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中国未解之谜/中国学生成长阅读精品书系
ISBN: 9787200102369
在晴朗的天气里,既没有发生日食,也没有发生 龙卷风,突然间白天就变成了黑夜。这种奇特的现象 在中国境内曾多次发生。1944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在 辽宁省班吉塔境内,晴朗的天空突然变得一片漆黑, 伸手不见五指。人们因此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大约 1小时后,天空渐渐恢复了光明,人们这才平静下来 。此外,在青岛也曾出现过正午时分夜幕突然降临的 奇特现象。一天上午11时左右,阳光普照的天空突然 变暗,阴云密布。至12时许,黑云压顶,天地间一团 漆黑,一时间风雨交加、电闪雷鸣。路上行人被弄得 措手不及,纷纷避往沿街店铺。路灯齐亮,过往车辆 也车灯大开,整个城市一时灯火通明。过了半个多小 时,天空才逐渐恢复光明。 据当时的人们回忆说,在白天突然变成黑夜之前 ,并未发生什么异常现象。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天象 呢?对此,科学家们众说纷纭:有的说与火山爆发有 关,有的说很可能与外星来客有关。它们从地球上空 经过。造成地球上某些地方暂时的黑暗。到目前为止 ,对这种天象奇观,人们还没有做出合理的解释。我 们只能期待科学家们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最终 查出这种天象奇观形成的原因。 中国古人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之间都存在着某 种神秘的联系,例如:在地之前,天上可能会出现地 震云。民国时期的《隆德县志》就有对呈带状的地震 云明确记载:“天睛日暖,碧空晴净,忽见黑云如缕 ,宛如长蛇,横亘空际,久而刁散,势必地震。”地 震云除呈带状外,还可呈辐射状、肋骨状。地震云的 成因是千么呢?有些人认为,地震前地壳会发生断裂 ,地壳中的热气就会从断裂处上升,凝结成地云。也 有人认为,凝结成云彩的水滴中有核,这种核具有磁 性,会受到地磁引力的影响。震前沿着地震带方向的 地磁会发生异常,从吸引这些小水滴沿地震带的磁力 线方向排列。小水滴经久不散,便形成了地震云。关 于地云的成因,目前还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 据统计,地球上平均每天会发生一万多次地震。 其中99%的地震是极其微弱的,如果不用仪器检测, 人们根本无法察觉到。只有1%的地震能被人感觉到 。这种地震轻则使人失去平衡,让物体来回晃动;重 则会造成房屋倒塌、山崩地裂,并引发火灾和雪崩等 灾害。据科学家统计:全球约80%的地震发生在太平 洋周边地区,约15%的地震发生在地中海、喜马拉雅 山地区。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为什么会集中在特 定地区?人类能否有效预测地震?关于这些问题,人 类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 关于地震的成因,在中国古代流传着这样一个传 说:沉重的大地被一只大鳖驮着,过一段时间,这只 大鳖就要翻一翻身。于是大地就发生了震动。随着科 学的发展,人们对地震的认识从神话中走了出来。古 希腊的伊壁鸠鲁认为:地震是由于风被封闭在地壳内 ,结果使地壳分成小块不停地运动,即风使大地震动 而引起地震。20世纪伊始,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地 震波,他们相继提出了几种比较有影响的假说。一是 英国学者提出的“弹性回跳说”。他们认为:当地球 内部不断积累的弹性应变能超过岩石的强度时。会使 岩石发生断裂。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要弹性 回跳,恢复原来的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 出来,从而引起地震。二是日本学者提出的“岩浆冲 击说”。他们认为:地下岩石导热不均,部分熔融物 质受热体积膨胀,挤压围岩,导致围岩破裂而引发地 震。三是美国学者提出的“相变说”。他们认为:地 下物质在一定的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会从一种结晶状 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在转换过程中,由于体积 突然变化而引发地震。尽管各种说法都有其独到的见 解,但关于地震的确切成因以及如何有效预测地震等 谜团,还需要人们继续去探索和发现。P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