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大家精要

魏源/大家精要
作者: 王林
出版社: 陕西师大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2.40
折扣购买: 魏源/大家精要
ISBN: 9787561387337

作者简介

王林,1966年生,河南正阳人。199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和社会史的研究和教学。先后出版《西学与变法——<万国公报>研究》《大师的风度与风骨》《山东近代灾荒史》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内容简介

魏源的家乡金潭是一个众山环绕的小盆地,东北 两面为低山丘陵,西南两面山势较高,有狮山、象山 、笔架山耸立,均为雪峰山的余脉。群山怀抱之中有 一块方圆约十里的平地,称为沙洲。这里土地肥沃, 适宜农耕,还有一条叫金溪的小河自西向东流过。这 片小盆地不仅盛产水稻,还蕴藏金矿砂,是一处山清 水秀、景色宜人的风水宝地。 邵阳当时属宝庆府。宝庆府是湘西南的政治、经 济中心和水陆码头。就陆路而言,宝庆府东接湘乡、 湘潭、长沙,西连怀化、芷江、吉首、玉屏等地,是 从湘东、湘南及江西、广东通向湘西和贵州、四川的 门户,因此商贾云集,货物信息来往不断。就水路而 言,宝庆地处资江上游,资江在此支流众多,最终均 注入洞庭湖,资江航运之便仅次于湘江。从宝庆府出 发,顺流而下,坐船先入洞庭湖,然后向南可到长沙 ,向北经岳阳可抵武汉。总之,清代的宝庆府乃湘西 南要地,与外界联系尚称便利,当地读书人由此入省 城或京城求学、应考者大有人在,魏源正是其中最为 杰出者。 魏源祖籍江西吉安太和县,元末迁至湖南长沙府 善化县。明朝永乐年间,远祖魏万一又自长沙迁至邵 阳金潭,以补锅为业,自此繁衍生息,渐成邵阳望族 。 魏源的曾祖魏大公,字席儒,国子监生,一生隐 居乡下,以种田经商为生,家境小康。为人刚直,乐 善好施,以孝顺母亲和周济贫困而著称。他冬天常穿 多层衣裤外出,遇有衣衫褴褛者,即脱衣裤施与,有 时仅剩空袍回家。有一次,他路过石马江,得知新修 石桥缺少经费,便慷慨捐银二百两,石桥乃成。因其 急公好义,邵阳知县曾赠其“邵邑醇良”匾额,以资 表彰。 魏源的祖父魏志顺,字孝立,虽系贡生,但也隐 居未仕,继承祖业,种田经商,家颇富裕。曾在当地 修建万石谷仓,人称“万石君”。他也乐善好施,远 近闻名。嘉庆八年(1803)夏秋之间,邵阳遭遇大饥荒 ,百姓生计艰难,可官府照旧催收田赋,全县骚动, 民变一触即发。在此紧要关头,魏志顺慨然赴县,变 卖家产,代缴田赋,平息了事态,但魏家也由此中落 。另据魏氏族谱记载,安化人陶澍早年家境贫寒,曾 慕名前往孝立公处求助,孝立公慷慨相助。陶澍为官 后,遣人备礼送还债款,孝立公不受,并对来人说: 钱财为流通之物,吾非借以谋利,但愿尔主人为官清 廉,爱百姓足矣。陶澍不负所望,后来官至两江总督 ,成为道光朝第一名臣。魏源之父曾在其手下做官, 魏源也曾入其幕为幕僚。 魏源之父魏邦鲁,字钟毓,号春煦,国子监生。 嘉庆四年(1799)由监生捐了个从九品的巡检,赴江苏 就任。巡检的职务是捕捉盗贼,维持治安,凡州县关 津险要之处都有设置。魏邦鲁在江苏任职多年,先后 署江苏华亭县金山司、嘉定县诸翟司、上海县黄浦司 及吴淞司、太仓州甘草司、震泽县平望司、荆溪县张 渚司及宝苏局协理,道光七年(1827)署海州惠泽司巡 检,次年升任太仓州宝山县水利主簿。 魏邦鲁为官清正廉明,政绩突出。在任期间,亲 自督查侦缉,赏信罚必,屡获巨魁,盗贼绝迹。他还 关心民众疾苦,任职惠泽时,遭遇大水,捐赈施药施 粥,在粥厂与饥民同吃同住达数月之久。调任去日, 前来送行者十余里不绝。他曾在“肥缺”苏州钱局任 职五年,破除积习,不受陋规,一尘不染,深得前后 几任江苏布政使林则徐、贺长龄、梁章钜及巡抚陶澍 的信任和器重。魏邦鲁为人慷慨,好读书,喜游览, 又通医术,为官之余,还常常免费为乡民看病,微薄 的俸禄,大部分用于周济他人。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