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画报
原售价: 24.80
折扣价: 17.86
折扣购买: 细读论语悟人生(在经典中感悟人生)
ISBN: 9787802200418
幸福和快乐就在当下——未知生,焉知死 【读论语】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 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 季路问怎样去事奉鬼神。孔子说:“还没事奉好人,怎么能事奉好鬼 呢?”季路问:“那死亡是怎么回事呢?”孔子说:“还没明白生的意义, 怎么能知道死呢?” 【悟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快乐,这个快乐就是现在。现在我们可以吃饱 穿暖,现在我们有可以栖息的房屋,晚上我们可以进入梦乡,白天我们有 事可做,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快乐,有什么理由不感到幸福呢? 可是事实上,很多人都认为现在还不是享受快乐的时候,要等明天成 功了,挣了很多很多的钱,有了很高很高的地位,出了很大很大的名…… 这样以后,再尽情地享受快乐与幸福。其实错了,钱在生活中并不是决定 一切的,也许你现在没有太多的金钱,但是即便是有限的收入,只要你会 合理运用,它同样可以带给你享受。一笔有限的收入有两种安排法:一种 是精打细算地将衣食住行小心翼翼地考虑进去,虽然事事顾全了,但最终 仍然毫无收获;另一种是把钱花在自己喜好的事情上,如果难以做到兼顾 的话,就先满足重要的方面,而在其他的方面牺牲一下。有人对于把钱花 在那些有益的,并能为家庭和自己生活增加乐趣的事情上,总是犹犹豫豫 ,不舍得。他们只想着攒钱,以防不测,这样就浪费了许多人生的大好时 光,实在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忽视现在,几乎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通病;为了将来,我们不 断地牺牲现在,这种态度不仅回避今天的快乐,让幸福永远地从身边溜走 了,而且当将来来临时,也成为了现在,我们为了另一个将来,必定又要 利用这个已经来临的“将来”。在我们心目中幸福仅仅只是明天的事情, 因而与我们无缘。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自己什么时候能取得人生最大的成功? 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从一头走到另一头,中间不允许回头,在途中要摘 一个最大最好的麦穗拿回来,条件是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就充满信心地出去了,谁知回来时却垂头丧气, 两手空空。苏格拉底问他原因,他说:“很多麦穗看上去都很大,可是因 为只可以摘一个,所以总觉得前边可能还有更大的,可是到头来才发现手 上一个麦穗也没有……”苏格拉底告诉柏拉图:“所谓的成功就是如此, 不要把希望总是寄托在明天,要着眼于现在。” 快乐与幸福又何尝不是如此,与其总是将幸福寄托于明天,不如专心 地过好今天,活出生命的真谛,当晚上安然人眠时,那就是给今天最好的 掌声和礼赞。不能拥有现在的话,就会连未来也都失去了。人的生命有时 真的是很脆弱,经不起一点点的意外,上一秒钟我们或许还在享受荣华富 贵,下一秒就可能发生意外,一切皆空了,所以应该珍惜现在,珍惜眼前 所拥有的,过好每一天。 快乐的人生是良好情绪的发端,良好情绪又有助于健康的身心,健康 的身心为事业的成功提供了最基础的资本。所以,你必须改变你的某些思 维。 1.尽量去喜欢你的工作 凡是不喜欢自己工作的人,他在工作的时候,难免会产生一种刻板的 不愉快的情绪。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情绪经过多次重复后,使他的烦闷成 为一种惯性的心理状态,情绪引发的疾病可能因此接踵而至。即使他换了 一个工作,但马上就会发现,他对这第二个工作也难以投人。这种恶性循 环的出现是因为他从来没能全面投入地领略到工作为他带来的快乐,他的 心中已被先入为主的郁闷塞满了。 其实,工作不应该成为一件令人讨厌的事情;相反地,它应该成为令 我们愉悦的好事。试着去对你的工作有兴趣,然后努力去发现你工作中遗 存的兴趣,也许,它会使你的兴趣从无到有。 我们的生活受我们思想的影响太大了。相信自己,以往对工作的不快 乐都是因为一种不恰当的心理作用所诱发的。现在你已将它全然抛弃了, 从今天起,去开始新的生活吧!多提醒自己几次:在我每天清醒的时间里, 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花在工作上。如果在工作上也得不到快乐,那对自己的 确是太残酷了。 如果我们能快乐地工作,疲劳就会降至最低限度,或许还会有升职或 加薪的好运来临呢!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 一点在后文会有更加详细的论述。 2.花钱买快乐 钱在生活中并不是决定一切的,所以不必为钱的多少而烦恼。赚钱花 钱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不要连这个快乐的机会也不给自己。买不起 汽车,就买一部漂亮的自行车。买不起漂亮的大房子,却可以将小房间装 扮得漂漂亮亮。 如果我们一时间无法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不妨宽容自己。别忘了, 任何人都会有财务困难的时候。当年林肯就是向人借钱才启程到华盛顿就 任总统的。而任何大富豪也和你一样,一天三餐、睡一张床,或许他们吃 得还没你那么津津有味,睡得还没你那么香甜呢!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中年人,他是个乐天派。一次他带四个孩子在 宫殿般的豪华饭店里吃了一次茶点,结果,全家人过了两天只吃面包、奶 酪的日子。但这位中年人一点也不后悔,因为这让他们四个孩子在以后相 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异常快活。 3.看到生活美好的一面 美国《时代》杂志曾有一篇报导,一位士官受了伤,喉部被弹片击中 ,输了七次血。他写了一张纸条递给医生,问道:“我能活下来吗?”医生 回答说:“可以的。”他又写了一张纸条问道:“我能不能说话?”医生回 答道:“还是可以的。”他顿时欣喜若狂,马上写道:“那我还担心什么? ” 很多看似烦恼的事情,经过个别考虑和比较之后,整个问题的正反前 后情势全部呈现在你面前,这时你会发现你所担心的事情,较之于生命的 危险,确实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的感觉常常是畸形的,在快乐的时候我们无从体验;当不幸来临 的时候,我们的感觉又被它完全地包围了。其实与那些行将离世的人们相 比,我们仍是无比幸福的——即使我们一贫如洗,但我们至少拥有健康的 身体。 4.充分欣赏自己的优点 我们往往无法发现自己的优点。威廉·詹姆斯这么认为,“跟我们应 该做到的相比较,我们等于只做了一半。我们对于身心两方面的能力,只 用了很小一部分,一般人只发展了10%的潜在能力。一个人等于只活在他 体内有限空间的一部分。他具有各种各样的能力,却不知道怎么去利用它 们。” 一般人是怎样做的呢?他习惯用与别人的对比来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这 固然是一种好方法,但操作起来却受主观影响太大。他很快就会发现自己 比别人在某方面差距很大,因此他对那些人非常羡慕。 羡慕或者导致无知的模仿,或导致无谓的妒忌,或者激动地向更高境 界靠拢,但最后一种情况毕竟所占比例过小,而前面两种情况都容易导致 他本身自信的消失以及由此引发的忧郁。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就像人类有其体能的极限一样。如果想把 别人的优点都集于一身,那是最荒谬、最愚蠢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去模 仿别人,只要能够做好我们自己,便是对自己尽到了最大的责任。 P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