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懂心理学(三只小猫与心理学者的治愈之旅)

喵懂心理学(三只小猫与心理学者的治愈之旅)
作者: (韩)张根英|译者:梁超
出版社: 机械工业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90
折扣购买: 喵懂心理学(三只小猫与心理学者的治愈之旅)
ISBN: 9787111513827

作者简介

张根英,心理学博士,毕业于延世大学。5年前开始在电影周刊上进行电影心理学相关内容专栏连载,同时还是一个自己动手画画的绘本作家。现在他在韩国青少年政策研究院担任研究员工作。代表作品有《你是精神病患者吧?》《爆米花心理学》《电影里的心理学》《心理学漫游》等。

内容简介

第一次养猫,照顾不周请见谅 利利是1998年11月22日来到我家的一只小猫,品 种是韩国短毛猫。虽然名字听起来好像很了不起,但 是简单说来,就是韩国本土的猫品种而已。我的妻子 非常喜欢猫,甚至喜欢到在街上一看到猫就要停下脚 步来看看的程度。那时候她特别想养一只猫。我的丈 人也是个猫的爱好吝,他得知我的妻子想要养猫,就 想弄来一只。他经常去的一家饭店有一只猫刚下了小 猫崽,他抱来送给了我的妻子。这是只母猫,我们为 她起名利利,现在已经16岁了。 利利有一身棕色的毛,有黑色的条纹。一般来说 ,猫的魅力在于它粉红色的鼻头,但利利的鼻子却是 黑褐色的。她只有四只脚上的毛是白色的。按照《与 狼共舞》中凯文·科斯特纳使用过的命名方法,应该 给她起名为“四袜”(four socks)或者“白袜”( white socks)。我也的确这么想过,但是一想到她 的鼻子和脚掌都是黑色的,就觉得她不像只猫,反倒 更像猞猁,所以就给她起名“利利”。 刚来到我家时,她看起来非常恐惧和可怜。一进 门就跑到我桌子下面藏起来,给她起司香肠吃她都不 出来。我得把她从桌子下面拽出来,抱着她走,于是 一个礼拜前她扭坏的腰就又一次受伤了。 不过仅仅一周的时间,利利就成了我们家的主人 。没错,短短的一周后她就已经不是原来那个胆小怕 事的小家伙了。我都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 家里没有她不去的地方,没有她不踩的物品,她已经 完全变身为一名冒险家了。 短短几周,利利就长了一个脑袋瓜那么大,腿也 变长了,跳跃的距离也变远了。她可以从饭桌上跳到 橱柜上,也可以从梳妆台上跳到衣柜上,再跳回原处 。看着她宛如一名跳远运动员,我们除了感叹,什么 也做不了。那时候我感觉利利她就是一只猞猁。 利利小的时候,即使在家我也穿不了运动裤。因 为她偶尔会用脚尖站着,然后顺着我的腿像攀岩一样 往上爬。我只有穿上厚厚的牛仔裤才能保护我的腿。 我把利利放到膝盖上,抚摸着她,她会发出喵喵 的叫声,感觉她应该是心情很好。但每次抚摸她的时 候,她都会用脚趾来挠我的膝盖,这一点让我很诧异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所有的猫心情好的时候都会有 这种行为。 我妻子小的时候曾经在娘家养过猫,但对猫的专 用饲料和结扎手求等常识却一无所知;妻子说当时养 的那只猫在发情期的时候从家里跑出去,之后就再也 没有回来,但是她并不知道相关的常识。那时,我第 一次出现了一种与猫之间的生疏感。我的父母和我说 ,他们曾经在家里养过狗,但是我当时拜未参与过任 何与养狗相关的事。 那时的我们以为,猫,只是按“只”来数的生命 ,并非是按“位”来数的人类。但我们并不知道,原 来养育这种按“只”来数的生命也是复杂的,需要我 们用心来钻研,我们是需要对它们负责任的。当然, 当时的我们还无法体会这些。 第一次的尝试是有意义的,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 印象,但与此同时也会走很多弯路。 我们和利利,特别是我和利利,更是如此。 我们对利利的排便训练第一步没有迈好。利利刚 来的时候,我们为她准备了一个用报纸包裹的箱子作 为卫生间来排便。利利每天在卫生间大小便十多次。 不仅如此,她还在自己心仪的毛巾、被子上面每天大 小便一次。也许是想标记自己的领地吧。虽然从来没 有听说过用大便来标记自己领地的做法…… 自此之后,好像利利也开始学习起我们的动作, 专门在卫生间下水管道附近大便。当时我们看到她这 种行为时觉得很奇特,除了感叹就只剩感叹了,我们 都没有想到应该给利利准备一份猫砂作为卫生间。我 们只是抱怨利利的屎尿气味很难闻,却没有要给她准 备一些适应她消化道的饲料。 现在爱猫的人越来越多,和猫相关的信息和商品 也随之变多。我也知道猫专用的猫砂有各种方便的地 方,也很经济。但在当时销售专用猫砂的商店很少,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在第二只小猫聪聪来到我家的时候,我开始正式 使用猫砂,但利利却不适应使用猫砂。到现在利利还 依然只用狗用排便垫来大便。适应了这种卫生间的利 利很珍惜她的这种“特权”,因为她总在《灌篮高手 》的书上排便,所以我曾经扔了j艮多书。但这并不 是利利的错,而是我们的无知造成的。 萨洛韦是主张出生顺序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重 大作用的代表学者。可是他的主张大部分都是不切实 际的,以捏造的数据作为根据。他觉得第二个孩子比 第一个孩子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这种主张在当时掀起 了一阵波澜。 他认为,第二个孩子从小就挑战自己兄长的权威 ,培养了不断挑战的意识和冒险精神,结果会在像美 国这种对挑战者持欢迎和开放态度的社会中成功。当 然,因为他以简单的尝试作为根据提出自己的主张, 所以有很多人反驳他。是因为大部分的家庭中第一个 孩子会先占有资源,第二个孩子只能用第一个孩子剩 下的资源,所以对第二个孩子来说更加不利。 但从利利的经历来看,先来者比后来者更加不利 的这个观点貌似是对的。当然这是从见到父母的顺序 来说的。先来者就像豚鼠一样,成了各种实验的对象 ,牺牲自己为后来者铺路,让其更加平坦顺畅地走下 去。就凭这一点也可以说后来者比先来者有利。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