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企业管理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1.50
折扣购买: 人生九舍
ISBN: 9787516428214
祖海,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讲师。秉承善念、善行的核心价值观,扎根传统文化,旨在构建一套高品质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打造一个正规、优质的国学平台,为更多热爱传统文化的学员提供实用、实效、易学的国学知识,让更多人能够对国学经典不断地加以学习和领悟,,提升自身智慧和文化底蕴。倡导大道至简、古为今用、理术兼修。近年来,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授课数千场,帮助上万学员提升思维层次,开悟思想慧根。
舍得的道理,在这世间随处可寻。比如,过去农村有一种习俗,当柿子成熟时,农民不会把它们全摘下来,而总是在树上留下几个。为什么?一方面,是供路上的行人在需要时享用的。另一方面,是留给鸟类在冬天吃的,这样它们就能熬过最寒冷的季节,等到明年初春,就有鸟儿在树上捕捉害虫,这样柿子才会有好收成。在树上留下几个柿子不仅仅是为了行善事,更是一种互惠互利,是舍得智慧的一种体现。 可见,舍并不都是失去,终有一天,会以一种得的形式回到你的身边。做人最大的智慧,就是知道舍弃,而舍弃也正是为了得到。 为了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就要摒弃一些于己无益的东西,比如凶恶之心、愚昧之心、浑噩之心等。这是因为,凶恶之人没有德行,无法承载过多的福报;愚昧之人一直在精神内耗,缺少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而浑噩之人没有底线,找不到引领自己走向成功的信念。 在这个世界上,注定要放弃一些东西,才能得到一些东西。你越是坚持,越是不愿意失去,你就越是得不到任何东西。这就是所谓舍得,先舍而后得。人生最大的勇气是放弃,最大的智慧也是放弃。当你握紧双手的时候,什么都无法拥有,但当你打开手掌的时候,世界就在你手中。 人的内心容量是有限的,如果你不及时清理一些东西,就没有地方容纳一些新的和好的东西。有些时候,你不愿意放弃一段已经冷却的关系,不愿意放弃虚荣,也不愿意放弃虚名,想将这些东西紧紧地握在手中,可事实上,你越不情愿,就会有更多的东西离你而去。就像手中的流沙一样,如果不握紧它,它会静静地躺在你的手掌上。如果你害怕它会溜走,手握得越紧,从指缝间滑落的就越多。 《庄子》里说:“用心若镜,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如果将人的心比作一面镜子的话,你就会知道,这面镜子是留不下也藏不住过去的事物的。每一个人的一生,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你专注于烦恼和痛苦,就无法容纳愉快和幸福。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才能轻装上阵。 《庄子》里还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我们的心要像一面镜子,去者不送,来者也不迎,对事物不隐藏,所以能够成功且不受损。当外物来临之时,如果你过于用心,就很容易生起恩怨和是非,再明亮的镜子也会浑浊不堪,而我们的心灵也会沉溺在苦海之中。而如果我们的内心不受外物影响,不送不迎,也不将它藏于心,就能做到不损害我们的心灵。 所以,在外物来临之时,无论是令我们欢喜的,还是令我们伤感的,都不要过分用心,就如明镜一般去体会它、感受它就足够了。这样,当这些外物离去的时候,它们就不会在我们的心中藏下痕迹,我们的内心仍像明镜般澄明,也少了许多无谓的痛苦和烦恼。 在舍得之间,藏着我们终生的修行。在这一生中,人们注定要放弃并得到一些东西。放弃,就是要卸下那些沉重而复杂的负担和累赘,留下那些令人感到轻松和舒适的事物。有时候,看似放弃了眼前的利益,却在无意中获得了更广阔的舞台。舍得是一种精神境界,只有拥有丰富精神世界的人,才能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大舍大得,小舍小舍,不舍不得。 一个人获得多少财富,只是为人处世所表现出来的“果相”;“果相”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出获得“果相”背后的原因。舍是因,得是果!舍与得互为因果,共同成就人生;愿意舍、怎么舍、舍多少、舍给谁…是人生取得成功的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