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学刊(新12辑)
作者简介
余太山,男,江苏无锡人,汉族,1945年7月生于上海。无党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毕业。此后任职历史所,1993年起为研究员,曾任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专治古代中亚史、中外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李锦绣, 1965年9月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村。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90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入北京图书馆敦煌资料中心工作。1993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为该所中外关系室研究员。
内容简介
阿凡納謝沃文化研究 王尹辰 馬 健 本文重新梳理了阿凡納謝沃文化的考古材料與多學科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開展了以下研究。第一,勾勒了阿凡納謝沃文化的内涵與特徵,將阿凡納謝沃文化分爲阿爾泰山類型(公元前3100—前2900 年)與米努辛斯克盆地類型(公元前2900—前2500 年);第二,確認阿凡納謝沃文化人群的生業方式主要爲畜牧業,日常以高蛋白食物爲主,也面臨營養不良、食物短缺和鼠疫等生存困境;第三,論述了伏爾加—烏拉爾地區的豎穴墓文化是阿凡納謝沃文化的主要來源,阿爾泰山東南部的切木爾切克文化是阿凡納謝沃文化的主要承襲者;第四,辨析了其他區域發現的相關遺存,論述了阿凡納謝沃文化主要沿東西两條山地廊道向外擴散,西綫爲“阿爾泰山—塔爾巴哈台山—西天山”廊道,東綫爲“阿爾泰山—杭愛山”廊道;第五,初步探討了阿凡納謝沃文化在器物與生業方面對歐亞草原東部和中國西北地區的文化影響。 帕提亞波斯帝國與希臘— 巴克特里亞王國 余太山 帕提亞緊鄰巴克特里亞,關係密切,對兩者的歷史進程有重要影響。本文談以下三點:一是帕提亞帝國建立前夕和巴克特里亞的關係。二是在狄奧多圖斯一世去世之後,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的關係。三是歐克拉提德斯治下的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與米特里達提一世治下的帕提亞帝國的關係。 從“老虎”論及老子的神格化 —漢語專名伊朗化的個案 陳三平 老子的神格化是道教研究中的常見課題。本文首先指出關於老子在漢代已經被神格化的大量研究結果,其實缺乏可以信賴的原始資料支持。然後利用中古早期發生“漢語專名的伊朗化”之後出現的大量神事名,尤其是來自社會下層的人名,論證中古時代老子的神格化現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組以“老”字爲神靈的人名,包括宋元以來動物虎的俗稱“老虎”。 《瓦薩甫史》“海山合罕的登基”章譯注 邱軼皓 《瓦薩甫史》是伊利汗國時期編纂的一部重要的蒙古通史,其中包含了許多關於元朝史事的重要史料。但因爲原文過於繁縟難讀,學界對此書的史料價值尚缺乏全面、公正的評判。本文選取其中“海山合罕的登基”章,在對全文進行漢譯的基礎上,又結合同時代波斯文、漢文史料,對文中出現的人物、術語進行了詳細的注釋。同時又在“導言”中對《瓦薩甫史》的版本、文體、史學價值,以及歷史編纂過程中表現出的“波斯化”傾向進行了討論。 沟通国内外欧亚学交流的桥梁 。《欧亚学刊》是关于东方学的丛刊,是欧亚史学集成,汇集了内陆欧亚考古、历史、文化、文献研究的最新成果。凡属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研究范畴的专题(或资料)研究论文,内容充实,有一定广度、深度,均在收辑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