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修炼手册

总裁修炼手册
作者: 刘博
出版社: 广东旅游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90
折扣购买: 总裁修炼手册
ISBN: 9787557016821

作者简介

\"刘博,曾任IBM大中华区战略与企业发展部总监,中科红旗软件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微软(中国)副总经理兼OEM 部总监。现为上海富德物胜股权投资公司创始合伙人、董事总经理,明博智创(北京)软件技术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客座教授,企业战略与执行培训师。 2001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100名科技先锋之一。同年被美国Zdnet评为亚洲IT行业最有影响力的25人之一。2002年,被《中国计算机报》评为优秀Linux企业管理者。2004年初, 在Tom.com和赛迪网等组织的“2003年度中国IT业影响力TOP 100人物评选”中获选软件人物“Top 10”。 著有《一个外企经理的管理札记》《悟道:一个IT高管20年的职场心经》。 \"

内容简介

\\\\\\\"第一节 关于“权威”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说某某人是某个行业的“权威”,通常是指这个人说话的分量和影响力很大;在一个公司里,如果我们说某某人很有权威,通常是说这个人说的话、做的事让其他人服气。 权威是做领袖的基础;权威是指挥团队的保障。 所谓“权威”,是“权”和“威”的组合。“权”为“权力”或“权利”,但是在这里主要是权力。“威”则是“威望”和“威信”。所以,“权威”可以解释为“有威望的权力使用者”。 权力一般是职位给的。而职位则可能是自己挣来的,尤其是那些从公司初创把公司带大的人,他做董事长,做总裁,做CEO,都是如此。但是,很多情况下,职位是别人给的。就算是创业型企业,在经过融资之后,初创领导人就不再是企业的完全拥有者,他的职位就成了董事会给的。总之,权力更多时候来自于外部。 而“威”则不同。 一个人的威望和威信,百分百是自己给的。威望和威信指的是一种非权力性的影响力,也就是领导者的品质、作风、知识、能力、业绩,以及行为榜样等非权力因素对其下属和相关的人群造成的影响力。“威望”重在“声望”,“威信”重在“信誉”,相近而不同,但总之都是在别人心里的一种评价。 权力的时效性很强。当你在位时,你手中握有权力,别人因为惧怕你手中的权力而服从你。一旦你没有了这样的权力,那些原来屈服于你的人就不再听你的命令。所以,“权力不用,过期作废”是对权力的最好注脚。 威望则不然。威望存于人心,你在不在位,别人都会服从你。但这是个“长尾效应”,有多长,取决于这种威望的程度。对于很多伟人领袖来说,他们的威望可以影响到他们去世之后的很多年、很多代。 因为,权力是外在的,威望是内在的。所以,权力给你的是别人对你的惧怕和服从,而威望给你的是别人对你的尊重和遵从。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创造性地在中共最高领导层设立“顾问委员会”,为的就是利用那些已经退位的老干部在党内和群众中的威望,以保证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 大家也许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干部,出门参加活动交换名片时,他们的名片上会写着“原某某部副部长”“原某某委员会主任”,之后则是“某某协会副理事长”“某某机构顾问”等。这样的做法,在心理上无非是要利用人们对权力的惧怕来抬高自己的身份。与之相反的是,老刘当年读书的那所非常不著名的大学的老校长,我国老一代著名的计算机理论专家,在他老人家从校长位子上退下来之后,人家给他的虚衔儿恐怕一张名片都装不下。但是,老人家在自己的大名下面只印了5个大字——北京市市民,可并没有哪个业内人士因此而不敬重他。这就是威望的力量。 靠权力能解决的问题,威望绝大多数都能解决;而靠威望解决不了的问题,权力大多数也解决不了。 企业的领导们往往把权力看得过重,动不动就大棒一挥、吆五喝六、颐指气使,全然不顾被命令的人是不是真的相信你的决断,是不是真的服你。其实,他们没有认真去算这样一笔账:主动执行和被动执行的效果可能相差很远。主动执行过程中执行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会使事情事半功倍,被动执行的结果则可能是事倍功半,而主动执行的基础就是领导的威望。 权力要恰当使用,威望靠长期积累。 第二节 诚信的建立:不轻诺,诺则行 威望从哪里来呢?首先要有“威信”。所谓“信”,就是诚信。