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鉴(耀世典藏版)/国学今读系列

论语全鉴(耀世典藏版)/国学今读系列
作者: (春秋)孔子|编者:芳园|总主编:刘光远
出版社: 天津人民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37.10
折扣购买: 论语全鉴(耀世典藏版)/国学今读系列
ISBN: 978720109145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原文】 孔子谓季氏①:“八佾舞于庭②,是可忍也③, 孰不可忍也?” 【题解】 这段话是孔子直接针对季氏僭用礼乐的行为而发 的。春秋末期,社会处于剧烈的变化之中,违背周礼 、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 ,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行为。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 的愤慨,“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一句,反映了孔 子性格鲜明的一面,他对于理想的坚持是有原则的。 在孔子时代,鲁国有孟孙、仲孙、季孙三家权臣 ,整个政权都操在他们手上,国君对他们也无可奈何 。季氏即季孙氏,他作为卿大夫本来只能用四佾规格 的乐舞,但他却僭用了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规格的乐舞 。飘风起于青萍之末,祸乱始于人心之变乱,风气变 坏始于规矩之坏,故孔子以这件事断定,季氏将来什 么事都做得出来。果然,没过多久,季氏削弱鲁国公 室,三家权臣联合起来攻打鲁昭公,昭公出奔到齐, 后又至晋,死于晋国的乾侯。 【注释】 ①季氏:季孙氏,鲁国大夫。②八佾:古代奏乐 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 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 季氏应该用四佾。③忍:忍心。狠心。 【译文】 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 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都狠心做得出来,还有什 么事不能狠心做出来呢?” 【原文】 三家者以《雍》彻①。子曰:“‘相维辟公,天 子穆穆②’,奚取于三家之堂?” 【题解】 本章与前章都是谈鲁国当政者违“礼”的事件。 对于这些越礼犯上的举动,孔子表现得极为愤慨。天 子有天子之礼,诸侯有诸侯之礼,礼是根本的秩序, 各守各的礼,秩序才能维持,天下才可以安定。因此 。“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范畴,被孔子 看得极重。 礼乐在孔子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是国家秩序 和传统文化精神的象征,远远超越单纯的娱乐和消遣 之用。三家权臣僭用天子的礼乐,其用心昭然若揭。 所以孔子引用古代的诗说:“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意思是说,在中央天子奏《雍》这支国乐的时候, 天子站在中央,辟公(即当时的诸侯)站在两边拥护着 天子,然后天子目不斜视地从中间走过。这是十分庄 严的,因为天子是社稷的象征。孔子所处时代的社会 风气已然变坏,国家精神和人文精神亦在逐渐消失, 所以孔子感到十分痛心。 【注释】 ①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家大夫孟孙、叔孙、季孙 。《雍》:《诗经·周颂》中的一篇,为周天子举行 祭礼后撤去祭品、祭器时所唱的诗。彻:同“撤”, 古代祭礼完毕后撤祭馔,乐人唱诗以娱神。②“相维 辟公,天子穆穆”二句:诸侯都在助祭,天子恭敬地 主祭。见《雍》诗。相,助祭的人。维,用于句中的 助词,可以译为“是”。辟(公,诸侯。穆穆,庄严 肃穆。 【译文】 孟孙、叔孙和季孙三家祭祖时,唱着《雍》这首 诗歌来撤除祭品。孔子说:“《雍》诗说的‘诸侯都 来助祭,天子恭敬地主祭’怎么能用在三家大夫的庙 堂上呢?”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 何?” 【题解】 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 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 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这里,孔子 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 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是礼 乐所由之本。礼讲谦让敬人,乐须八音和谐,无相夺 伦。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无谦让敬人、和谐无夺 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所以, 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 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注释】 ①如礼何:怎样对待礼仪制度。 【译文】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 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原文】 林放问礼之本①。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 也,宁俭;丧,与其易也②,宁戚。” 【题解】 孔子在这里阐述了“礼”的真义:“礼”是以真 诚的情感为基础的,而不是虚文浮饰的事物。林放问 礼之本,孔子在这里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但仔细 一想,孔子明确说明了礼之根本的问题不在形式而在 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真实、真诚、真心 才是礼的根本。 林放提的问题很大,本来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清 楚的,即使讲解了,也有可能因为受知识和阅历的限 制而难以理解和领悟。孔子的回答是智慧的,他不去 空泛地谈论礼的根本是什么,而是就现实中的礼仪的 奢华铺排和丧礼的仪式周全发论。礼贵在得宜适中, 铺张奢侈和俭约节省代表两个极端,都不是尽善尽美 ,但俭可以避免繁文缛节,比较接近礼的本源,就是 真诚的心意。丧礼强调要真诚心意,更甚于其他的礼 ,所以孔子特别加以说明。知道礼之本后,就不会为 虚荣心所驱使去做舍本逐末的事了。 【注释】 ①林放:鲁国人。②易:治理,办妥。 【译文】 林放问礼的根本。孔子说:“你的问题意义重大 啊!礼,与其求形式上的豪华,不如俭朴一些好;治 丧,与其在仪式上面面俱到,不如内心真正悲痛。” P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