前中国企业构建HR三支柱带来了新的挑战。 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我们结合前沿的理论观点,以及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中国企业在HR三支柱方面的转型升级与实践创新,在《HR+三支柱》中提出只有主动求变、大胆创新,HR三支柱才能在中国企业中存活和发展,创造更大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我们对三支柱模式进行了视角扩展、对象厘清、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升级,提出了中国企业HR三支柱模式。 《HR+三支柱》第一版出版发行至今的七年间,我们不仅收到了来自业内同行提供的众多有见地的观点与建设性的反馈,也欣喜地看到国内同行对HR三支柱的讨论和实践越来越多。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看到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在这七年中也发生了不少变化。 一是HR在战略价值落地过程中,越来越游刃有余地实现着HR管控职能与服务职能的对立统一。一方面,强战略解码与强监管落地过程中,HR扮演着“执法人”的角色,既要用制度、机制、流程来管控,也要靠文化来促进个体进行自我约束与自我控制。另一方面,日益强大的算法技术,催生了精益、全面、量化、去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企业呼唤并重视人本管理,为此HR还同时扮演着“知心人”的角色,相信并挖掘员工的潜力,为员工创造更具智慧性、能动性的机会与舞台。HR通过对内部组织、人员特性的区隔,让一部分HR扮演知心人,一部分HR扮演执法人,对这两部分的平衡,体现了中国式管理的特色,也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何尝不是体现了HR三支柱背后的理念? 二是在业务策略实现过程中,HR愈发重要地扮演着推动组织效能和员工效率提升的核心角色。随着经营意识的增强,HR尤其在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业务策略实施过程中,HR兼顾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通过构建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精细化人力资本分析,以及运用大数据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等,在保障企业长远发展和员工福祉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人效。同时,HR通过实施人才盘点与制订发展计划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并建立绩效薪酬体系以确保员工工作目标与公司战略一致,有效提升人力资本效能。HR正以前瞻性经营思维整合成本管控与人效管理,构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人力资源机制,成为驱动企业创造持续价值的“内部经营者”。 三是在体系架构搭建过程中,HR越来越重视数字化技术对HR的赋能。我们认为决定HR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是转变认知。管理驱动与自主驱动相结合的“双引擎驱动”理念为企业发展内在驱动力提供了全新视域。同时,通过人工智能及大模型的技术触发,HR将在与数智化新质生产力融合的过程中,不断主动求变、转型升级。关注人才个性化需求和激发员工动力的数字化场景应用产品井喷式涌现,这些都能让HR的体系架构创造出更好的员工体验,也能助力组织活力的迸发,使我们能够预见到一个更加智能和高度互联的HR生态系统。 当然,七年间,我们也欣慰地发现,《HR+三支柱》重点提到的端到端的交付和产品经理思维这两大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领域得到了加强。端到端的交付是指从用户、客户需求端来,到满足用户、客户需求端去,始终以用户、客户需求为中心,用交付彰显HR价值。产品经理思维强调识别、区分HR的用户、客户,针对其痛点打造HR产品,并将其打磨到极致,用产品粘住用户、客户。 这两大理念分别来自华为和腾讯的管理理念和实践精髓。华为是一家锁定客户需求建立平台,并为客户提供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腾讯是一家锁定客户体验建立高黏性平台,并为客户不断打造一站式互联网在线生活生态的公司。这两家公司在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新的客户需求时所体现出的危机意识与主动求变精神惊人地相似,这体现了一种根植于企业家精神中、融化在企业文化里的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推动组织再造的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企业不断地自我革新,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最有挖掘潜力的工作,更需要进行持续的管理创新与变革。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涉及公司与高层管理者这样的客户,还涉及企业内所有员工这样的客户,持续管理变革的目标就是对这些客户进行深入的洞察,实现高效的管理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管理与服务的交付。 10万册畅销书全新升级 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现象级口碑之作 首部系统性梳理HR三支柱的西方探索与中国实践的著作 深度解读腾讯、华为、阿里巴巴对HR三支柱模式的创新 HR职场进阶宝典 成为懂业务/晓战略/有发展的新型HR 作为HR从业者,你是否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 公司高管抱怨你对组织发展与变革、人才梯队建设不能提供战略支持 ? 业务部门抱怨你不懂业务,无法对其工作提供针对性、定制化的帮助 ? 员工抱怨你提供的服务低效、不便捷,缺乏一站式服务 甚至,拉姆?查兰撰文《是时候拆掉人力资源部了》。HR从业者该何去何从? 戴维?尤里奇指出,是转型的时候了,HR从业者需要升级角色定位 IBM在尤里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操作性的HR三支柱模式 腾讯、华为、阿里巴巴等中国优秀企业对HR三支柱进行了创新实践 HR三支柱模式为中西方优秀企业的HR从业者注入了新活力,赋予了新价值 两位大咖级作者首次梳理了HR三支柱的中西方探索与实践 书中为中国企业构建HR三支柱模式提供了框架,为HR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当你为升级为新型HR做好了准备,才能成为企业未来不可或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