IBM的价值观为“客户第一,创新为要,诚信负责”。可见,诚信在其企业文化中的重要性。 一间公司因业务难看,新年伊始的时候,老板宣布:如果谁的业绩超出预期,必有重赏。结果没想到,那一年老天爷眷顾,天上掉下大馅饼,两个单子就收获了好几千万。到了年底,部门领导找老板兑现承诺,老板一算账,奖励这个团队要两百多万。虽说相比几千万的收入,两百多万算不上多,但老板在心理上无论如何不愿意发这笔钱。他嘴上的理由是:负责这两个合同的团队本身并没有多大贡献,只是运气好罢了。而他心里的不平衡是:自己做老板的一年下来也拿不了几个钱,你们一拿就两百万,这怎么行?老板变卦了。经过短时间的激烈争斗,结果是:团队集体离职,大家一拍两散。 在一切坏的结果中,最坏的结果是,这个老板在所有员工的心里留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言而无信。 据老刘观察,企业老板的失信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上面例子的这种。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老板本身的心胸狭隘所致。这种人天生没有做领袖的素质,计较小利。你见过哪个领袖不具有博大胸怀的? 第二种情况在企业里经常发生,就是做老板的太容易承诺。尤其是在某种压力之下(业绩的压力往往是最主要的原因),老板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轻易给下属作出承诺。对于这样的承诺,下属是认真的,但是老板自己未必认真,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权宜之计。事情一过,老板自己可能都忘了。或者老板没忘,但是下属没有追究,于是就不了了之。老板心里或许在窃喜,可他不知道,实际上他的损失比他兑现承诺要大得多。 某一间公司,到了第四季度,业绩仍然比计划的差了很多,老板着急,就找大家商量制定出一个年底的冲刺计划,并任命一个部门经理牵头,说如果年底完成所规定的数字,就提升这个部门经理做公司副总。很显然,那个数字一定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如此,部门经理宣誓领命,全心全意、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数字不但达到了,而且还有超出。结果呢,老板欢喜,公司上下欢喜,只有这个部门经理不欢喜。为什么?因为老板再也不提当初给部门经理的承诺了。他也没有找老板去谈,他的担心是:既然老板承诺了,如果他没有兑现,就是他根本没有兑现的想法,所以就算去找他谈也没用,不但没用,还可能因此引起老板对他的反感甚至憎恨。而自己还没有做好换工作的准备,既然要在这儿继续干下去,这样的结果是不值得的。并且,对于这种口头的承诺,如果老板矢口否认,他也没有任何办法。 然后,这个部门经理就暗自下定决心,这份工作对他来说只是一份赚钱的工作,公司的好坏跟他没有关系。所以,他只要做到对得起自己的工资就可以了,其他的不必再去关心。他曾经对公司的一腔热情,就因为这样一个没有兑现的承诺而彻底消失。 在这种情形下,假如明年再有这种事儿老板还会交给他做吗?他还会接吗?就算老板再交给他,他也接了,还会有今年的这个结果吗? 当然不会!不但不会,这个部门经理的“怨气”和情绪还会在公司中传播。如果他本身不是很职业,他可能还会向亲近的同事,甚至在行业圈子里诉说老板的不诚信。继而,一批员工对老板失去尊重,对公司的事业失去热情。这样的“暗流”,正在多少公司里涌动呢? 再深入一层,这个部门经理在老板承诺给他的时候,他可能会对老婆说:“这些天我可能会很忙,会经常加班很晚,但是老板信任我,说好了如果完成任务就提拔我做副总。老婆大人,您一定要支持我!”于是,老婆大人支持了。结果目标达成了,她的先生却什么都没有得到。在她心里,如果不怀疑老公说话的真实性,那么对老板的感受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这个老板失去的,不单单是下属的信任,连下属家人的支持也会一并丧失。 这样的结果,恐怕是许多老板始料不及的吧? 读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老刘你说得不对。自古领袖,也有大奸之人,譬如传统演绎的曹操。《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当中,也有“假途灭虢”,不是言而无信的典型么?老刘说,您错了,第一,这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事,后面会讲到;第二,假途灭虢中,晋献公原本就是要把虢国灭掉的,所以那是对待敌人的做法;第三,军事战争和市场竞争是两码事。不要说“市场如战场”,市场和战场也是两码事。