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讲义

《史记》讲义
作者: 张大可编著
出版社: 线装书局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97.50
折扣购买: 《史记》讲义
ISBN: 9787512049642

作者简介

张大可1940年出生,重庆市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 业。曾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现任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 究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 《史记》研究会会长。在中国历史文献学、秦汉三国史两个学术领域发表学 术论文近二百篇,尤长于“三国史”与《史记》的研究,在学术界独树一帜,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出版《三国史研究》与《史记研究》个人论文专集 的学者。2011年获中国《史记》研究会学术成就奖。出版学术论著十余种, 主要有《三国史研究》《三国史》《史记研究》《司马迁评传》《史记论赞 辑释》《史记文献研究》《史记精言妙语》《史记通解》《中国文献学》等。 主编《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人物评传丛书》《资 治通鉴新注》等二十余种著作,其中《中国历史文献学》《中国历史文选》 为高校教材。有六种学术论著获省部级优秀图书奖,《中国历史文选》2008 年获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精品 教材奖。201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张大可文集》十卷。

内容简介

七十列传 (选二十二篇 附录三篇) 【说明】《史记》七十列传内容丰富,重点记载了除帝王诸侯外的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并开创了少数民族史传体例,而西域《大宛列传》,更是放眼世界,突显了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 《史记》 讲义(下册) 七十列传(选二十二篇) 司马贞曰:“列传者,谓序列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故曰列传。”(《伯夷列传?索隐》)。张守节曰:“其人行迹可序列,故云列传。”(《伯夷列传?正义》) 列者,陈也。列传,即众多人物之传。传,本为注经之名,司马迁借以传人,记功臣贤人死义之士的言行以注“本纪”,表示人臣拱卫主上。《太史公自序》云:“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所以刘知幾以《史》《汉》之纪传比于《春秋》之经传,议论是很精辟的。 《史记》七十列传分为四个类型:(1)个人专传;(2)二人以上合传;(3)不以人物命篇的类传;(4)附传。其列正传人物一百三十九人,附传人物九十二人七十列传附传人物实多于正传人物,这里所列九十二人仅举其要,主要是因事或连类而附。至于附载的子孙、亲戚、朋友,以及虽因事连类仅附其名者未录。,加孔子弟子七十七人,总计三百零八人。类传人物古今同传,以类相从;合传与类传为同一类型,或对照或连类,故合传人物往往打破时代界限,上溯下及。《白起王翦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屈原贾生列传》等是下及;《扁鹊仓公列传》是上溯。《孟子荀卿列传》附列人物十一人,实质是一篇先秦的“诸子列传”。《汲郑列传》实质是汉代的“黄老列传”。匈奴、南越、东粤、西南夷等周边民族史传分插在人物列传中,与相关的人物并列,等同天子臣民,此四海一家之观念,表现了司马迁民族一统的进步历史观。《大宛列传》所述为外国民族,单列于类传中。