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幸福语录

康德幸福语录
作者: 赵良杰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21.00
折扣购买: 康德幸福语录
ISBN: 9787546129242

作者简介

赵良杰,就读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曾发表论文《诗人之死》、《儒学的游魂》、《现代性品质的追求与文体实践的建构》等。

内容简介

亲情的永恒 人一无所有地来到人世,亲情是他(她)唯一的凭 靠。在人生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亲情的缺失往往造成我们 无法承受的悲痛,是我们永远无法挽回的遗憾。对于每一 个人来说,人生是如此的有限而短暂啊。在我们的生活 中,唯一让我们能感到永恒的,也许只有亲人带来的亲 情。为亲人默默地祈福,为离世的亲人送去我们最美好的 寄托,是我们珍惜亲情、保存亲情的最好方式。(《道德 形而上学基础》) 康德父母早亡,但康德将他父母的爱、父母的教诲一 直深埋心底。 3月24日,我亲爱的父亲安详地离开了人间……上帝 虽然没有赐予他喜乐的一生,愿他从此让他分享永恒的喜 乐。(《康德书信百封》) 康德的母亲安娜是一个“心胸开阔且善解人意的女 性……有一颗高贵的心,她的宗教信仰真诚却不狂热”。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母亲,因为她在我心灵中植入了 第一颗善的胚芽,并加以灌溉;她引导我感受自然现象; 她唤醒并助长了我的观念,她的教导在我生命中留下了无 间断的、美好的影响。(《康德书信百封》) 不要宠坏孩子 不管在哪个社会,教育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新 生命的诞生在给家庭带来欢乐的同时,无疑也会给一个家 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孩子的乖巧与聪明令人欣慰,固执与 淘气又让人伤身和伤神。如何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和巨大的 潜力,避免孩子自我中心意识的增长,是引导孩子走上健 康道路的重要方法。康德对这个问题有非常深刻的见解。 在“关于人类学的讲义”里首先反对的就是宠坏孩子。 通常把女儿宠坏的是父亲,把儿子宠坏的是母亲。母 亲通常较喜欢有活力并且勇敢的儿子。不过,儿子通常比 较爱慕父亲。(《实用人类学》) 这是因为: 倘若没有被宠坏的话,小孩子真正喜欢的是必须付 出辛劳才能得到的乐趣。……一般而言,母亲……比较宠 小孩。然而我们发现小孩子(特别是儿子)对父亲的爱慕 甚于母亲,原因是母亲会为了避免小孩受伤而不让他们跑 跳。父亲虽然在小孩子逾越分寸的时候对他们吼叫,甚至 出手惩罚。但他也时时带他们到原野上去,让他们可以像 个男孩子,允许他们奔跑、游戏,尽情玩乐。(《实用人 类学》) 重视人格教育 对孩子最重要的是人格教育。与那些机械的技能教育 不同,也与那些陈腐的道德说教不同,人格的教育是培养 孩子完整而健全的人格。人格教育是重要的,对孩子的人 格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孩子的人格在形成期,还未定型, 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对一个人格发展尚未成型的人而言,模仿是第一个 意志规定,以让孩子接受后来他自己也会订立的准则。 (《实用人类学》) 对小孩人格的教育需要多方面着手,它包括营造温馨 的环境,塑造独立的个人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康 德书信百封》) 康德一生的成功可以说与他父母健全的人格教育有 莫大的关系。父母是虔敬派基督教徒,但康德从父母身上 得到的不是宗教学说的训练,而是给他一个温暖的、体贴 的、可靠的环境,帮助他建立自信和发挥自我价值。 像他的其他兄弟姊妹一样,被母亲称为“小纽曼”的 康德为父母的爱所滋润。父母一以贯之的人格教育成为康 德健全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取得巨大成就的康德曾经回 忆道: 事实上,他们给予子女的不仅仅是爱,还有尊重。他 们善于教育,为小孩子提供一个虽然简朴、但和谐而雅致 的居家环境。另外他们也在每个阶段全力支持求上进的大 儿子。(《康德书信百封》)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