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泽谕吉自传(改造日本的启蒙大师)

福泽谕吉自传(改造日本的启蒙大师)
作者: (日)福泽谕吉|译者:杨永良
出版社: 文汇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8.50
折扣购买: 福泽谕吉自传(改造日本的启蒙大师)
ISBN: 9787549603909

作者简介

福泽谕吉,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他出身于丰前中津藩贫穷武士家庭,跟随兰学大家绪方洪庵学习兰学,23岁就创办了庆应义塾大学的前身学堂。他曾三次随幕府使节远渡欧美汲取新知、开拓视野,成为日本的“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福泽谕吉被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日本的伏尔泰”,其著作《劝学》、《西洋事情》等不仅是明治时代的畅销书,直至今日仍风靡日本,《福泽谕吉自传》更被列为日本国民必读之书。

内容简介

1 童年 我的父亲是丰前中津奥平藩的武士福泽百助,母亲是同藩的武士桥本滨 右卫门的长女,名于顺。由于父亲的身份勉强可以晋见藩主,所以应该比足 轻还高数等,属于下级武士,相当于明治时代的判任官。他在藩内负责会计 工作,在大阪的中津藩仓储批发处任职,所以我们全家搬到大阪。我们家的 小孩都在大阪出生,兄弟姊妹共五人,哥哥是长子,接下来是三个女孩,我 是老么。我生于天保五年(一八三四)十二月十二日,当时父亲四十三岁、 母亲三十一岁。天保七年六月,父亲不幸病逝,留下母亲一人与五个孩子。 当时哥哥十一岁,我虚岁三岁。如此一来,我们无法待在大阪,五个兄弟姊 妹只好随着母亲返回中津藩地。手足无法适应中津风土 返回中津之后,我记得,我们兄弟姊妹五人无论如何都无法与中津人融 洽相处。之所以无法融人他们的生活,并非有特别的理由,而是堂表兄弟姊 妹太多了。既有堂兄弟姊妹,也有表兄弟姊妹,总共数十人。此外,附近的 小孩也很多。虽然有很多小孩,可是我们无法与他们打成一片,最大的原因 是由于语言差异而觉得可笑。我们兄弟姊妹说大阪话,中津人觉得我们的语 言很怪异,我们也觉得中津方言很好笑,彼此因而很少讲话。 其次,虽然母亲出生于中津,但是长久居住大阪,习惯大阪的风俗,不 管是小孩的发型或穿着都依照大阪的方式。由于我们穿着原本的衣服,当然 与中津的样式不同。除了穿着、语言不同之外,再没有其他原因。不过,小 孩子总觉得害羞,自然而然不愿出外与别人游戏,兄弟姊妹只好自成一个孤 立的团体游玩。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家父原本是个学者,普通的汉学者。他在大阪的工 作是负责与加岛屋、鸿池等大阪富商交际,并掌管藩债的事务。父亲对他的 工作很不满意,他原本只想当个专心读书的学者,不想整天沾满铜臭味,偏 偏他的工作是要拿着算盘数钱,还得负责谈判藩国债款延期等事。从前的学 者与今日的洋学者不同,他们看到钱就认为眼睛受到污染。这么纯粹的学者 竟然去做这么纯粹的俗事,难怪他会忿忿不平。因此他在教育孩子上完全依 照儒家传统。儒家传统的教育 在大阪时,我年纪还小,尚不用学写字。当时哥哥大约十岁,姊姊七八 岁,他们在仓储批发屋内习字读书。该处聘请一位教写字的老师,附近商人 的小孩也来学习。当时教写字母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大阪是个商业城,所以 老师也教九九乘法。当父亲听到兄姊在学“二二得四、二三得六”时,大发 雷霆地说:“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小孩子学什么算术,真是岂有此理。我 不让小孩子在这种地方学习,以后不知还会教些什么东西,立刻叫他们回来 !”上述的事情是母亲告诉我的。 我可以推测,家父是个对任何事物都很严格的人。从父亲遗留的手书, 便足以证明他是个彻底的汉儒。他特别崇拜京都古义学派的伊藤东涯(一六 七0~一七三六年),即使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绝不做亏心事,所以他的 作风自然而然地影响我们家人。一母五子,不与人交往,也绝少参加社会上 的交际,不管是白天或晚上,只听母亲的教诲。父亲虽然去世了,却宛如活 在我们身边一般。P1-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