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名篇选评(上下)

二十四史名篇选评(上下)
作者: 编者:汪高鑫
出版社: 人民
原售价: 180.00
折扣价: 122.40
折扣购买: 二十四史名篇选评(上下)
ISBN: 9787010199573

作者简介

汪高鑫,安徽休宁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史学史与思想史研究。出版专著《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秦汉卷》《中国史学思想通论·经史关系论卷》《中国史学思想史散论》《董仲舒与汉代历史思想研究》等二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八十余篇。作品曾获中华**出版物奖、***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华东地区**图书奖特等奖等奖项。

内容简介

《史记》 史家生平 公元前145年(一说前135年),在**陕西省的韩城 (汉代左冯翊夏阳),诞生了一位后来成为中国历史学之 父的伟人,他就是《史记》的作者、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 家司马迁。 司马迁的远祖是以“世序天地”、“世典周史”为职 业的,到东周惠王、襄王时,这个家族开始散居于各诸侯 国,从此失去典史职业达四百余年之久。从直系近祖司马 错开始,这个家族主要从事*事和经济职业,司马错和其 孙司马靳都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功卓著;司马靳之孙 司马昌为秦时铁官,司马昌之子司马无泽则为西汉初年长 安城分管一区商业的市长,都是主管经济的官员。远祖的 典史之职为司马迁父子所继承,而近祖的*事和经济经历 则丰富了他们作为史学家的素养。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司马无泽之孙),是西汉一代 学者、杰出的史学家和思想家。他从小仰慕远祖“世典周 史”的职业,立志要远绍祖业,重振这个久已失传的家学 。他勤学多闻,依靠自己的才学,于汉武帝建元年间(前 140-前135年)步入仕途,开始做太史丞,后来升做太史令 。汉代太史令主要职责是掌管天文星历、占卜祭祀和档案 文书,同时也实录大事。但是,司马谈却有着远大的抱负 和理想,他要以撰写古往今来的历史为己任。为此,他拜 师求学,《太史公自序》说:“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 《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唐都、杨何与黄生都是 当时闻名遐迩的大学问家,司马谈向他们求学,当然是为 论载历史做知识储备。同时,司马谈还注意利用史官的身 份收集天下遗文故事,研究先秦诸子百家学术和古往今来 的历史,为论载历史做资料储备。从后来成书的《史记》 的实际创作来看,司马谈确实做了大量的初创工作。他发 凡起例,对《史记》的五种体例都有不少成篇的作品,这 一点已为后人所认可。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司马谈不幸过早地离开 了人世,他的论载历史的梦想未能在生前得以实现。因此 ,他临终嘱咐司马迁一定要接任太史令,希望儿子能像周 公、孔子那样重视论载历史,完成他的未竟事业,建立起 扬名后世的伟大功业。 司马迁自幼就刻苦学习,“年十岁则诵古文”(《太 史公自序》)。这里的“古文”,《史记索隐》引唐人刘 伯庄的说法,认为是指《左传》、《国语》、《世本》等 书。诵读这些记述历史的“古文”,无疑为*后司马迁成 长为杰出的史学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岁时,在父亲司 马谈的精心安排下,司马迁进行了一次远游,他“南游江 、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 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 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太史公自序》),足 迹踏遍江淮各地,历时达数年之久。这次远游的目的很明 确,就是要为今后论载历史做实地考察工作,王国维先生 在《太史公行年考》中将之称为“宦学”。司马迁这次“ 宦学”,不但增长了见识、拓展了视野,而且还收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