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寻巨浪(不为人知的葛饰北斋)

重寻巨浪(不为人知的葛饰北斋)
作者: (日)神山典士|责编:王建敏|译者:褚方叶
出版社: 上海文化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20
折扣购买: 重寻巨浪(不为人知的葛饰北斋)
ISBN: 978755352165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艺术家们的日本主义 17 世纪时,国王路易十四创立了“美术学 院”,从此沙龙文化引领了整个法国美术界。如 果作品没被选入沙龙,画家的身份就不会被承认 ,也不会被画廊理睬。为了反抗这个现实,年轻 的印象派画家登场了。 与以沙龙为主导的宗教画的古典美术样式不 同,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马奈,以及其后的莫 奈、德加、塞尚等年轻的艺术家们,从庶民生活 和自然中发现了美。因此,他们的绘画受到了沙 龙一派的抨击,始终不被画廊和评论家们接受。 正是在这时候,进入他们视线的是来自遥远 东方岛国的浮世绘。他们震惊于浮世绘的与自然 一体化、不对称性、鲜艳的着色等,并憧憬不已 ,竞相将这些技法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这种绘 画中的“动势”(movement)后来被同时期身 处巴黎的梵高、高更、劳特累克所继承。 从1886 年起在巴黎居住了两年的梵高,收 藏了约五百幅浮世绘,甚至临摹了歌川广重的《 名所江户百景》、溪斋英泉的《身穿云龙打褂的 花魁》(和英泉作品的人物扭转方向相反)。在 描绘蒙马特尔画商的《唐吉老爹》中,人物身后 的背景就包含北斋和英泉的六幅浮世绘。在阿尔 完成的《星夜》和《丝柏》,则使用了与北斋《 神奈川冲浪里》一样的运笔手法。 生前只卖出了一张画的梵高,死后却成为世 界级的画家,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早期日本白桦 派作家们的大力推崇。 据说克劳德·莫奈在位于吉维尼的工作室里 收藏了数百幅浮世绘,并把它们悬挂在包括卧室 在内的各个房间内,装饰得满满当当。晚年的作 品《睡莲》中所描绘的池塘,周围长着繁茂的竹 林和芒草,另外还可以看到拱桥和藤架,充满了 浓浓的日本风情。生长在池塘内的睡莲和周围的 牡丹、菖蒲等,是日本画商林忠正从日本带去根 茎,赠送给莫奈的。这点我会在第二章详细叙述 。起居室的若干幅浮世绘上留着“林忠正印”, 可以知道这几幅画是从林先生那儿所得,也足见 两人之间的友谊之深厚。在1876 年所作的《穿 和服的卡美伊》中,莫奈的妻子穿着和服,摆出 日本艺人的姿势,手上拿着绘有法国国旗颜色的 扇子。整幅画面的背景是十六个团扇。 与莫奈不同,保罗·塞尚则是在视角和构图 上吸收了日本主义的元素。从1886 年左右开始 创作的作品《圣维克多山》,用若干幅画从不同 角度描绘法国南部的圣维克多山。这样的灵感来 源正是取自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和《富岳百 景》(但是在塞尚的追随者中,仍然有人并不承 认这点)。莫奈的《睡莲》系列也类似于此。 以画舞女出名的埃德加·德加,则将日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