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情怀(天汉雄风与盛唐气象)

盛世情怀(天汉雄风与盛唐气象)
作者: 屈小强
出版社: 济南
原售价: 31.00
折扣价: 20.20
折扣购买: 盛世情怀(天汉雄风与盛唐气象)
ISBN: 978780710582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在汉唐灿烂的星空里,有两部散溢着人文主义气息的书籍引人瞩目,即 董仲舒写的《春秋繁露》与唐太宗主讲的《贞观政要》。这两本书不是儒学 原典,不在四书五经或十三经之列,却为当世所用,亦为后世所袭。因为二 书既讲威严,讲君权,讲刑法,甚至讲杀人,然又有讲人学部分,*贴近人 ,*富实践意义——在汉风唐韵的旗帜上便浸染着它们的实践。由是,我们 难以忘记汉风唐韵,难以忘记汉武、唐宗,亦难以忘记董仲舒、司马迁、魏 徵一类坚持大一统、求新求变、敢讲真话的知识分子。坚持大一统是汉唐之 世的历史潮流,求新求变是那个时代的震天呼声,敢讲真话是中国文人的***品质。汉唐两朝就是在这样的潮流推拥下,这样的呼声激荡下,这样的品 质支撑下走向盛世的。 新儒家与《春秋繁露》 咸阳皇家图书馆先秦典籍的焚毁殆尽,项羽自然是**罪人;但是,作 为汉王朝开国皇帝的刘邦,却也难脱干系。翦伯赞在《秦汉史》一书里就直 指他“是一位毫无文化教养的小土豪”①。刘邦在与项羽的较劲中,是“先 入关者”。但他于公元前206年*入成阳后,却只知道搜集阿房宫中的珍宝 、美人和田赋、户口的册籍,对于皇家图书馆那满满的古典文献,竞毫无所 动;以致后来粗野的项羽人入关,添加了一把大火,使这一库仅存的古典文 献,终化为灰烬。假使当时这位先入关者,也把这库古典文献和珍宝、美人 、田赋、户口的册籍,同时搬到霸上*中,**我们所知道的先秦与秦文化 方面的知识,也许会*多些吧? 但是,话又说回来,刘邦这位曾“以儒冠为溺器”的“长者”,也同秦 始皇一样,是很瞧不起儒学和儒生的。据史载,“偶语诗书者弃市”这一条 知识分子惩治法,在汉高祖的时代还继续有效。因此,他于公元前206年入 关后,对皇家图书馆那琳琅满目的书籍(在他看来,这之中大都主要是儒生 们的著作)无动于衷,是可以理解的。 过去多认为,汉高祖刘邦从秦王朝灭亡的事实中吸取了经验教训,因而 直至汉武帝时代以前的几个皇帝都倡黄老而行“无为之治”。其根据是太中 大夫陆贾在《新语·无为》里回答刘邦的一段话,即秦“事愈烦天下愈乱, 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 众而用刑太极故也”;又言“夫道莫大于无为”“故无为也,乃无不为也” 。这些话的意思,颇有《老子》的韵味。大概汉初统治者意识到秦代的灭亡 与苛法暴敛密切相关,于是痛斥法家学说而崇尚黄老,标榜清静无为和因循 而治,一时黄老思想风靡朝野。持汉初倡黄老说者还举出《汉书.外戚传》 的一段记载为证,说汉文帝的皇后,即汉景帝时的皇太后窦太后,“好黄帝 老子言”。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那么,这到底是怎 么一回事呢? 原来,汉初倡行的“黄老”,是指《黄帝》四篇和《老子》二篇,而以 《黄帝》为主。1973年底,考古工作者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 珍贵帛书,其中有“《经法》凡五千,《十大经》凡四千五(或三)[百]六[ 十]四,《称》千六百,《道原》四百六十四,《[德]》三千■口,《道》 二千四百二十六”。对此,考古学家多认为,从《经法》起的前四篇当是《 汉书·艺文志》里所载的《黄帝四经》。① 关于“黄老”的记载*早出自《史记》。其《乐毅列传》说:“乐臣公 善修黄帝、老子之言,显闻于齐,称贤师。”“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 师号*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 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 曹相国师。”《老庄申韩列传》也说:“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之学而归本于黄老。”作为法家思想集大 成之作的《韩非子》当然是要讲刑名的,因此司马迁将《申子》和《韩非子 》并列起来是讲得通的。但是《老子》并不讲刑名,刑名怎么能和黄老结合 起来呢?前人因此很是困惑。直至马王堆帛书出土,《经法》等《黄帝四经 》面世,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黄帝四经》也讲刑名**之学;它的行文 方式及内容,却从《老子》脱胎而来但又大异于《老子》。或者可以说它是 道表而法里的著作。虽然如此,黄老并列,借助道家的外壳,却毕竟反映出 时代对以严刑峻法著称的暴秦的唾弃。因此,汉初的黄老之学当然不能视作 秦代法家思想的翻版。 汉初的一批政治家,多信奉黄老思想。萧何是汉朝的开国丞相,他参照 秦法(即李俚《法经》六篇)与老子“清静”观,“作律九章”,奠定了汉朝 的政治制度。所谓萧何之“约束”,主要指九章汉律。那时流传的一首歌谣 说:“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静),民以宁 壹。”① 曹参也信奉黄老思想。《史记·曹相国世家》说他在汉初做齐国丞相期 间,“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盖公为言,治道贵清 静而民自定”,由此得到曹参的信用。曹参在齐国,“其治要用黄老术,故 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萧何死后,曹参继任汉封建中央**丞 相,“举事无所变*,一遵萧何约束”,时有“萧归曹随”之称。汉惠帝刘 盈责备他“不治事”,他回答说:“高皇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 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善。君休矣。”② 这就清楚地表明:西汉前期“无为而治”的实质,乃是继续执行“既明”的 “法令”,以达到“遵而勿失”的目的;这“法令”,则是刘邦、萧何早已 规划好了的,故谓之*“既明”。 又如陈平“少时家贫,好读书,治黄帝、老子之术”③。陈平是刘邦的 一个重要谋士,后来继曹参为丞相。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