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群山文化大观

中国群山文化大观
作者: 王动//徐韬
出版社: 山东画报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4.20
折扣购买: 中国群山文化大观
ISBN: 9787547422434

作者简介

徐韬,又名徐发拉,1972年生,威海文登人,现居北京。先后供职于学校、报社、出版集团等。闲来寄情山川,遣怀诗酒,自谓急公好义、崇文尚友。

内容简介

读过不少华山游记,印象*深的,却是作家贾平 凹之《三游华山》。为何印象*深,因为贾先生“三 游华山而未上”。**次游,是四月,还没到华山, 因为看见路边树林里漫出一条河,就停住了,河里没 水,满是石头,却吸引得贾先生“高兴得从这块石头 跳上那块石头,从那块石头上又看这块石头的阴、阳 、明、暗,不停地在石隙之间跑跳出没,竟没有再往 华山去,天到黄昏便返回了。” 一个月后,贾先生又作华山之游。“到了华山人 谷口,忽见谷外有一处院落,却是名叫‘玉泉院’的 寺庙。院内空寂无人,巨树遮*,树下场地上深深浅 浅的绿,却是小*……我太喜欢这种环境了,觉得到 了*好的地方,盘脚坐起,静静地听自己呼吸……我 就这么坐着,神静身爽,竟不觉几个小时过去,起来 看天色不早,就又搭车返回西安。” 又过一月,六月,贾先生第三次去华山。这次终 于进了华山谷口,逆一条河深入。走了三里,河水惹 得他又放慢了脚步,后来干脆就在水中凸石上坐下。 玩了半天,“回吧。”跟贾先生同行的学生很感疑惑 ,问他“为什么三次到华山都半途而归?”贾平凹说 :“这就蛮够兴趣了。”又认真地说:“如今来了三 次,还未上山,便得了这许多好处,若再去山上,如 何能再享用得了?如今不去山上,山上的美妙永远对 我产生吸引力。好东西不可一次饱享,慢慢消化才是 。花愈是好,与人越亲近;狐皮愈美,对人越有诱力 。但好花折在手了,香就没有了;狐皮捕剥了,光泽 就没有了。天地大自然是知之无涯的,人的有限的知 于大自然永远是无知,知之不知才要欲知……大自然 的一切奥秘,全在微妙二字,懂得这个道理,无事不 可晓得,无时不产生乐趣和追求。” 贾平凹三游华山而不入,得其中“真味”者,当 然是人生莫大收获。不过,贾先生阐发的一番道理, 似乎多少有些小题大做,或者故弄玄虚了,虽然他道 出了很多现代人不会欣赏山水之美、麻木于自然生机 ,但设若以他这个欣赏速度,一个人即使活到百年, 恐怕连一个五岳还没看完,想必那华山等贾先生已等 得十分焦急了! 华山,东南西北中五峰环抱,东为朝阳峰,西为 莲花峰,南为落雁峰,北为云台峰,中为玉女峰,其 中落雁峰*高,海拔2155米。华山*早叫做“淳物山 ”,《水经注》中说它“远而望之,又若花状”,古 汉语中“花”“华”相通,所以称了华山。切不可小 瞧这个“华山”之名,上古时代“华夏”二字同义反 复,地位崇高。秦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 都在华山进行过大型的祭祀活动。 大家都知道华山素以“奇险”惊叹天下,否则苍 龙岭上不会有“韩愈投书处”。这个典故讲的是一千 多年前的文豪韩愈,登上了苍龙岭却不敢下来,急得 这位老夫子痛哭一场,顾命要紧,把书本子都扔掉了 。呵,险有险的妙处,登千尺幢,爬百尺峡,上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