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道记忆

黄河故道记忆
作者: 郭永山|责编:钟杉
出版社: 吉林文史
原售价: 72.00
折扣价: 43.92
折扣购买: 黄河故道记忆
ISBN: 978754729418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的黄河故道情结 黄河故道,有的称“废黄 河”“古黄河”,也有的称“淤 黄河”“故黄河”,还有的称“ 黄泛区”,不管哪种称呼, 曾经生活在沿岸的人们听 起来都存有“一言难尽”的心 理。 在南宋绍熙五年(1194 ),黄河在阳武(今河南 原阳县)决口,侵泗夺淮 入海,其后又多次决口泛 滥,致使河道淤塞,直到 清咸丰五年(1855),黄 河在河南兰阳(今兰考) 县决口改走现在的黄河河 道。从此,黄河夺淮的历 史宣告结束,但给故道沿 线带来水系紊乱、渍害和 土壤次生盐碱化日趋严重 的情况,以及“无风三尺土 ,有风沙满天”的环境状况 ,使农业生态条件日趋恶 化,黄河故道成了一片不 长庄稼的荒芜的盐碱地。 但也可能正如宋代词人 辛弃疾于《丑奴儿·书博山 道中壁》所说的“少年不识 愁滋味”,处在我们这个年 龄段的人,至今也还怀念 着那时黄河故道“芦苇丛生 、河水见底、黄沙晶亮、 鱼虾共生、兔鸟互逐”的原 始之美。童年印象中黄河 故道也曾出现窗迁市省城 段黄河故障?何治理工程张 庙桥?过“风吹草低见牛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梦幻般的意境。记忆中 的少年时代虽然很清贫, 但是相伴黄河故道生长的 情怀却也充满了童趣。 我的老家位于黄河故道 的东岸,离河边不足一公 里,就是邻居们现在还在 说的那种“抬腿就到”的距离 。河对面就是富有美丽传 说的张老爷庙(多简称为“ 张老庙”),雨水少的秋冬 季,我经常同大人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