总之七十列传具有组合义例,可分为二十组,序列如下: 列传目次①伯夷列传列传一……卷六一 ②管晏至仲尼弟子列传二至七……卷六二至六七 ③商君至田单列传八至二二……卷六八至八二 ④鲁邹至屈贾列传二三至二四……卷八三至八四 ⑤吕不韦至蒙恬列传二五至二八……卷八五至八八 ⑥张耳陈余至田儋列传二九至三四……卷八九至九四 ⑦樊郦滕灌至季布栾布列传三五至四十……卷九五至一百 ⑧袁盎晁错至扁鹊仓公列传四一至四五……卷一○一至一 ○五 ⑨吴王濞至韩长孺列传四六至四八……卷一○六至一 ○八 ⑩李将军至卫将军骠骑列传四九至五一……卷一○九至一 一一 列传目次平津侯主父至淮南衡山列传五二至五八……卷一一二至一 一八 循吏至汲、郑列传五九至六十……卷一一九至一 二○ 儒林至酷吏列传六一至六二……卷一二一至一 二二 大宛列传六三……卷一二三 游侠列传六四……卷一二四 佞幸列传六五……卷一二五 滑稽列传六六……卷一二六 日者至龟策列传六七至六八……卷一二七至一 二八 货殖列传六九……卷一二九 太史公自序列传七十……卷一三○ 第一组伯夷列传,是唯一的三代人物入传。此传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可以称之为论传,是七十列传的总论。第二组,管晏至仲尼弟子六传,传春秋时代人物。第三组,商君至田单共十五传,传战国时代人物。战国四公子排列一起,苏秦与张仪蝉联,都有以类相从之意。第四组,鲁邹至屈贾两人合传,表彰品德高尚、壮志不伸、而能以言论德行留照人间的人物,连类相及。鲁仲连、屈原均战国之世人物,故编列于此,下及汉代的邹阳、贾谊。第五组,吕不韦至蒙恬四传,序辅佐秦国兴起的人物,他们的特点是注重暴力权诈取天下,固轻百姓力,都不得好下场。《刺客列传》是类传,应排在《循吏列传》之后,而司马迁有意穿插在辅秦人物中间,这是对比见义,表现了司马迁反暴政的思想。刺客都是反暴人物。司马迁在李斯、蒙恬两传的赞中,既肯定他们的功绩,又直接地批判他们轻忽百姓的罪责,是值得注意的。白起、王翦有大功于秦,白起冤死,王翦善终,因白起坑降,王翦却无此暴行,所以两人合传以示对比。白起坑降不同于李斯、蒙恬的轻暴百姓,故司马迁将王翦前置白起传,而不是将白起下连王翦,以与第五组的暴政人物分开。第六组,张耳陈余至田儋六传,叙楚汉相争人物。第七组,樊郦滕灌至季布栾布六传,皆辅汉功臣义士。第八组,袁盎晁错至扁鹊仓公五传,叙文景时代忠勤于王室的人物。仓公传上连扁鹊以表现医学的承传。第九组,吴王濞至韩长孺三传,叙景、武之际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韩长孺卷入魏其与武安两侯的纠葛中,故排列于此。第十组,李将军至卫将军骠骑三传,序伐匈奴的专题人物。第十一组,平津侯主父至淮南衡山七传,序武帝时的人臣传记和开疆拓土。第十二、第十三组,循吏至酷吏四传作两两对比。循吏传无汉代人,酷吏传无汉以前人。汲郑古朴赣直而不喜儒,武帝倡儒学而多用酷吏。司马迁用这样的强烈对比来讥刺武帝的政治。第十四至第十九各组是各种专题类传。《大宛列传》是叙外国史事的类传,西域各国附载于该传中。第二十组是总括全书要旨的自序传。 由上分析,七十列传基本以时代为序排列,符合通史原则,但有组合义例,或以类连及,或对比见义。用八个字概括就是:“时代为序,以类相从。”上面的分组与评论,未必完全符合司马迁的原意,但总原则的分析不会有错。赵翼评论《史记》篇目是“随得随编”,其说绝不可信。“时代为序”,勾勒历史发展的线索,是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思想反映;“以类相从”是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一个方面,反映了他用历史类比法进行古今纵横排比论证,探寻治乱兴衰的规律,这也是一种先进的研究方法。古今类比,有利于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即以古为鉴之意。我们掌握了司马迁的历史类比法,以此为解剖刀去阅读和研究《史记》,许多疑难问题,便迎刃而解。例如合传、类传就是以某人物或以某时代为中心上溯或下及,是连类而附。《史记》各体的附记法,实质也是类比法的引申。 此外,《史记》命篇,司马迁不作统一标准。《汉书》列传一律以人物姓名命篇。司马迁以姓名、封爵、谥号、别名兼用,其义无法考实,但可以肯定司马迁绝不是随意使用,而是根据当时所理解的善恶是非所表现的爱憎感情来决定命名的。例如“循吏”与“酷吏”两类传之命名尤为明显。又如汉初三雄,彭越、黥布皆以其名命篇,而韩信用“淮阴侯”之爵名命篇,表现了一种亲切感,示同情韩信。对石奋用“万石”之别号命篇,是口语化的反映。其他就不必一一述论了。 人人必读的一部奇书,国学根底之作,引导读者读懂史记,了解史 记内容,深入浅出地将史记普及至大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