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学

幸福心理学
作者: 汤余
出版社: 远方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17.80
折扣购买: 幸福心理学
ISBN: 9787555507932

作者简介

汤余,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从事专业写作多年,出版有《雕弓天狼:成吉思汗传》《天地奇王:汉武大帝》《权谋曾国藩》《最真实的汉朝》《黄金荣全传》《80后,影响与领导中国的未来》《谁在掩盖真相》《夕阳下的星条旗》等多部作品。

内容简介

其次,“爱”是心灵感受的最高形式,不是幸福 的直接表现者。在中国,大部分人认为,有“爱”就 有幸福,物质基础越好,反而越不幸福。这种观点可 能是出于人们内心的怜悯和同情。但是,这种心理是 很难表现在表面上的。一旦表现出来,就会出差错, 其最大的障碍就是个人情感,说得更深入些,就是每 个人身上存在着不同的“爱”。在一个社会中,一个 人不可能只有一种“爱”,当前者猛烈冲击后者时, 那“爱”就会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会变得世俗 ,变得刻薄,甚至变得失去关爱的人性。这样,幸福 就会很快消失,依靠“爱”形成的幸福只能是一个错 误。因此,人们只有跳出以往的怪圈,才能重新认识 幸福的真谛。 最后,“爱”是不稳定的情感表现,而幸福是一 种成熟的、有相当稳定性的生活体验。在生活中,一 个人爱一个人、一件事物,往往伴随着对另一个人、 另一件事物的憎恨。两者相互比较之后,一个人才能 形成爱憎分明的性格。因此,“爱”相当不稳定,它 总是在不经意间突然转化为“恨”,也会瞬间将“恨 ”转化为“爱”。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够, 那他将深受折磨,更无从谈起幸福生活了。 不得不说,爱与幸福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就今天 的社会状况来看,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幸福生活,而他 们口袋里的金钱和身边的物质越来越多,一些因循守 旧的人就认为,社会上的人越来越有钱,他们的幸福 却越来越少,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我们的社会 建设者和研究者却认为,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观点 。虽然社会上还有很多人认为一穷二白的中国是最幸 福的,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发现,那时的人虽然精神面 貌爽朗,但受物质贫乏牵制的作用非常大,幸福缺乏 起码的稳定性。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幸福社会” 的概念,是建立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之上的,越来越多 的中国人能获得幸福生活。它并不是以往人们认为的 那样:“缺钱多爱”的就是幸福。而是觉得自己衣食 无忧了,完全有必要提高一下生活质量,具有极强的 稳定性。 就今天的社会来说,“爱”往往只是通向幸福生 活的一种方式,二者绝对不能完全等同。就年轻人来 说,谈恋爱是非常美好的事。两人若能真心相爱,那 他们在心灵和精神上的满足感是极大的。但这时并不 能说他们就获得了真正的幸福。因为爱情不具有稳定 性,一对情侣整天形影不离,这往往说明他们拥有了 心灵满足感,谁也不能保证,他们不会见异思迁。在 这种情况下,情侣关系是最美好的,但也是最不稳定 的。两人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情感考验,闯过风风雨雨 ,最后决定长相厮守,这时,幸福才会出现,这也是 情侣发展到婚姻伴侣的最终结果。两人确定关系之后 ,会惊奇地发现,维系两人婚姻伴侣关系的因素不再 是“爱”,而是互相信任、互相依靠的物质基础和精 神动力。两人虽然没有了往日的甜言蜜语,也没有了 互相依靠的惬意感,但他们依然在一起,显得非常亲 密,这就是幸福生活的体现。它没有负担,没有互相 依赖的责任感,而是彼此心照不宣的爱情惯性。“爱 ”已成习惯,那它就不是爱情,而是一种成熟的生活 。 “爱”需要时间考验,它被捆绑在“时间”之上 ,是一个发展、考验的过程。其结果只有两种:要么 成功,要么失败。成功的人是幸运的,也能说明他们 之间的爱情是坚贞纯洁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用 一个不大的房子和一颗热忱的真心呵护来之不易的爱 情,以获取生活上的幸福。因此,我们认为幸福是一 个空间概念,它需要一个房子、一套家具和一颗忠诚 的心。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