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秘密(儿童心理与行为规律案例解读)

成长的秘密(儿童心理与行为规律案例解读)
作者: 王燕
出版社: 中国工人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成长的秘密(儿童心理与行为规律案例解读)
ISBN: 978750087266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PART 1 孩子在想什么——儿童的思维发展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儿童思维的发展要经历 感觉运动阶段一前运算阶段一具体运算阶段一形式运算阶 段,才逐渐成熟。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思维方式有所不同 。0~2岁半的儿童处于感觉运动阶段,主要通过感觉和行 动来感知周围世界,进而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相应的思维模 式。 “球球去哪儿了?”——客体永久性 “4个月的蒙蒙坐在小车上玩球球,正玩得开心,一不 小心把球球拍到了沙发底下。蒙蒙愣了一下,便又抓起了 身边的毛绒小熊……” “10个月的蒙蒙坐在小车上玩球球,正玩得兴起,一 不小心把球球扔到了沙发下面。蒙蒙愣了片刻,马上指着 沙发哇哇大哭起来,直到妈妈把沙发下面的球球捡起来放 到他手里,他才开始继续开心地玩起来……” 4个月大的蒙蒙客体永久性还没建立起来,只关注能够 看到的东西,一旦东西看不到了,就以为不存在了。10个 月大的蒙蒙客体永久性已经建立起来了,虽然看不到球球 了,但他知道球球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沙发挡住了。由此 可以看出,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 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在生活中,我们通常可以看到四五个月大的婴儿,当 妈妈临时出去办事时会狂哭不止,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便 是这些婴儿的客体永久性还没有建立起来,当看不到妈妈 时,他们便认为妈妈消失了,从而用哭泣来表达安全感所 遭受的严重威胁。而大于9个月的孩子,客体永久性已经开 始建立,当妈妈暂时离开时,便会懂得妈妈没有消失,出 去一会儿还会回来的。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也更好抚慰。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通常在9—12个月才能获得客体永 久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对“躲猫猫”游戏感兴趣, 当大人把一件东西藏起来时,孩子会主动到相应的地方去 寻找。通常认为,客体永久性是孩子思维能力正常发展的 重要标志。寻找“不见的物体”则表明孩子头脑中已经建 立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知进一步发展,获得 初步的时空观念。 两天后的“鬼脸”——延迟模仿 2岁的田田会不时地模仿周围人的各种动作。一天晚饭 时,爸爸做了个鬼脸,田田看得咯咯直笑。两天后,田田 突然笑着做出爸爸前几天的“鬼脸”,一次次不停地边笑 边做鬼脸…… 在超超16个月的时候,他们家楼上搬来了一家人,那 家有一个18个月大的小男孩。两家的孩子经常在小区里见 面。有一天,小男孩看起来很烦躁,总想从婴儿车里出来 ,他不停地大声尖叫、头向后仰、用背部撞靠椅,还使劲 儿跺脚、拍打推车。超超惊讶地看着这个暴躁的小男孩, 之前他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场面。第二天,超超的妈妈惊讶 地发现,超超竟然也在婴儿车里尖叫起来,并且不时地使 劲拍打推车、头向后仰、用背部撞靠椅,还使劲儿地跺脚 ,同小男孩当时的表现几乎完全一样。 模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种自发的学习机制。婴儿一 出生就能进行模仿,而且非常善于模仿。因此,只要孩子 醒着,他们就会不停地观察周围人的一举一动,他们所观 察到的一切都会对其成长产生深远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即 便孩子长大了,他们依然会在不经意间模仿父母的行为。 在上述两个案例中,田田和超超的行为都属于延迟模 仿,与即时模仿不同,延迟模仿在所观察到的行为结束一 段时间后才表现出来。这种行为提示成人,此时孩子的思 维发展已经步人了新阶段,可以运用头脑中保留的形象记 忆来调控自己的当前行为。 延迟模仿的现象非常形象地展示了观察学习在儿童行 为塑造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思维的发展,儿童探索和求知 的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模仿, 儿童逐渐形成自己日益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也是环境影响 儿童行为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