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70
折扣购买: 了不起的动物乐团/自然文库
ISBN: 9787100164344
伯尼?克劳斯博土,世界知名音乐家、博物学家,致力于发现、记录自然界的宝贵声音。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他醉心于音乐,并接替“美国民歌之父”的皮特?西格(Pete Seeger)成为织工乐队(the Weavers)的吉他手。曾为著名电影《罗丝玛丽的婴儿》(Rosemary's Baby)和《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制作背景音乐。之后,他利用40年的时间,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记录不同生物不同环境下的各种声音,使都市人能够听到这个世界上最遥远的声音。他曾录制了15000多种生物、时长超过4000小时的原始声效。由于噪音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其中一半以上的音效已在自然界绝迹。现与妻子凯瑟琳居住在加利福尼亚。 译者简介:卢超,认知心理语言学博士,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高级讲师,曾赴美国佛州海岸大学和英国德蒙福特大学访学和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语篇认知研究。
第一章 我的声音导师 某晚在亚马孙丛林深处录音录到深夜,就只有我和同 事鲁斯·哈佩尔留在离营地几公里之外的树林里。除了手 电筒的暗淡光束以外,四周漆黑一片。因为希望能在不同 地点录制夜晚环境,所以我俩顺着林中小路摸索前行。四 周发出的丰富的声音历历在耳。一路上,我俩还收集到了 在附近出没的一只美洲豹那鲜明的特色气味。其实我们并 没有看见美洲豹或者听到美洲豹的声音,但是我俩知道它 离我们很近,可能我们之间就一米左右的距离。它一路跟 着我们,时不时飘来那标志性的气味。 这种麝香猫的气味始终都在。我们的感觉得到了强化 ,但是我俩谁都没有感到害怕或者感到任何突发危险。我 俩静静地坐在相隔50米的两处,成功录制了夜晚雨林的声 音纹理——它是多种声音的精美混合:树叶上的雨滴、昆 虫、鸟类、青蛙和哺乳动物,它们表演着整齐划一的合唱 ,就如它们日日夜夜的表演一样。 大约一个小时以后,我俩收拾装好各自的装置,继续 朝树林更深处摸索。依靠聆听,我们期待探索含有更多声 音组合的录音地点。接下来大概午夜时分,为了能在这奇 妙且声音丰富的环境中收集到我们期盼的更多种类的夜晚 声音,我们决定分道而行,鲁斯朝着一个方向,而我则背 道前行。 艰苦跋涉了15分钟之后,我在一条小路旁边坐了下来 ,开始录制由青蛙、昆虫和爬行动物组成的热带雨林版热 情洋溢的合唱。恰恰在此时,我从收音器里听到了美洲豹 的低吟。这只美洲豹肯定是特别垂青于我,一路跟着我来 到这里。我把收音器耳机的音量调大,希望能录到那弱小 的声音组合以及树林里的一切细节。对于这意外之客,我 丝毫没有防备也没有意识到它已经离我如此之近。我在沿 小路不到10米的地方放置了麦克风,而美洲豹的低吟声突 然出现在我的收音器里,说明了它离我沿小路架好的麦克 风之间不会超过一臂的距离。 我立刻警觉起来,肾上腺素突然激增,顿时感到手足 无措。我能感到我胸膛的痉挛,绞尽脑汁设计逃跑的策略 ——其实根本没有任何办法——我只能尽力让自己冷静下 来。当时我清晰地听到“怦怦怦”的心跳声。我甚至有点 担心这个声音会惊吓到它。但是我也只能待在那里纹丝不 动,在黑暗里努力屏住呼吸。 虽然这个小插曲前前后后持续了不到一分钟,但是感 觉像几个小时。这只美洲豹声音的力量,它的呼吸,甚至 胃里发出的咕噜咕噌声都让我着迷。突然,它就悄悄地离 开了,回到了树林深处,留下来的只有身后青蛙发出的有 节奏的叫声、昆虫们嗡嗡的合唱,还有我那“怦怦怦”的 心跳声。 这个愉快的小插曲使我对自然声着迷。我的第一份工 作是录音棚里的吉他手,在纽约和波士顿的各种音乐会上 表演。在20世纪60年代,音乐家们开始体验电子音乐合成 器,我到加州去旁听在米尔斯学院开办的电子音乐课程。 在那里我遇到了洛杉矶录音室音乐家兼管乐器组织者保罗 ·比佛,他因为为故事片《黑湖居怪》《世界大战》创造 叫醒了你的耳朵,激发你去体验野生音景的欲望。 本书是《一平方英寸的寂静》的姊妹篇。世界著名捕捉自然声音的专家伯尼?克劳斯采集并录制了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展现了一场动植物与自然共同演奏的交响乐。在感受来自原始节奏的同时,作者希望我们能够停止对自然的噪音干扰,保护一直被忽视的自然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