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掌故 第二缉 万人如海一身藏
作者简介
聂华苓,女,1925年1月11日出生于武汉,湖北应山(现湖北省广水市)人,1948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外文系,同年以笔名远方发表第一篇文章《变形虫》。1964年旅居美国,应聘至美国华盛顿《作家工作室》工作,在爱荷华大学教书,同时从事写作和绘画,因创办国际作家写作室,被称为“世界绘画组织的建筑师”、“世界文学组织第一”。 马思聪 马思聪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taiwan交响乐团指挥、广州艺术音乐系主任、上海中华音乐学校校长、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等。1950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zuxi,《音乐创作》主编等职。 於梨华,华裔美国作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爱国主义者。原籍宁波镇海。1949年赴taiwan,1949年考入taiwan大学外文系,后转历史系。1953年毕业后进入美国加州大学新闻系,1956年获硕士学位。1965年起在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巴分校讲授中国文学课程,1975年以来,她多次回国观光考察,返美后,热情演讲祖国见闻,创作反映祖国新面貌的作品。1977年任该校中文研究部主任。
内容简介
赵四小姐年轻时是否美貌绝伦 首先,各家都竞相着力描写赵四小姐容貌的漂亮和美丽,因而,现在一般人都以为年轻时的赵一荻,如果不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至少也是一位美艳异常的俊俏女郎,不然,权势显赫而又风流倜傥的张学良怎么会相中她呢?其实,这实在是基于“英雄美人”之思维定式而有意误导的结果。当年熟识赵一荻的许多人都说,她的长相并非特别漂亮,但她身材颀长,体态婀娜。 总的说来,在女郎中,仅就容貌而言,她不过是中上等。然而,她气质绝佳,风度优雅,爱打扮也会打扮。要说容貌漂亮,据当时的人们讲,倒是张学良更胜一筹。 那么,他们两人为什么爱得如漆似胶而又能保持恒久呢?主要的,就是两人“心有灵犀一点通”,即“对 心思”,有感情。男女两情之间,在心灵上愈是相吸相通而契合无间,其爱恋就愈是深挚而持久。容貌与 爱情确实紧密相关,但容貌并不是年轻时的赵四小姐爱情的坚固柱石。 有否“私奔”?芳龄几何 其次,关于赵四私奔一事,各家说法颇有不同。当过张学良侍卫副官的陈大章先生写文章说,是张学良亲自派他去天津把赵四接到沈阳的,而且,赵四离家时,事先已征得了父母的同意。还说,赵四的父母有意将女儿赵四许配给张学良,但因为张学良早已有了明媒正娶的妻子于凤至,就在赵四到达沈阳之时,登报声明,与女儿“脱离父女关系”,使张学良和赵四都没有退路。 有部专门描写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爱情的书,把赵四私奔一事,说成是由赵四的六哥赵燕生护送,由张学良亲自带人来接,还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接送的惊险场面。 其实, 赵四与张学良相爱, 父亲赵庆华( 一八七三至一九五三年)一直是极力反对的,而生母吕葆贞(一八七八至一九五三年)私下却很同情。私奔时,赵四她独自一个人,在一个夜里,偷偷地离开了家,到天津站上了火车奔向沈阳。她出走后,赵庆华大发雷霆,极为愤怒,在家里闹了一场大风波,搞得谁也不敢说话,还因此事而怪罪并更加冷落吕葆贞。此后,吕葆贞曾长期与住在秦皇岛的儿子赵国梁在一起生活。赵庆华原籍浙江兰溪,曾做过沪宁、津浦等铁路的局长,交通部航政司的司长。家庭富有,在天津也算名门望族,他自己虽有三位太太却反对女儿去给人家“做小”,为什么呢?因为在当时,社会上官场中对此事的议论很大,使他觉得异常丢脸,面子上太过不去! 赵四私奔一事,到底发生在哪年哪月,真是众说纷纭,研究张学良生平的专家赵云声等先生说是一九二八年秋。他们还以生花妙笔,把赵四在其后东北政局中发生的两个大事件“东北易帜”和“qiang毙杨常”中的“表现”描绘得活灵活现。东北是一九二八年十二月易帜的,杨宇霆、常荫槐是一九二九年一月被qiang毙的。 其实,赵四那时还没有到过东北。陈大章先生说赵四到沈阳是在一九二九年三月;非常熟悉张学良的前东北大学秘书长(代理校长)宁恩承老先生说,是在一九二九年的五六月,等等。仅仅为了查准这个年月,笔者曾大费周章,如果将其经过写出来,恐怕要占几页版面,故不在这里赘述。我只想告诉读者,私奔一事发生在一九二九年九月。当时,赵四小姐的芳龄到底几何?又是各执一词。其实,她一九一二年五月生于香港(故小名曰“香生”), 私奔时是十七周岁零四个月。 “败坏”家风与光宗耀祖 关于其父赵庆华(字燧山)在小报上刊登的那个人人称之为“脱离父女关系”的“声明”,人们设想出来的内容也很多,你这样说,他那样说,相互歧异,但大半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 奇怪的是,许多人虽热心议论它,却一直没有把它的原文公布出来,为什么呢?当年京津一带的报纸有很多种,每种每天又有好几大张,想查出一个小小的启事来也确属不易。其实,原文很短,现在,笔者想加上标点,一字不差地抄在下面: 我族世祖清献公,系属南宋后裔,居官清正,持家整肃,家谱有居家格言,家祠有规条九例,千余年来,裔孙遵守,未尝败坏。历朝御赐文联,地方官吏春秋致祭,即民国前大总统、zongli亦赠匾对,荣幸何似!讵料四女 绮霞,近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 这个启事,主旨是宣布因赵绮霞私奔而把她从赵家祠堂的家谱中除名,对于她此后的言行和遭遇,概不负责,这就是当年报刊上所登的赵庆华启事。启事里,并没有人们常常引用的“脱离父女关系”之类的话,但实际上,其严重程度比“脱离父女关系”来得更彻底、更决绝。据说,赵庆华从此再也没有与绮霞这个女儿见过面。为了维护家族的名誉,为了发泄他的怒气,作为赵四的父亲,他做得也够“可以”的了。但笔者猜想,在他内心深处,每想到此事,恐怕也不会平静。然而,在刊登这个启事之时,他绝没有料到,在他的六个儿子和四个女儿中,唯有这个被他“除名”的赵四名扬天下;他更没有料到,人们至今之所以还在谈论赵家,谈及赵庆华这个名字,正是由于赵四;他和他的太太坟墓经过“浩劫”得以保存并重。 大师风范?真实回忆?隐秘往事 明报月刊五十年精华选集金?庸大师一手创办?二十余位海纳外学者心血之作?揭示中国近现代百年中国文人精神细节权威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