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否平庸要看他无聊时做什么

人是否平庸要看他无聊时做什么
作者: (英国)罗素|责编:张超琪//黄雪彬|总主编:苏德超|译者:李思
出版社: 中国文联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2.30
折扣购买: 人是否平庸要看他无聊时做什么
ISBN: 9787519048501

作者简介

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苏德超(主编):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武汉大学欧美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珞珈青年学者;武汉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哲学老师苏德超教授凭借自己高超的学术水平和出色的讲述能力,让哲学课,成为武汉大学最受欢迎的课。青年学者的领头羊苏德超教授是整个哲学界青年学者的佼佼者,不仅是年轻的博导,而且学术上更是能力出众。 李思逸(编译):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

内容简介

当你痛苦时,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外界的对象上 我渐渐学会对自己和自己的缺点淡然处之,将注意力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外界的对象上,比如世界的现状、知识的分类、那些令我喜爱的人等。对外界的兴趣的确也会带来各种可能的痛苦:世界可能被卷人战争,某方面的知识难以企及,但这些痛苦不同于自我厌恶的痛苦,它们不会摧毁生活的基本质量。而每一种对外界的兴趣都会激发某些活动,只要兴趣还未熄灭,这些活动就能全面预防对生活的厌倦。相反,对内在自我的兴趣并不会引起这类进取性的活动。它也许会让人去写日记,对自己施展心理分析,或者干脆当一个看破红尘的和尚。不过做和尚也不一定就幸福,除非寺院的戒律规训能让他忘掉自己。他归功于宗教带来的幸福其实靠扫大街也能获得,只要他强迫自己一直做下去。对于那些沉溺于自我且无药可救的不幸者来说,外部强制的规训才是通向幸福的唯一道路。 竞争性的成功并非幸福的来源 麻烦的根源在于,我们过于强调把竞争性的成功当作幸福的主要来源。我并不是否认成 功可以让人更易享受生活。比如一个画家,年轻时默默无闻,一旦他的才华获得认可,自然 会变得快乐。我也并不是否认金钱在某种程度上能提升人的幸福感。只是超过了这一程度, 金钱对于幸福来说就没有意义了。我坚信成功不过是幸福的一个要素,如果要牺牲其他全部 来获得它,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这个麻烦并不仅仅缘于个人,也没有谁能单凭自己来解决它。问题出在那被我们普遍接受的人生哲学,认为人生就是试炼、是竟争,只有胜利者才会得到人们的尊敬。这种看法导致人们以牺牲感性与智性为代价去过度培养意志力。这很可能是本未倒置的做法。 忍受无聊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生活中激情太多则会让人精疲力竭,因为人们总是渴求更强的刺激,并把它视作快乐必要的构成。一个习惯于过多刺激的人就像一个对吃辣有病态爱好的人,能让其他任何人都辣得够呛的分量对他来说却是完全没有味道。厌倦之中也有部分和避免过多的刺激密不可分,过多的刺激不仅有损健康,还会让人品味各种愉悅的味蕾变得麻木——身体上的愉悦取代了内心的深沉满足,机敏聪慧取代了智慧和学识参差不齐的惊奇体验取代了美本身。我并非要走极端反对人的激情。一定量的刺激是对人有益的,但就像其他任何东西一样,关键在于量的掌控。刺激太少会让人有病态的渴求,刺激太多又会令人精疲力竭。因此,具备一定忍受 无聊的能力对于幸福生活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理应教给年轻人的东西。 一、人类千年人文经典:9位西方思想界最具影响力人物,改变人类的千年思想家。 二、国内顶级编译,兼具全球视野:7位具有全球视野的国内专业精英,利用全球学术视野结合国情全新编译;(编译者分别来自于武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爱尔兰圣三一大学、德国波恩大学等全球相关学科的顶尖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