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中游古村落/乡土中国

楠溪江中游古村落/乡土中国
作者: 陈志华|摄影:李玉祥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43.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楠溪江中游古村落/乡土中国
ISBN: 9787108053367

作者简介

李玉祥,1962年生。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视觉艺术硕士。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为自由撰稿人,出皈有《老房子》系列图集等专著,并担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乡土中国》系列图书的特约摄影师。作品多次在海内外展出刊载。

内容简介

安居乐业 清代初年,浙江永嘉县人陈遇春写了一首诗:“ 澄碧浓蓝夹路回,崎岖迢递入岩隈;人家隔树参差见 ,野径当山次第开。乱乌林间饶舌过,好峰天外掉头 来:葜嫌此地成萧瑟,一!两茅榽去复回。”睹题叫 《楠溪道中》。这条景色异常秀丽的楠溪,在浙江省 东南部,由北而南注入瓯汀,全长145公里。瓯江刚 刚接纳了它便一头扑进东海去了。 楠溪江是个树枝形水系,干流叫大楠溪,居中, 两侧的小楠溪、东侧的珍溪是两条人支流,小支流则 有鹤盛溪等。它的流域就是现令的永嘉县境,面积大 约2472平方公里,东侧以北帷荡山脉为界,西侧是括 苍山脉,三面环山,南缘有瓯江流过。它位于北纬28 。至28.5。之间,七月份平均气温29.1℃,年雨量 1698毫米,气候温湿,适于生长业热带阔叶常绿林。 除了松杉之类,浅山和丘陵上长满了油桐、油茶、板 栗、柑桔和柿子,当然还有杨梅,杨梅当地就叫“楠 ”,楠溪江因此得名。谷地和盆地里无霜期长达283 天,江流**水田平阔,上壤肥沃,灌溉便利,稻麦 一年可以二熟。甘蔗、薏米、玉米也生长得很好。江 里盛产鱼虾,每年春夏之交,可以捕捉到从海洋回游 来的香鱼,内质细嫩而有异香,是上好的贡品。 大自然对楠溪江流域并不十分苛刻吝啬,所以很 早就有人居住。起初在下游,那里有儿处新石器文化 遗址。春秋战围时代,则居住着“瓯越之民”,《史 记·赵世家》说他们“剪发文身,错臂左衽”。西汉 初年,他们曾建立东瓯国(BCl92~Bc138年),但朝 廷不久在东瓯王领地设回浦县,属会稽郡,三国时属 临海郡。晋室南渡之后,江东人口大增,楠溪江中上 游逐渐开发,在江两侧的谷地里和大大小小的盆地里 ,陆陆续续建立起来一个又一个村落。东晋明帝太宁 元年设永嘉郡。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设温州, 治永嘉,此后一千多年没有大变化,直到如今。五代 时候,南去不远的闽国动乱不靖,有大批闽人(主要 为福宁州)合族迁来楠溪江流域避难。再往后,又有 宋室南渡,一些中原衣冠士族再次来到楠溪江定居。 在楠溪江中游现有村落中,确凿可证的,有茗岙 和下园建于晚唐,枫林、花坦、苍坡、西巷、周宅建 于五代,芙蓉、廊下、鹤阳、渠¨建于北宋,建于南 宋的有豫章、溪口、岩头、东皋、蓬溪、塘湾,建于 元代的有坦下。这些村落都由外来移民建立,迁来之 前,他们大多是仕宦人家,凭借文化优势和经营能力 ,他们很快成了当地的望族,占有*利于生存和发展 的地段。这些村落千余年来是楠溪江中游*兴旺、* 有文化成就的,一直到现在,还是楠溪江两百多座村 落的代表。也是当地乡土建筑的代表。 北宋时期,温州经济已经很发达,乾隆《永嘉县 志·风俗》里记载一首当时太守杨蟠咏温州的诗,其 中有句:“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到 了南宋,温州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飞快发展,一度 成为海上商港。作为温州腹地的楠溪江流域,也在两 宋时期达到了辉煌的高峰。 至迟在明代晚期,楠溪江已经有了商品经济。《 棠川郑氏宗谱》载:塘湾村郑世益“精于理财,祖、 父无多遗业,翁乃勤俭自持,权其子母,量出入,铢 积寸累,握算持筹,不数年而粟陈贯朽,富甲一邑” 。这个人大约是放高利贷的。到了清代中叶,楠溪江 的商品经济有了进步。输出以山货为大宗,如木、竹 、桐油、木炭,还有蚕丝、茶叶和柑桔等。楠溪江上 ,以梭船取代了竹筏,《楠溪船歌》里唱道:“船过 瓯江楠溪开,江上千帆相牵连”,“一篙一桨拼老命 ,一年到头不休停。”梭船,当地人叫蚱蜢舟,在括 苍一山之隔的双溪,它载不动李清照无穷的愁绪,这 时在楠溪江卜满载货殖,往来飞驶。随着商品经济的 发展,楠溪江**出现了一些手工业专业村,如渔口 村造船,西岸村制粉干,黄冈村烧缸钵等。楠溪江人 的生活和风尚从此有了明显的转变。 楠溪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封闭,四周以分水岭和瓯 江为边界,明确肯定。流域内部则千支百派,总归一 江,向心性很强。加以从唐高宗上元元年以后,一直 是温州永嘉县的辖地,十分稳定。因此在它的自然环 境中形成一个独立的经济区、文化圈、生活圈和方言 圈。它的村落和建筑,也凶此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P39-46

炎炎盛夏,在岩头村丽水湖尽头的乘风亭里,静静的小石条上备有解暑的凉茶,亭角还有可以解决简单炊饭的柴*锅灶,柱子上挂着一串串金黄色的*鞋,备行路人*换。亭内有幅对联:“茶待多情客,饭留有义人”……这静静弥漫着的疏朗的乡情,并非迷幻的桃花源仙境,而是****的中国乡土建筑学者陈志华老先生笔下的楠溪江古村落。这样的书、如此的景,您若是不看亦不游,那么您时下的生活还有什么滋味?! 陈志华所著的《楠溪江中游古村落》是“乡土中国”丛书之一,旨在介绍中国民间传统的地域文化,以图文随记的形式,向大众传播中华本土文化之精髓,复苏久远的历史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