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2.40
折扣购买: 湖上闲思录(新校本)(精)/钱穆先生著作
ISBN: 9787510841316
钱穆(1895.7.30-1990.8.30),字宾四,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被选为中研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人类又如何把他对外面物质界的知觉所产生的印 象加以保留,而发生回忆与记念呢?这里有一重要的 工具,便是“语言”和“文字”。语言的功用,可以 把外面得来的印象加以识别而使之清楚化、深刻化, 而同时又能复多化。有些高等动物未尝不能有回忆与 记念,只是模糊笼统,不清楚,不深刻,否则限于单 纯,不能广大,不能复多。何以故?因他们没有语言 ,不能把他们从外面接触得来的印象加以分别部勒, 使之有条理,有门类。譬如你有了许多东西,或许多 件事情,不能记上账簿,终必模糊遗忘而散失了。人 类因发明了语言,才能把外面所得一切印象分门别类 ,各各为他们定一个呼声,起一个名号,如此则“物 象”渐渐保留在知觉之内层而转成了“意象”或“心 象”,那便渐渐融归到精神界去了。也可说意象、心 象具体显现在声音中,而使之客观化。 文字又是语言之符号化。从有文字,有了那些符 号,心的功用益益长进。人类用声音语言来部勒印象 ,再用图画文字来代替声音,有语言便有心外的识别 ,有文字便可有心外的记忆。换言之,即是把心之识 别与记忆的功能具体客观化为语言与文字,所以语言 文字便是人心功能之向外表裸,向外依着,便是人心 功能之具体客观化。因此我们说,由知觉(心的功能 之初步表见)慢慢产生语言包括文字,再由语言文字 慢慢产生“心”。这一个心即是“精神”,他的功能 也即是精神。 人类没有语言,便不能有记忆,纵谓可以有记忆 ,便如别的动物般,不是人类高级的记忆。当你在记 忆,便无异是在你心上默语。有了记忆,再可有思想 。记忆是思想之材料,若你心中空无记忆,你又将运 用何等材料来思想呢?人类的思想,也只是一种心上 之默语,若无语言,则思想成为不可能。思想只是默 语,只是无声的说话,其他动物不能说话,因此也不 能思想;人类能说话,因此就能思想。依常识论,应 该是人心在思想,因思想了,而后发为语言和文字以 表达之。但若放远看他的源头,应该说人类因有语言 文字始发展出思想来。因你有思想,你始觉证到你自 己像有一个心。生理学上的心,只是血液的集散处, 生理学上的脑是知觉记忆的中枢。均不是此处说的心 。从生理学上的脑,进化而成为精神界的心,一大半 是语言文字之功。 因有语言与文字,人类的觉知相互间沟通成一大 库藏,人类狭小的短促的心变成广大悠久。人类的心 能,已跳出了他们的头脑,而寄放在超肉体的外面。 傥使你把人心功能当作天空中流走的电,语言文字便 如电线与蓄电机,那些流走散漫的电,因有蓄电机与 电线等而发出大作用。这一个心是广大而悠久的,超 个体而外在的,一切人文演进,皆由这个心发源。因 此我们目此为“精神界”。 这一个精神界的心,因其是超个体的,同时也是 非物质的。何以故?人类因有语言文字,便从这一人 接触到外面另一人的记忆和思想,这层不言自明。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