战场上是讲究如何把敌人消灭掉,而市场上比的是客户喜欢谁更多,就算是竞争对手,也往往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譬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譬如Intel 和AMD。在很多情况下,竞争对手是帮助企业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况且,企业整天面对的其实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客户、伙伴和员工。 你可能会说,市场有市场的规则,虽然不是你死我活,但尔虞我诈是正常的吧?老板和员工也是一种商业关系,为了企业利益,说话不算,又能怎样呢?老刘说,您又错了。 再讲个故事。 某个企业的销售,最怕带老板去见客户。为什么呢?因老板为了拿下订单,很喜欢给客户承诺。但是往往承诺了之后又不兑现,所以很多客户都变成了“一锤子买卖”。所以,老板在销售们眼里就是一个不守信用、说了不算的人,甚至在客户圈子里,大家也认为这个老板很不靠谱。曾经就有一个客户当着销售的面评价他的老板:你们老板是典型的“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有这样老板的公司,会做成大企业吗?这样的老板,会做成企业领袖吗? 还存在第三种情况,就是当初的承诺因为时过境迁,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变化,所以让老板不能按照原来的承诺兑现。其实这也不要紧,你可以跟人家道歉,说对不起:“我当初的承诺因为什么原因可能没办法兑现了,请你原谅,将来再有机会我一定会补偿你!”人心都是肉长的,尤其是在同一个公司里工作,大家对变局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他也会根据情况进行判断,如果真的如你所说,大多数人会相信你,并选择原谅你,甚至你的诚恳道歉还会增加他对你的尊重。总之,有这样一句道歉,比你假装忘记的效果要好上百倍。 假如情况不是那样,你所说的原因只不过是自己为了不兑现承诺所找的托词,情况就会更糟。因为你在他眼里就不只是个小人,还是个骗子了。谁也别指望手腕高明、信息封锁,不信你可以去做一些私下的调查,旁敲侧击,看看那些你曾经以为天衣无缝的事儿,到底是否如你所想,一丝风都没有透出去。 做老大的,诚信第一。要么您就别承诺,要么承诺了您就守信,忽悠人的事儿不可为。诚信是无锋之剑,看起来拙重,但又锋利无比,披荆斩棘全靠它了。第二,做老大的还要摒弃一个误区:好像你比别人聪明,别人比你迟钝。套句俗话,谁也没比谁傻半站地。很多时候,下属的沉默和忍受,并不意味着他不知情,只是他对你还有一丝指望,或者他有不得已的原因还不想戳穿你或离开你。五祖曾说“心如明镜台”,这话对老大来说尤其重要。任何一个人的心,都如明镜一般。你所做的,在镜子里都有影像。除了局部的变形和夸张之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留存了最为真实的记录。 明代诗人潘纬说:“一诺休轻许。”“失信于民”是国家领袖的大忌,也是企业领袖的大忌。 总裁的家庭作业 1. 检讨自己有过多少“说了不算”的事儿。 2. 定期检查自己:近期有没有对下属的承诺,如果有,怎样去兑现你的承诺;对不能兑现的承诺,你又怎样解释清楚。 3. 锻炼自己:在对别人做出任何承诺之前,首先想好如何兑现。所有冲动型承诺,一定要在出口前心里盘算5分钟以上。 4. 用电脑记录下自己做出的承诺:对谁,为何事,承诺什么,何时兑现。 \\\\\\\" \"《总裁修炼手册》努力把企业家成长中的一些核心问题整理出一个脉络,同时结合作者本人的观察和思考,给出了相应的指导和建议,并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相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教科书,《总裁教练》中的内容更贴近中国成长型企业的实际,大多数的例子都是我们日常能在企业中看到的、听到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着的。各小节后的“总裁家庭作业”恐怕是每一个成长型企业领导都难以逃避的问题。 刘博的这本书是值得鼓励的,相信读者也能从中得到收获。 ——柳传志 《总裁教练》是为企业老大度身定制的私家教案。在一个成长型企业中,机会不少,但投资回报最大、投资风险最小、最值得投资的就是老大自己。其他项目都可以缓、可以等、可以慢,而老大的自我提升,不可停步。如果你是营业额在1000万到30亿公司的企业老大,你需要的不是导师,不是大师,而是教练。 《总裁教练》还是一本以纸质书为基础,以APP为辅助的全媒体图书,你所买到的不止是一本书,还有更为丰富的电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