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传说/中国文化经纬

中国神话传说/中国文化经纬
作者: 叶名|总主编:王守常
出版社: 中国书籍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5.32
折扣购买: 中国神话传说/中国文化经纬
ISBN: 978750684546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有时,复杂的流变还具有惊人的时空跨度,以适 应新区域民族的自然、社会、文化、心理诸背景的色 调。如佤族神话《人类的祖先》解释人类的起源时说 ,原来世界上只有一个神,当他觉得孤独无聊时,就 用泥捏成两个人,用嘴一吹,泥人就活了。泥人长大 后,一天,到果园去玩,他们听了“大蛇”的话,偷 摘果子吃。女孩吃了两个,果子停在胸脯上,就成了 女人乳房;男孩吃了一个,果子卡在嗓子上,就成了 男人的喉结。后来两个泥人结了婚,生育了儿女。在 洪水前夕,上帝派天神“努阿”来到人间,造了一只 船,把人和飞禽走兽都装在船上,度过了洪灾,人和 动物才重新出来。 这则神话,几乎是希伯莱人的《旧约·创世记》 中亚当、夏娃神话的翻版;而度过洪灾的人类新始祖 “努阿”与《旧约·创世记》中同一身份的“挪亚” ,甚至同名。所不同的,是抽去了希伯莱神话中的“ 罪恶与惩罚”的核心观念——“大蛇”的魔鬼性质也 因此失去。这是被佤族更原始的心态改造的结果。 在神话的催化下,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民间故事传 统。信奉萨满教义的达斡尔族流传着《德莫日根的故 事》,讲述了两个女巫师的殊死斗争,背景就是萨满 教的神话。德莫日根是个威武英俊的美男子,百发百 中的神射手。有一次他追击狐狸,跑到日已偏西,便 在近处借宿休息。主人的女儿梅花哈托爱上了他,她 要求猎人送给她三件礼物:修炼成精的大白免、筑造 了二十年的野雉巢、二十年的牡鹿犄角。德莫日根觉 得她太贪婪,就头也不回地走了。他按梅花哈托指示 的路线前行,先后获得了三件宝物,还追上了狐狸, 并把一洞大小狐狸三十四只全部杀死。他驮着皮毛回 家,却没有停下,梅花哈托见他如此无情,便使出巫 术咒他在七星岗子丧命,并派出精灵(两条箭蛇)去 执行。德莫日根和他的马果然都被蛇咬死。德莫日根 的未婚妻齐尼花哈托得知这一消息,立刻坐上神鼓到 了德莫日根家门前,就直挺挺地躺了下去:她把真身 留在人间,灵魂却去阴间寻找爱人。她终于找到了德 莫日根的灵魂,给他加了寿数。然后,齐尼花哈托要 和梅花哈托比个高低。她的灵魂离开躯体,带着一群 精灵,直奔梅花哈托家去。梅花哈托也挂上了蓝衫告 诉母亲:“如果落下灰尘的话,就认定我死了吧,如 果我的一只铜铃叮叮响,你就喊我三声吧!”齐尼花 和梅花两边的神灵集聚在虚无的世界里,让各自的精 灵去交战,有梅花鹿、水鹿、独角山羊、金钱豹、飞 蛇、白蛇、野雉、金凤凰等等。两位女巫的灵魂也挥 剑恶斗,不相上下。这时两家家里挂的法衣都响了, 梅花哈托的妈妈没有听见,齐尼花的妈妈一听见就喊 女儿的名字,齐尼花听到人间传来的声音力量倍增, 打败了梅花哈托。齐尼花消灭了情敌,和德莫日根结 为夫妻,过着幸福的生活…… 白族的本主神话,实为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 的故事,其中不乏神话的遗存。有些本主(本寨之主 )的化身是“龙”。《四海龙王》中说,大理县柴村 的本主四海龙王善待百姓,一次,两个农民和两个渔 民来请求四海龙王交换气候,但农民和渔民的要求有 矛盾,统一不起来,于是龙王就决定:“风早吹南, 晚吹北,夜间要雨,白天打麦。”这样两种要求兼顾 ,皆大欢喜。直到现在,大理的风多是早吹南,晚吹 北。本主,显然已失去神性的威严而成为人类意志的 表达。神话的客体性已被幻想故事的主体性取代了。 各民族民间创作中的“山川风物传说”含有不少 神话遗绪。氏族生活的解体,使神话这个氏族传统的 宣讲者从社会功能上失去依托,只得粘附在当地具体 的山川风物上继续流传。在布朗族聚居的金湖地区流 传的《金山》和《金湖》等传说即属此型:有个荷花 盛开的弄罕(金湖),据说是古代村落陷落的地方, 一天,寨里的男人们猎获了一只花马鹿,村民们按老 规矩分食了它的肉。龙要为马鹿报仇,就在夜间化为 一个老人来探问,发现只有一个寡妇和她的女儿没有 吃。夜深时,一个小伙子来同这寡妇的姑娘对唱情歌 ,只听一声巨响,大地向下陷落。小伙子和姑娘一面 呼喊,一面奔跑。陷落的大地,奇迹般地为他们留下 一条路,他们前进一步,大地在他们身后陷落一步。 他们跑出村落后,寨子也陷落了下去,只留下寡妇家 的那一小块地方,成为突出湖边的一块土阜。 这个传说是解释金湖风物,含有“救灾”和“再 生”的神话遗留。幸存下来的小伙子和姑娘的原型, 在各种洪水神话里都可见到。但人类的普遍灾难,已 被金湖风物所局限,只用来解释一村一寨的陷落了。 汉族神话的一个有力传统是神话的历史化。早在 两千多年前,上古神话的历史化运动就在世界其他民 族的共有形式(对神话作出历史化的解释)以外,发 展了中国的特有形式,把神话本身“化”成历史传说 ,使天神下降为人祖,进而把传说史实化,用幻想的 历史来替代事实的历史,从而在古代文献中形成特别 丰富的“古史传说”序列。这一传统,自殷周文化更 迭时代以来,逐步变得根深蒂固。 P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