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重难点1200题(第三版)

心理学考研重难点1200题(第三版)
作者: 笔为剑 瑶瑶 司马紫衣 李晨光
出版社: 世图出版公司
原售价: 69.80
折扣价: 47.46
折扣购买: 心理学考研重难点1200题(第三版)
ISBN: 9787519296544

作者简介

笔为剑 真名戴步云,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为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心理统计测量方向。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知名学术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并担任审稿专家。从2008年开始,用业余时间从事心理学考研辅导工作。微博账号:笔为剑步云剑。 瑶瑶 武汉大学工学学士,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本然合一社创办人。 司马紫衣 真名王东东,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自闭症儿童行为辅导者。曾翻译埃里克森著作《身份认同与人格发展》。从2010年开始从事心理学考研辅导工作。微博账号:笔为剑与司马紫衣心理学。 李晨光 武汉体育学院应用心理学硕士,中国心理学会会员,重庆三峡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内容简介

关于“如何才能通过考研初试”的研究——以心理学统考为例 摘要 近年来,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热度不断上涨。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大环节,绝大部分考生在初试中就被淘汰了。因此,考生怎样才能在初试中取得好成绩,就成为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以心理学统考为例,对考研初试进行了研究。从某考研论坛的心理学版里选取了53篇近年发布的考研经验教训类文章,先用现象学的文献研究法,从中提取了29个关键词,其中包括良好心态、坚持、学习计划、重视真题等。随后,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了在心理学统考初试备考中最重要的7个因子:学习能力、自我管理、方法技巧、借力、时间管理、量身择校和心态管理。对每个因子的解释都在文中列出。根据研究结果,考生如果能在备考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心态管理能力,掌握恰当的复习方法和技巧,量身择校,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而不是孤军奋战,将会在初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而许多考生所关注的是否报辅导班以及是否是跨专业报考等因素,对初试成绩的影响不大。本研究第一次采用统计学方法探索考研备考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对于考生备战心理学考研有指导意义,并对其他专业的备考也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备考 1问题提出 近年来,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热度不断上涨。考研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吸引了众多学者对此进行研究。笔者在CNKI数据库中对最近三年的文献进行搜索,查到以“研究生考试”为关键词的文献共190篇,以“研究生入学考试”为关键词的文献共279篇。但是这些文献全部都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从考试制度、考试管理、考试命题和社会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如赵守盈等,2012),没有一篇文献站在考研学生的视角来分析如何备考。于是,一个考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特质)并做哪些准备工作,才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就值得探讨了。另外,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大环节,其中参加初试的人数远远超过参加复试的人数,绝大部分考生在初试中就被淘汰了。那么,与备考复试相比,如何对初试进行备考就更值得研究。 心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从2007年开始实行全国统考。统考的实行,使得各校的考试科目和内容得到了统一,也使得备考策略有了一致性。本文以心理学统考为例,对考研初试备考进行研究。希望这项研究能够为考研的学生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2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某考研论坛心理学版面里的考研经验教训类文章,均为该论坛管理员所推荐的精华帖,共计53篇。所有文章的作者均参加过心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 研究方法:现象学的文献研究法和因子分析。 研究思路:如果一个因子在考研中很重要,那么与它相关的词语一定会在考研过来人的文章中被多次提及。而在这些文章中很少出现或者从未出现过的词语,就是不重要的。因此,可以统计在这些文献中出现的各个关键词的频率,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就是在心理学统考初试备考中最重要的词语。然后对这些词语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从中找出若干个对心理学统考初试备考影响最大的因子。 3研究过程 参考王登峰等人(1995,2001)的研究,我们把本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 31第一阶段 本阶段有19人参与,均为本科毕业生或心理学在读研究生,有一定语文功底。其中,有1名研究者有高考语文阅卷经历,本研究各阶段的评定标准制定工作主要由他来负责。 在这个阶段,每位研究者都要独立阅读各篇文献,对每一篇帖子出现的关键词或短语做记录,同时统计每个关键词在同一篇帖子里出现的次数(词频)。对关键词或短语的选择要求是:“跟考研初试成功有关的个人素质和做法”。 对词语评定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作如下说明: (1)只分析文章里的考研初试部分。 (2)如果原文没有明确地提到某个词或短语,研究者可以根据文意来自己归纳出相关的关键词或短语。 (3)频次的计算:同一个词语,即使在一段文字里多次出现,也只算一次。如果换了一段再提到,就算是第二次。 (4)如果一个关键词是负性词(作者持否定态度的词),如“浮躁”,也要登记出来,并在该词后面加“#”号,以表示它是负性的。 32第二阶段 本阶段有6名研究者参与,这6名研究者均参与了上一阶段的工作。 这个阶段的工作是:综合第一阶段所有研究者的意见,确定每一篇文章的关键词及其词频。若几个词语的意义相同或相近,则统一用一个最有代表性的词语来代替这一类词。对于前面评定出的负性词,取其反义词进行记录。 在对第一阶段的评定结果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有一些诸如“图书馆”之类的客观性词语也出现在评定结果中。这些客观性词语不能由考生自己控制,不符合我们最初制定的选词原则“与考研初试成功有关的个人素质和做法”,故将这些词语全部删去。 33第三阶段 本阶段有2名研究者参与,这2名研究者均为在校心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且均利用业余时间从事考研培训工作满两年以上。 在第二阶段中,每篇文章的关键词及其词频都已经被确定。第三阶段的任务是把所有关键词在各篇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进行汇总,并按出现频率(词频)对这些关键词进行排序,从中筛选出词频最高的若干个关键词。报告见41节。 随后,对筛选出的这些关键词进行项目共同度分析,以此剔除一些词语。再用SPSS160对余下的关键词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对心理学统考初试备考最重要的若干个因子。 4结果 41关键词报告 研究者们在53篇文章中评定出了150个关键词,它们的出现次数共计1099次。其中,词频在10以上的词语共计29个,这些词语的词频总数为832,占所有关键词总词频的7543%。由此,我们认为这29个词已经包含了全部关键词中的大多数重要信息,它们代表了心理学统考初试备考过程中最重要的信息。 考研人自己的书,提供的方法实用,内容贴切考试,适合考研人。 海量而实用的习题,书中包括千余道极具练习价值的自编习题,帮助考研人整合所学,融会贯通。更新后的第三版,习题更精准反映大纲知识点。解析更详细。 明确的考点,每道习题的解析中都列出了它在大纲所对应的知识点。读者在做完题后就能知道自己还有哪些没有掌握的考点,由此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事半功倍。 书中还设有“心理学考研疑难问题与解答”,为考研学子答疑解惑。 集体智慧的结晶,全国数十所高校的心理学研究生参与了本书的编写、修订、校对工作。 过来人的经验之谈,书末附有多位研究生的考研方法,值得后来人借鉴。 重难点突出,在重点和难点地方均用加粗字体或彩色字体标明,便于阅读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