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对话——照见真实的自己
作者简介
黄国庆知名心灵导师。内观疗愈法创始人。中国太极文化国际交流中心注册讲师、教练。2015年以来,由传统文化的教学转向心灵成长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内观疗愈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疗愈体系。举办了几百场集体咨询课,积累了上万个心灵沟通案例,让每个人活出灵魂本该有的绽放,收获了从家庭到事业,从身体到心灵的丰盛。研究成果有《从心出发》、《做自己的医生》《疗愈和孩子的关系》《幸福密码》《烟戒酒戒》等。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孩子 在亲子关系中,视觉的天平一开始就是倾斜的,父母居高临下。 一个本自具足的天使硬生生地给演绎成了问题孩子。 父母还美其名曰:没有谁比我更爱孩子了。 筹码 和老公离婚后,女儿跟随她爸爸生活。女儿快成年了,她希望女儿和自己多一些相处的时间。但是女儿和自己相处不到两三 天,总会吵架,每次都是不欢而散。 她痛苦不已。她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儿?和女儿该如何相处? “女儿和你相处好一些,还是和她爸爸相处好一些?”我问她,希望通过问答的方式寻找到突破口。 “当然是她爸。”她不假思索地回答,还不忘给出充分的理由,“女儿是爸爸的小情人,这在他们身上太像了!” “了解。那你和女儿的关系怎么样?” “唉,不谈。在一起待不到三天,绝对会闹翻。” 她一脸的苦笑。 “是因为什么呢?” “没有具体的原因,也没有什么大事。有时候会因为某一句 话,或者是某一件小事,瞬间闹翻。真的很莫名其妙的感觉。” “了解。你们离婚以后才这样吗?” “不是。她从小就爱跟我顶嘴,长大了更是疏远了。她几乎 不会主动联系我,都是我联系她。 “哦。那她怎么跟你顶嘴,或者有没有经常表达的方式、语言?” 她想了一会儿,说:”还真有的,她总爱说我拿她当筹码。” “嗯?筹码。那你知道她为什么这么说吗?” “不知道。也许就是一种口语吧。”她回答着,仍不忘给出一 种解释。 我引导她深深地吸气,缓缓地吐气。让她回归到自己的内 在,去观想她和女儿相处的情景。 她说,女儿长得很甜美,十分乖巧,人见人爱的那种,在 外人眼里是非常好相处的。可是和自己在一起时,不知道怎么回 事,会在刹那间闹得不开心,让人感到一种无厘头。她越想和孩子亲近,就越难以融洽。 她回溯着与孩子的一桩桩往事,禁不住泪流满面。 最让她觉得心灰意冷的是,自己和老公离婚的时候,两人 都希望把女儿留在自己身边,谁也不相让。最后,她想了个好主 意,提出由女儿自己选择。她心里在盘算:自己做生意,会赚钱,女儿上学读书的费用和平时开销的钱都是自己在负担。老公 是一个上班族,工资低得可怜,只能自己管自己。她坚信女儿在 这节骨眼上会选择跟随她。可是万万没想到,女儿竟毫不犹豫地 选择了她爸,还说“不后悔”。 “多么无情啊,我受不了了!我究竟怎么了?我究竟怎么 了?”她连续地哭喊着。 我让她闭上眼睛,引导她更深地回归自己,同时觉察身体的 感受。 她觉得有些喘不过气,胸口有些闷,慢慢地感觉到小腹痛,像被什么搅动了一样。 我引导她回归到更早以前,和孩子之间的事。她的小腹更痛 了,感觉到胎儿用脚踢的那种难受。 她已深深地进入到潜意识,进入到怀孩子时候的情景。 她说,一天傍晚,她挺着肚子,跑到了孩子爸爸的家里,要他娶她。 当时是未婚先孕,她已经有六个多月的身孕了。他和他父母都在家,她就当着他父母的面,对孩子的爸爸大声地喊起来: “看到了吗?我怀着你的孩子。你要是个男人,就娶我!” 可是男人倔犟地说:“别威胁我!宁可要孩子,也不能结婚!” 她伤心极了,更大的愤怒涌上心头:”听着,我会到你的单 位去,把你的孩子送到单位去!” 在嚷嚷声中,她感觉到肚子一阵剧烈的痛,浑身冒汗,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 原来,她和老公是自由恋爱,一见钟情的那种。在热恋期间,郎才女貌,如胶似漆,羡煞旁人。可是好景不长,他们在一起常常为了一些小事而争吵,闹得不欢而散。后来,老公提出分手,她不同意。觉得自己早已是他的人了,怎么可能说分手就分 手,自己以后怎么做人! 在纠结往来中,她怀孕了。她很兴奋,要他马上娶她。可得 到的回复是婚前都这么闹,婚后不可能幸福,不如分手。她伤心难过,觉得已无退路,就挺着肚子上门闹。 她老公是体制内的人,如果未婚生子的事闹到单位里,他的前途就毁了。 她这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做法还真管用,不久后便如愿以偿地被男人娶回家。很快,女儿也出生了。 女儿的降临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一时的和谐与幸福。但随着女儿的长大,家务事的增多,两人之间的矛盾再次暴发。他们依旧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闹。每每这时,她总会抬出女儿,说些 “要不是为了女儿”之类的话来赢得主动。女儿似乎成了他们的 灭火器。 十多年以后,两人均已精疲力尽,连小吵都已无力,终于结束了婚姻。 从回溯中慢慢醒来,她发现肚子不再疼痛,心口平静,有种 如释重负的感觉。 “你爱女儿吗?”我问。 她轻轻咳了一声,并没有回答。而是抬起头,眼望天花板。 “你是全心的,无条件地爱你女儿吗?”我穷追不舍。 “现在想来,真不是。”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这就是拿 女儿当筹码啊,只是自己不觉得。” 以爱的名义,却伤害着孩子,从不自知,甚至一辈子。 幸好现在开始觉醒。 书中的每一个案例,作者都能非常敏锐地发现问题,巧妙地找到切入点,自然而然地开展对话。同时,灵活地使用多种疗愈工具,让个案转识成智,获得成长,解开内心尘封已久的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