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岛民:岛屿东南亚史前史及人类迁徙

最早的岛民:岛屿东南亚史前史及人类迁徙
作者: (澳) 彼得·贝尔伍德著;陈洪波等译
出版社: 上海古籍
原售价: 150.00
折扣价: 96.00
折扣购买: 最早的岛民:岛屿东南亚史前史及人类迁徙
ISBN: 9787573205940

作者简介

彼得?贝尔伍德(Peter Bellwood)是国际著名考古学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曾任该校考古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长期担任印度—太平洋史前协会(Indo-Pacific Prehistory Association)秘书长。主要学术专长是从考古学、语言学和遗传学角度研究东南亚和太平洋史前史、全球农业起源及人类迁徙等。著有《人类征服太平洋:东南亚和大洋洲史前史》(1978)、《印度—马来群岛史前史》(1985)《最早的农人:农业社会的起源》(2005)《最早的移民:古代世界人类迁徙》(2013)、《五百万年的跋涉:人类从古猿到农业之旅》(2022)等重要著作。

内容简介

导 言 东南亚的岛屿地区—从苏门答腊到摩鹿加(the Moluccas),从台湾岛到帝汶—为史前学家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来研究人类与海洋最早的互动。过去150万年间,这个地区经历了巨大的地理构造变化,其间登场了现已灭绝的古人类,以及延续至今的智人。陆桥与海侵交替出现,构造活动频繁推动地壳运动,并造成了地球史上最大的火山喷发事件。各种各样的热带野生动物(包括古人类自身!)来来往往,有些通过陆桥来到此地,还有一些走得更远,跨过了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地理界线之一,即著名的“华莱士线(Wallace Line)”。这条线是华莱士生物地理区的西部边界,从婆罗洲和巴厘岛一直延伸到新几内亚和澳洲大陆架。由于海上航道艰险,华莱士区一直将亚洲和澳洲大陆阻隔开来,使得猪和牛从未与袋鼠和袋熊相遇,直到人类到来,才开始打破这个局面。 岛屿东南亚的基本地理范围(阴影部分) 就海洋航行而言,大约在100万年前,或者更早的时候,古人类至少通过两条海上路线到达了弗洛里斯岛(Flores)。在5万年前,现代人的祖先沿着多条航线到达了澳洲和新几内亚。在过去的5 000年里,东南亚岛屿孕育了人类史前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移民运动,也就是南岛语系人群的迁徙。他们驾驶独木舟,令人难以置信地到达了关岛、马达加斯加、复活节岛、新西兰、夏威夷,甚至南美洲等地。如果我们以台湾岛进入新石器时代为起点,以毛利人在新西兰定居为终点,那么这些航行的年代发生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1250年之间,跨越了4 000多年的时间。这一巨大的成就理应受到全人类的高度关注,它也确实激励了我在1967年从英国移居到新西兰,目的就是研究波利尼西亚人的起源和波利尼西亚考古学。 不得不承认,在我的考古职业生涯中,我一直认为人类的起源和迁徙属于史前史中最有趣的部分,无论这些人种业已灭绝还是繁衍至今。本书使用多学科方法,重建了岛屿东南亚居民在过去150万年间的生物和文化迁徙过程。大迁徙结束于岛屿东南亚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王国形成的前夕,年代在公元500至1500年之间。本书以人类迁徙为重点,与我之前出版的另外三本书—《最早的农人》(First Farmers, 2005)、《最早的移民》(First Migrants, 2013)和《全球人类迁徙史前史》(The Global Prehistory of Human Migration, 2015)有密切关系。相对于以上三本书,《最早的岛民》关注的地理范围要小得多,尽管有时我不得不把视野扩大到中国大陆的长江流域、大陆东南亚、澳洲和大洋洲群岛,以便能从更宽广的角度来看待每件事物。 和许多读者一样,我在职业生涯中也曾多次到岛屿东南亚旅行,所观察到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一直让我很感兴趣。在岛屿东南亚,爪哇岛的众多印度教和佛教寺庙,巴厘岛的印度教文化遗迹,印尼和马来很多地方的伊斯兰文化, 以及菲律宾和东印尼部分地区基督教的流行,旅行者即使见多识广也会印象深刻。现代岛屿东南亚这些文化和宗教传统在史前时期并不存在,它们源于东南亚之外,即使外来宗教有时会与本地信仰融合在一起,它们仍然主要反映了远方社会文化和宗教对东南亚的渗透。但令我感到惊奇的是,在生物和语言方面,现代东南亚岛民则完全是本地土著,并且在国际贸易和帝国时代发生之前早就如此。这些人不会讲也从未讲过梵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或荷兰语,尽管他们从这些外来语中借用了大量词汇(通常是专有名词)。他们的DNA完全是本土的,只是在历史时期融入了少量外来男性基因。 但凡读过阿尔弗雷德?克罗斯比(Alfred Crosby)《生态帝国主义》的人,都会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在2 000年前,岛屿东南亚就已经密集居住着大量本地人口,这里的热带环境不适合西方的欧亚居民生存,包括后者在新月沃地驯养的动植物在这里也难以存活。一系列疾病也保护了东南亚土著,温带地区很多跃跃欲试的入侵者都病死在了征途中。与美洲和澳洲殖民地那些不幸的土著同侪不同,岛屿东南亚距离欧亚大陆足够近,因此当地人受移民传染病的影响很小,他们对这些疾病有足够的免疫力。相反,他们自身的热带疾病却总是会扭转乾坤,岛屿东南亚大量早期欧洲墓葬的存在可能就是这方面的例证。 换句话说,从生物和语言起源来看,至少在2 000年前,岛屿东南亚的人口面貌就已经和今天大致一样了。虽然从那时起,整个岛屿东南亚发生了大规模的人口混合现象,鉴于该地区在贸易、商业和海上交流方面一直活跃,这是在意料之中的。但是,假如我们能坐上时光机重回公元前500年,登上各个岛屿,我们看到的那些热情洋溢的脸孔可能和今天没有多大差别。 ...... 作为主动走遍地球每个角落的唯一物种,人类的起源和文化、文明的进步离不开迁徙,茂密的热带雨林、干燥的沙漠、广袤无垠的海洋,都未能阻挡人类前进的脚步。如果说百万年前与十万年前的大迁徙催生了现代人类(晚期智人)的诞生,那么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则孕育了现代文明。本书以迁徙为视角,回望人类从欧亚大陆走向太平洋的历史,利用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基因学等多学科内容,探讨岛屿东南亚百万年来的人类演化史,和万年来南岛族群语言和文化的变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