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80年代/青春岁月丛书

生于80年代/青春岁月丛书
作者: 朱小珍编
出版社: 汉语大词典
原售价: 21.00
折扣价: 16.17
折扣购买: 生于80年代/青春岁月丛书
ISBN: 754321067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帅哥 “帅哥”、“靓妹”的喊叫声在校园里是绝对能够听到的,至于何种原 因,就得分情况讨论了——有点像做代数题,分区间计算结果。一般来说, 听到这种叫声,千万别回头或东张西望,否则当了“孔雀”还不知道为什么 呢。举例为证:高中课间休息,一帮子文科班的女生喜欢围在窗台,看着楼 下人来人往,高兴了对着下面狂叫帅哥,声音别提有多么动听了。如果有人 扭头观望,自然会被我们评头论足一番;如果真是帅哥(极少数),大伙就感 叹几句;但大多数情况不是,回头者便被认定为“孔雀”——自作多情。这 一点正说明了文科班的同学把中国古典文化发挥到了极致:谦虚是中华儿女 的美德,所以,以后听见身后有人叫“帅哥”或者“靓妹”,即使你是真的 风流倜傥、玉树临风、闭月羞花、沉鱼落雁,都应该谦虛地认为,叫的肯定 不是自己。 另者,是打招呼独特的形式。一般来说,中国人见面互问“吃过了吗? ”,恰是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传统;而老外通常热衷于关心天气的好坏。在 校园里就不同了,例如我和一个男生在楼道里相遇,准确的说是狭路相逢, 这个时候,他会微微扬起他的下巴,咧开嘴一笑:“美女。”我自然也不甘 示弱,回一声:“帅哥。”擦肩而过时不忘轻蔑地一眼对方。潜台词在说: “瞧你那儿样!” 其实帅哥也不是好当的,得从各个方面注意自己的体态举止、言谈行动 ,在强有力的外表证明之下,时常要锻炼锻炼内部气质,正如广告语所述: “×××,从内到外的保养……”。隔壁班一帅哥,身高一米八十,样子也 不错,平时有一个甩头发的习惯。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做起来有一定难度 :用手刨刨前面的头发,然后头侧向后一甩,眼神最好再上挑些,这样比较 酷。甩得好保准引来一群小女生的悄悄注视,甩得不好便像是昨晚睡觉落枕 了,伸伸脖子。话说那位帅哥甩得倒是挺好的,只是没有注意安全。一次, 站在过道里,靠近大门的地方,把一只手插在裤兜里,另一手开始理头发, 接着用力一甩,“砰!”的一声嗑在上了墙壁上,把来来往往的同学吓了一 跳,“甩哥”及时逃进了教室。 值得注意的是:帅哥的“帅”不是蟋蟀的“蟀”,引申来讲“酷”也不 是内裤的“裤”。几个小女生围坐在一起聊天,一个曰:“他长的挺帅的。 ”另一个持不同意见,嗤之以鼻的,“哼,他呀,是蟋蟀的‘蟀’。” 更多情况下,“帅哥”是个褒义词,在谈及自己的朋友时,不免有人关 心“是不是帅哥?”“是靓妹吧?”从本质看,人对美的追求是无穷尽的, 普希金不也是娶了位貌美的女子为妻吗?为了瞻仰帅哥们的堂堂仪表,我的 一个朋友曾经费尽心思。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朋友遇见了个帅哥,他骑着赛车如风般速度很快从 朋友身旁一闪而过,可惜只看见一个侧面。“啊,简直是希腊雕塑!”她说 。朋友不甘心,费力蹬着一辆二零的普通车猛追急赶,最不堪的是,还得穿 梭于车与车的缝隙间,但始终落下帅哥一大截,就在朋友灰心丧气准备放弃 的时候,遇一红灯。天助‘她’也!在朋友的指示下,我在帅哥后面保持一 定距离,她冲到了前面,瞬间来了个回头,大叫我,“哎,你快点啊。”就 在此时也把帅哥的仪容看了个清楚,“太帅了!”她美滋滋地陶醉其中,“ 肯定是音乐学院的,我看见他从学校的那条小路里拐出来的。”朋友赞叹道 。 大学军训,哨声一响就得立马到楼下集合。我们女生的指定地点就在附 近,而男生要走到近操场的地方;所以都是女生先站好了,看着男生从楼里 跑出来,直奔集合地点。同学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有各式方言,而集合时 说的最多的乃是四川话,据说是为了调节身心的疲惫。看着从面前跑过的男 生,我们突发奇想,冲着走远的男生大叫:“帅哥,来个正面!”音调是四 川腔,从女生口中喊出来,软绵绵的,煞是动听。而当一个上海小女生对一 个四川男生大叫此话时,男生大为吃惊,一时间不知身在何方,找不着北了 。 P150-P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