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在重庆](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0624/15/20220624152154436.jpg)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33.00
折扣价: 23.66
折扣购买: 周恩来在重庆
ISBN: 9787506075411
樊家勤,男,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公安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渝中区作协副主席,曾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一百多篇,出版长篇纪实文学《警探神箭》一部,电视剧《玩笑的代价》编剧,共约100余万字。其中中篇纪实文学《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获首届中国通俗文学英才大赛优秀奖;报告文学《熊德明的价值》被列为“第二届中国时代新闻人物”重点参评作品;报告义学《穿过我的爱心你的明天》、《一对荷兰夫妇为养女寻亲》、散文《冰心曾住歌乐山》被多家报刊和网站转载。近期(主要)作品有: 2012年8月13日《重庆晚报》纪实文学《演员白杨重庆轶事》;2012年7月20日《重庆晚报》纪实义学《影后胡蝶重庆轶事》;2012年2期《人民文学》小说《使命》;2012年2月11日《重庆晚报》纪实义学《贺龙飞兵夺黔汀》;2011年12月《人间》报告文学《红丝线》;2011年3期《当代》小说《一对恋人》;2011年8期《现代世界警察》报告文学《公安外事通——潘承岳》;2010年6月《红岩》小说《擒凶》;2010年4月月末版《知音》纪实文学《复旦女生爱上保安,最后的坦白心往何方》;2010年1月《派出所工作》报告文学《请找姚珈娜》等等。 2009年重庆出版社11月版《解放60年重庆英模谱》一书入编纪实义学《张国富,人民的好警察》; 2010年重庆出版礼5月版《世纪新聊斋》一书人编四篇故事(插翅难飞,喋血在午夜,纽扣之谜,爱情依依); 2011年,中网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6月版《法制义学作品选》一书选人纪实文学《爱情的苦果》、《大火烧出惊天案》; 2012年重庆出版礼2月版《我是这样创新的》一书收录报告文学《我创办了“色女郎”》并成为责编之一。
飞抵重庆 1938年12月。 一天,重庆笼罩在窒息的寒气中。位于长江上的 珊瑚坝机场,那用黄篾席搭建的候机室里坐着穿毛线 衣的中年妇女邓颖超。她时而看看表,时而又看看门 外,显得有些着急。 坐在她旁边留着八字胡的董必武看到邓颖超坐立 不安,也担心起来,但他压制住自己的情绪,去安慰 对方不要着急,耐心地等待。 江水静静地流着,好像一点也不知道邓颖超此时 的心情十分挂念,十分害怕。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 他们在那简单的候机室里轻声谈着话。 突然,一种嗡嗡嗡的声音由远及近地响了起来。 他们立即起身,快步走出候机室,只见一架银灰色的 飞机正在降落。 机舱的门打开了,里面走出一个40来岁的人。他 留着平头,长方形的脸上长着一对大眼睛,眼睛上面 那浓浓的眉毛格外引人注目,穿着蓝色中山服,左上 包挂着一支钢笔,蓝色的裤子,脚穿黑色皮鞋。他就 是邓颖超的丈夫周恩来。周恩来后面是穿着短大衣、 戴着鸭嘴帽的叶剑英。 周恩来、叶剑英是这年11月25日至28日,应邀出 席蒋介石在南岳召开的高级将领军事会议后,经衡阳 到达桂林,再从桂林来到重庆的。 “您好,董老!您好,小超!”周恩来走下舷梯 带着饱满的热情微笑着和董必武、邓颖超握手后目视 着董必武问:“董老,八路军(十八集团军)驻重庆 办事处筹备得怎样?” 早在武汉沦陷前夕,周恩来就派他的秘书魏来明 到重庆筹办办事处。后来,董必武、邓颖超要去重庆 参加国民参政会,周恩来就叫董必武指导办事处的筹 建工作。 董必武听了周恩来的问话后点头道:“基本上好 了。”周恩来看了看四周,见有国民党的士兵在机场 里走来走去,觉得这里不是谈话的地方,便道:“我 们走吧!” 董必武想起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告诉周恩来。这 件事很急,不快点说不行。但他正准备说时,周恩来 就喊走了。董必武指着机场边停着的一辆旧的救护车 说:“上那辆车。” 周恩来精神饱满地问:“哦,那是我们的车?” 邓颖超微笑着回答:“是新加坡华侨捐赠的。”他们 上车了。汽车向目的地开去。 随着国民政府从南京迁到重庆,重庆便成了中国 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周恩来来到重庆时 ,重庆的政治环境十分恶劣,社会十分复杂。日寇对 国民党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策略, 集中兵力对付占领区内的中共军队。面对此情,中国 社会的各方面受到很大震动,各种政治势力和广大人 民对这场战争怎样打下去以及战争的前途如何等等, 都在重庆集中地表现出来,使重庆和整个国统区呈现 出非常复杂的局面。 汽车经过林森路、七星岗、较场口、都邮街,来 到一个街口停下了。周恩来他们下了车,走过一条不 深的巷道,拐了一个弯来到了一栋房子的门前。门的 上方有一块门牌:机房街70号。他们进去了。 周恩来进屋后看到办公桌、椅子挤得满满的,办 公都是人挨着人。同志们见周恩来来了就主动和他打 招呼。周恩来笑着点点头。他在楼下看了一会儿,又 到楼上去看。这里是同志们的宿舍,也很拥挤。他来 到窗前,打开窗户,外面是破烂的高低不齐的居民住 宅,如果发生火灾,将不堪设想。他来到楼下,在一 个屋角里找到工作人员魏来明了解情况。 魏来明向周恩来汇报道:“我们通过重庆地下党 的关系,租用了这个房子,以八路军重庆通讯处的名 义开展活动。今年10月,日军逼近武汉,武汉办事处 和《新华日报》的部分同志分水陆两路开始撤退重庆 。在机房街住了不久,人多了,我们又在棉花街30号 租了一处房子。” 周恩来关心地问:“棉花街的房子大不大?周围 环境怎样?离这里远不远?”魏来明说:“也比较挤 。环境跟这里差不多,四周也是些穿斗房,有些房子 很烂,叫捆绑房。这里步行到棉花街可能要走一刻钟 。” 周恩来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们住的这地方是在 城内最闹的地点,不利于保密,两处办公很不方便, 加上如果日机轰炸跑都没地方跑,很不安全。看来应 该另想办法才行。” 魏来明答应着,他突然想起一件事说:“周副主 席(周恩来是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同志们常这样尊 称他),你今晚和邓大姐到曾家岩渔村去住。” 周恩来感到有些突然:“哦,就住在这里不行吗 ?”魏来明说:“不行,你要常会客、开会,这里不 方便。渔村也不很理想,暂时住着,我们再想办法。 ”周恩来明确道:“好吧,我听从安排。” 魏来明见事情办妥后就走了。周恩来看到董必武 、叶剑英向他走来,忙招呼道:“董老、剑英,来, 坐。我正有事要找你们呢。”他们三人坐在椅子上, 成圈形。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