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团结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0.40
折扣购买: 大学中庸/谦德国学文库
ISBN: 9787512645813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④,先治其国②;欲治其 国者,先齐其家③;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④;欲修 其身者,先正其心⑤;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⑥;欲 诚其意者,先致其知⑦;致知在格物⑧。 【注释】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大学直指 》:“说个明明德于天下,便见亲民、止善,皆明德 中事矣。”言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②先治 其国:《说文》:“国,邦也。”古代王、侯的封地 。《礼记正义》:“此以积学能为明德盛极之事,以 渐到。今本其初,故言欲章明己之明德,使遍于天下 者,先须能治其国。”③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齐 ,整治;家,大夫之邑曰家。④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身:《礼记正义》:“言若欲齐家,先须修身也。” ⑤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礼记正义》:“言若欲 修身,必先正其心也。”正其心,言喜怒哀乐之用, 得其宜也。⑥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实也。曾 国藩云:“一念不生之谓诚。”意者,心之所发也。 诚意,言心之所发,一于善而皆有实也。《礼记正义 》:“总包万虑谓之为心,情所意念谓之意。若欲正 其心使无倾邪,必须先至诚,在于忆念也。若能诚实 其意,则心不倾邪也。”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礼记正义》:“言欲精诚其己意,先须招致其所知 之事,言初始必须学习,然后乃能有所知晓其成败, 故云先致其知也。”⑧致知在格物:《礼记正义》: “格,来也。己有所知,则能在于来物。若知善深则 来善物,知恶深则来恶物。言善事随人行善而来应之 ,恶事随人行恶亦来应之。言善恶之来,缘人所好也 。”宋司马光云:“格,犹扦也、御也。能扦御外物 ,然后能知至道矣。”王阳明云:“格者,正也,正 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印光大师《格物致知确解 》云:“格除幻妄私欲物,致显中庸秉彝知。此物即 心中不合天理、人情之私欲。一有私欲,则所知、所 见皆偏而不正。若格除此幻妄不实之私欲,则不偏不 易、即心本具之正知自显,一举一动,悉合情理,了 无偏僻。此圣人为天下后世所立修己治心之大法,修 齐治平在是,超凡入圣亦在是。” 【译文】自古以来那些想要让全天下人都显明其 明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好自己的国 家,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先要 修好己身,要修好身,先要端正自己的心念,要端正 自己的心念,就要保持真诚恭敬之意,要想能保持真 诚恭敬之意,则要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要觉悟宇宙 人生的真相,则要革除我们内心的各种物欲。 物格 而后知至①;知至而后意诚②;意诚而后已正③;心 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 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④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⑤。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 者厚,未之有也⑥。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⑦。 【注释】①物格而后知至:《礼记正义》:“物 格而后知至者,物既来,则知其善恶所至。善事来, 则知其至于善;若恶事来,则知其至于恶。既能知至 ,则行善不行恶也。”印光大师《格物致知确解》云 :“若格除此幻妄不实之私欲,则不偏不易、即心本 具之正知自显,一举一动,悉合情理,了无偏僻。此 圣人为天下后世所立修己治心之大法,修齐治平在是 ,超凡入圣亦在是。”②知至而后意诚:《礼记正义 》:“既能知至,则意念精诚也。”③意诚而后心正 :《礼记正义》:“意能精诚,故能心正也。”④自 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正义》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者,言上从天子,下至庶人 ,贵贱虽异,所行此者专一,以修身为本。 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