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纪珂自述/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杨纪珂自述/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作者: 杨纪珂|总主编:樊洪业
出版社: 湖南教育
原售价: 50.00
折扣价: 33.00
折扣购买: 杨纪珂自述/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ISBN: 978753557482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的家世 我家世居松江县城南十二里的南村。始祖杨君锡是个 算命先生,他从家乡浙江海宁一路替人算命,迤逦到了南 村,娶妻生子,定居下来,成了当地农民。经过了砚岩、 成嘉、德新、茂林、锦良、云亭、小云、凤皋,到我已是 第十代了。到了第七代云亭公,以务农致富,至他的儿子 小云,也就是我的祖父,竟成了村里拥有田产800亩的大地 主。 云亭公活了81岁,我没有见过。只从春节祭祖时挂出 的画像里看到他,是一位飘着鹤发白须的慈祥老人。我们 都叫他“白须太太”(松江人称曾祖一辈,不论男女都叫“ 太太”)。 祖父小云,我也只在他生前以及67岁死后各见过一次 。印象中是个胖老头。关于他的故事,我知道的不多,但 有一件事我却忘不了。我家有只祖传量米的斛(一斛是半石 ),是旁有两对木柄的量米用的梯形木容器。和别人家的斛 不同之处,在于这只斛的内底上钉了一块元宝形状的木块 。这是祖父做的“好事”。那就是在佃农向他交纳租米时 需用这只斛量米,有了这块木元宝在里面,农民每交一斛 就可少交一升。于是农民说:“杨昭相是好人,做了积德 事。”农民叫他“杨昭相”,是对他的尊称。其实农民不 知道,他丰年时贱买,荒年时贵卖,从中获的厚利远超过 了这块木元宝。不然他怎能成为大地主呢? 祖父成了土财主后,想让孩子们读书。但是乡下没有 私塾可上,于是请了一位松江城里的落第秀才钱韵亭来教 凤鸣、凤皋、凤仪和凤章四个儿子。祖母头两胎生的都是 女儿,照例是不读书的。她们早就出嫁,很早去世。我没 有见过这两位姑妈,但见过姑父们。大姑妈有个女儿,是 我的表姐,常来我家,我们叫她新姐。她和我年龄相差太 大,从不理我,只和妈妈说得来。二姑妈有个儿子,叫吴 文希,比我大十几岁,长得很帅,穿得也漂亮,学中医, 写得一手好赵体字,是我小时候羡慕的对象。 我曾经见过父亲读过的《论语》《孟子》等书,封面 上就是钱老师写的书名和父亲的名字,一手台阁体的绝好 书法。据说祖母为了儿子们长大有出息,非常优待这位老 师,除优俸外,膳食餐餐有鱼有肉。可是伯父凤鸣是个不 争气的大少爷,婚后染上了比抽鸦片还高一等的打吗啡针( 土话“戳药水”)的恶习,早早死亡;五叔凤仪虽然不吸毒 ,但不爱读书;六叔凤章是个哑巴,潜心作画;只有爸爸 凤皋能跟着老师用心读书。祖母在邻居因霍乱去世前往吊 唁时不幸染病,回家后也去世了。 那时候风行留学东洋,于是父亲成年后和他的小舅舅 蒋醴生一同去日本学法律。在日本,父亲加入了同盟会, 拜章太炎为师,并订了份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 两年后正在学有所得之时,父亲不幸得了严重的胃病,只 好回乡在家养病,病愈后就到松江拜访地方上的士绅。其 中有位中过举人的黄渊甫对他特别赏识,就把女儿许给他 为妻。富家的小姐嫁到农村土财主家,旧习难改,奢侈一 如既往。翌年生了大哥纪璋,隔两年后生了二哥纪瑜,不 幸到生第三胎时,却是由于难产,母子俱亡。父亲25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