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津名人风尚

老天津名人风尚
作者: 胡荣华|
出版社: 天津人民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6.10
折扣购买: 老天津名人风尚
ISBN: 978720120706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溥仪用上了抽水马桶 1932年底,胡愈之主编 的《东方杂志》,面向400 多位社会名流发通启征集中 国梦。暨南大学教授周谷城 提出了一个梦想:“人人能 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抽水马桶是人类文明史 上的一大创举。然而在近代 中国,抽水马桶因为罕见昂 贵,还是大多数人可望而不 可及的一个梦想。 1925年2月,爱新觉罗· 溥仪在天津张园的豪宅中, 享受到了抽水马桶带来的惬 意。 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时期 (1558—1603),一位名 叫约翰·哈林顿的教士设计 出了世界上第一只抽水马桶 。1775年,伦敦有个叫亚 历山大·卡明斯的钟表匠, 研制出了冲水型抽水马桶, 并获得专利权。1848年, 英国议会通过“公共卫生法 令”,规定凡新建房屋、住 宅,必须配有厕所并安装抽 水马桶,这项制度有力推动 了抽水马桶的普及。 鸦片战争后,包括抽水 马桶在内的现代卫浴设施, 首先在中国沿海通商口岸城 市出现。在早期关于抽水马 桶的记载中,就有“天津”的 字眼。清末张德彝在其 1866年写成的《航海述奇 》中,这样描述了在天津、 上海间航行的“行如飞”号轮 船的厕所:“两舱之中各一 净房,亦有阀门。入门有净 桶,提起上盖,下有瓷盆, 盆下有孔通于水面,左右各 一桶环,便溺毕则抽左环, 自有水下洗涤盆桶。再抽右 环,则污秽随水而下矣。” 这说明19世纪60年代,中 国人已经在天津开往上海的 外国轮船上,见识并用上了 抽水马桶。 抽水马桶要具备供应自 来水和安装下水道的条件才 能使用,在城市中普及抽水 马桶,需要供水系统和排水 系统的规划和配套。1860 年天津开埠后,英法在天津 设立租界。1861年初,一 名英国伦敦传教士带着探索 的热情来到天津,但是这里 的卫生状况给他留下很糟糕 的印象:“天津是一个繁忙 的、充满活力的大城市,但 也是我去过的最污秽的城市 。街道未经铺设,雨水将道 路浸湿泡软,被乡村的骡车 压成奇怪的形状,但也不得 不踯躅前行。城市的肮脏使 得这个地方在炎热的季节变 得非常不卫生。”他在文章 中记录下这样的感受。 1897年4月2日,英商天 津自来水公司成立,开始在 英租界埋设水管并供应公用 水。1901年,天津都统衙 门批准中外商人在天津城里 建设自来水系统的申请。从 1903年3月起,位于芥园的 济安自来水公司,开始为城 厢内外和租界区供水。随着 租界的建设,天津的小洋楼 里已经安上了抽水马桶,厕 所进屋成了天津文明史上轰 动一时的大事,而北京的紫 禁城里,还没有卫生间和盥 洗室,皇帝出恭仍然是坐传 统的马桶。 1925年2月,末代皇帝溥 仪被赶出紫禁城,带着家眷 移居天津,他最开始住在张 园,这是晚清驻武昌第八镇 统制和湖北提督张彪在天津 的寓所。张彪诚惶诚恐,为 侍奉好这位昔日的主子,他 花重金托洋行特别定制了英 国惠罗公司的欧式家具,并 对本来已经十分豪华的建筑 进行了重新装潢。铺设木质 地板的洋楼和四周弥漫的西 洋气息,让溥仪觉得很新鲜 。抽水马桶和搪瓷浴缸、洗 手盆,装自来水管儿的水喉 、花洒的冷热水,也让他惊 喜不已。年轻的溥仪很满意 ,对此,他特别在回忆录中 写道:“觉得抽水马桶和暖 气设备的洋楼远比养心殿舒 服。” 20世纪初年,抽水马桶 由于价格不菲在天津还不普 及,多数天津人和全国其他 地方的人们一样,早上起床 后习惯于进入旱厕(坑厕) 或是用床下藏着的便桶,来 解决一天中最早也是最急迫 的如厕问题。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