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有诗意(宗白华美学精选集彩插典藏本)

人生自有诗意(宗白华美学精选集彩插典藏本)
作者: 宗白华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42.80
折扣价: 26.60
折扣购买: 人生自有诗意(宗白华美学精选集彩插典藏本)
ISBN: 9787559602466

作者简介

宗白华,雅号“佛头宗”,中国现代哲学家、美学大师、诗人,南大哲学系代表人物。著有《宗白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作为美学家,宗白华的基本立场是探寻使人生艺术化。他将中国体验式美学推向了极致。

内容简介

美从何处寻? 啊,诗从何处寻? 从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从微风里,飘来流水音, 从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流云》小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载某尼悟道诗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 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 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 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果你在自己 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 踪迹。” 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 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觉、 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 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 “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 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 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 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你越能 忘掉自我,忘掉你自己的情绪波动,思维起伏,你就 越能够“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柳宗元语),你就 会像一面镜子,像托尔斯泰那样,照见了一个世界, 丰富了自己,也丰富了文化。人们会感谢你的。 那么,你在自己的心里就找不到美了吗?我说, 我们的心灵起伏万变,经常碰到情欲的波涛,思想的 矛盾,当我们身在其中时,恐怕尝到的是苦闷,而未 必是美。只有莎士比亚或巴尔扎克把它形象化了,表 现在文艺里,或是你自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把你 的欢乐表现在舞蹈的形象里,或把你的忧郁歌咏在有 节奏的诗歌里,甚至于在你的平日的行动里,语言里 ,一句话说来,就是你的心要具体地表现在形象里, 那时旁人会看见你的心灵的美,你自己也才真正地切 实地具体地发现你的心里的美。除此以外,恐怕不容 易吧!你的心可以发现美的对象(人生的,社会的, 自然的),这“美”对于你是客观的存在,不以你的 意志为转移。(你的意志只能主使你的眼睛去看她, 或不去看她,而不能改变她。你能训练你的眼睛深一 层地去认识她,却不能动摇她。古希腊伟大的艺术不 因中古时代的晦暗而减少它的光辉)。 宋朝某尼虽然似乎悟道,然而她的觉悟不够深, 不够高,她不能发现整个宇宙已经盎然有春意,假使 梅花枝上已经春满十分了。她在踏遍陇头云时是苦闷 的,失望的。她把自己关在狭窄的心的圈子里了。只 在自己的心里去找寻美的踪迹是不够的,是大有问题 的。王羲之在《兰亭序》里说:“仰观宇宙之大,俯 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 乐也。”这是东晋大书法家在寻找美的踪迹。他的书 法传达了自然的美和精神的美。不仅是大宇宙,小小 的事物也不可忽视。诗人华滋沃斯曾经说过:“一朵 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达出的那样深 的思想。” 达到这样的、深入的美感,发现这样深度的美, 是要在主观心理方面具有条件和准备的。我们的感情 是要经过一番洗涤,克服了小己的私欲和利害计较。 矿石商人仅只看到矿石的货币价值,而看不见矿石的 美的特性。我们要把整个情绪和思想改造一下,移动 了方向,才能面对美的形象,把美如实地和深入地反 映到心里来,再把它放射出去,凭借物质创造形象给 表达出来,才成为艺术。中国古代曾有人把这个过程 唤作“移人之情”或“移我情”。琴曲《伯牙水仙操 》的序上说: 伯牙学琴于成连,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寞,情 之专一,未能得也。成连曰:“吾之学不能移人之情 ,吾师有方子春在东海中。”乃赍粮从之,至蓬莱山 ,留伯牙曰:“吾将迎吾师!”划船而去,旬日不返 。伯牙心悲,延颈四望,但闻海水汩没,山林窅冥, 群鸟悲号。仰天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操而 作歌云:“繄洞庭兮流斯护,舟楫逝兮仙不还,移形 素兮蓬莱山,歍钦伤宫仙不还。” 伯牙由于在孤寂中受到大自然强烈的震撼,生活 上的异常遭遇,整个心境受了洗涤和改造,才达到艺 术的最深体会,把握到音乐的创造性的旋律,完成他 的美的感受和创造。这个“移情说”比起德国美学家 栗卜斯的“情感移入论”似乎还要深刻些,因为它说 出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和改造是“移情”的基础呀!并 且“移易”和“移入”是不同的。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