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文选(第1卷)

胡锦涛文选(第1卷)
作者: 胡锦涛
出版社: 人民
原售价: 43.00
折扣价: 29.70
折扣购买: 胡锦涛文选(第1卷)
ISBN: 978701016716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一九八八年六月八日) 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设想,是在学 习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进一步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产物。我省是全国最贫困的省 份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经济社会有 了很大发展,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各种客观条件制 约,加上我们工作的原因,使我省与全国特别是东部 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就省内而言,一个贫困,一个 生态恶化,仍然是严重困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 突出问题。实践告诉我们,在同样的政策条件下,贫 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着效益上的 差距,其结果将是地区差距扩大,如果不清醒看到这 一点,并相应采取有力措施,贫困地区将会更加落后 。 面对这一现实,通过对过去工作的反思,我们提 出了用灵活的梯度政策来弥补日益扩大的效益差距、 探索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路子的想法。也就是说,要 以改革总揽全局,坚持从贵州实际出发,坚持生产力 标准,采取一切有利于消除贫困落后的特殊措施,探 索解决贫困和生态恶化新途径。为此,省委和省政府 决定变全面推进为重点突破,选择典型地区进行改革 试验,把毕节地区作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经过前段时间酝酿准备,加上这次会议所做工作 ,建立试验区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序幕已经拉开。这 次会议后,毕节试验区就要由准备阶段转入起步阶段 。如何把试验区工作迅速展开,如何加快试验区建设 步伐,我讲几点看法。 一、牢牢把握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这个主题。 毕节地区是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这是毕 节地区情况所决定的,也是毕节试验区与全国其他经 济特区、开发区所不同的。全国所有经济特区、开发 区都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采取出口导向的经济战 略,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目标;而毕节地区作为内陆 边远山区,则是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以发 展商品经济为目标。经济特区、开发区是解决经济起 飞先富起来的问题,而毕节则是改变贫困面貌、继续 解决温饱的问题。我们必须对毕节试验区的目标、任 务特别是自身特点有清醒认识,牢牢把握开发扶贫、 生态建设这个主题。在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时, 不可能也不应该照抄照搬沿海开放地区的做法和模式 。这不仅仅是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问题,从某种意义 上说也是决定试验区工作成败的关键问题。 牢牢把握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这个主题,就要针 对全地区还有三百万农村人口温饱问题没有彻底解决 这一现实,采取一切有利于摆脱贫困落后的政策措施 ,加快资源开发,加速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商品经 济,逐步实现绝大多数农民脱贫目标。要针对全地区 水土流失面积已占总面积一半以上的现实,采取强有 力措施,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开 发紧密结合起来,尽快停止人为的生态破坏,逐步走 向生态良性循环。如果这两大目标都能如期实现,那 就表明试验区改革试验是成功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如果没有实现,那就说明试验区任务没有完成。 实现这两大目标,任务很艰巨。这就需要在统一 认识的基础上,强化对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工作的领 导,强化有利于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政策,有倾斜 度地安排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人 ,动员各方面力量,努力把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工作 落到实处。 二、以改革总揽全局,加快改革步伐。 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首先必须是加快和 深化改革的试验区。实现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 必须改革束缚商品经济发展的僵化体制。实现由救济 扶贫向开发扶贫转变,必须改革扶贫方式和扶贫工作 。实现生态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变,必须以改革精 神推进生态建设。因此,改革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动力 ,也是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动力。 在制定并落实更加灵活和更加优惠的政策、改善 外部环境的同时,必须引导企业和有关方面把注意力 放在深化内部改革、激发内在活力、改善经营机制上 。没有这一点,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发挥应有效益。 P1-3 <p>&nbsp; &nbsp;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胡锦涛文选》*卷、第二卷、第三卷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016年9月20日起在全国发行。<br/>  胡锦涛同志是党的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创立者。党的十八大强调,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果,是 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 坚持的指导思想。2013年7月,党中央作出编辑出版《胡锦涛文选》的重大决定。《胡锦涛文选》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 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