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宽书信集(精)/杨宽著作集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致吕思勉(5通) (1940年3月21日) 诚之吾师: 大教拜悉,传世古量,唯有商鞅量与新莽嘉量,二者 尺度相当,嘉量前刘复尝作精密之实测,著《新嘉量之实 测及其推算》一文,刊日本《考古学论丛》,据彼实测推 算之结果: 新莽量一升为二〇〇·六三四九二公撮。即新莽一石 等于二·〇〇六三四九二公斗(营造斗等于一·〇三五五 公斗)。简言之,新莽一石等于通行之营造斗或市斗二斗 而已。后汉度量制度承莽之制,《汉书·律历志》称晋荀 勖造尺,所校古物,五日铜斛(即新嘉量),七日建武铜 尺,可证。不但后汉承莽之制,即莽与前汉之制,当亦不 甚远。据莽量以推论汉代之量,似甚可信也。因吾师询及 ,随笔推算呈上,不知吾师以为然否?敬乞明教。柳君存 仁不知何日有暇可以一晤,乞便中示知。专颂 铎安。 学生杨宽叩 三月二十一日 (1941年2月15日) 诚之吾师: 生旧作《中国古史导论》,于任教粤西时半年内仓卒 写成,论据既未能广为搜罗,行文亦欠畅达,蒙吾师为之 校订一过,多所匡正,铭感无既。今又得数事,颇足增补 旧作,谨誊录呈上,未知亦有当于师门之旨乎?…… 以上七事,皆最近所得,未知吾师以为有当否?生论 古史神话,多据诸子及《楚辞》《山海经》诸书以为说; 前蒙吾师指示,谓尚可推而搜索之于《神异经》《博物志 》等书,以穷其流变。此诚巨眼卓识,生甚愧犹无以报命 也。 生于古史研究工作,本拟先成《古史集证》一书,其 体例拟于古史上每一问题(由太古传说以迄战国为止), 先列举古籍中材料,次则搜录前人之考证,最后更附以个 人之案断。古籍中之材料,必使一字一句搜罗无遗。前人 之考证,拟不特搜之于专著中,即笔记文集中亦必广为搜 集,使成一古史研究的总结账。奈何为人事所牵,又苦无 如许书籍足供搜考,致终无所成。《导论》一书,仅凭思 虑所及,随笔写成,宜其无当矣。生意当前古史之研究, 最大之难题,为殷墟卜辞之学犹未能建立成一体系,其章 句训诂固在在成问题,其所识之字,亦多以意为之,未能 坚人之信也。王国维于“□(特殊字体)”字,初释为“ □(特殊字体)”,谓即帝俊。既而因证帝俊之即帝喾, 乃又改释为“夔”,谓与“喾”音同,又与“爱”相近, 究何所见而云然耶?王氏为学尚称审慎,其末流乃举古史 上之问题,一一以卜辞穿凿附会之。地下之新史料诚较纸 上之旧史料为可贵,宝物之史料诚较传说之史料为可信, 但考释必须观其会通,然后能增高新史料之价值。若任情 附会穿凿,其与伪造新史料,相去仅一间耳。 草草上达,不尽一一。得暇尚乞有以教益之。专此, 即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