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经济课(精)

哈佛大学经济课(精)
作者: 陈晋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6.60
折扣购买: 哈佛大学经济课(精)
ISBN: 9787513917414

作者简介

陈晋,留美华人学者,前财新传媒驻波士顿特约记者,前《哈佛笔记》专栏作者。曾任《世界时报》(World Paper)记者和研究员,哈佛商学院研究员,网络杂志《视角》(Perspectives)的**编辑,学生杂志《哈佛评论》(Harvard China Review)主编和**。代表作有《哈佛经济学笔记》等。

内容简介

**节 行为经济学入门 2011年年初,就在中国人即将欢度春节的时候, 哈佛大学的春季课开始了。在残雪堆积如山的小路上 ,学生们匆忙地奔赴各自的教室。这个学期,哈佛经 济系教授戴维?莱布森(D**id Laibson)为本科生讲 授《心理与经济学》这门课。莱布森是行为经济学代 表人物之一,是多个学术杂志编辑部成员和多个顾问 委员会委员。他1988年从哈佛大学本科毕业,获经济 系*高荣誉奖(Summa Cum Laude);1994年在马萨 诸塞理工学院(MIT)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从此在哈 佛大学经济系任教,2002年晋升为正教授。他的课程 深*学生喜爱,多次供不应求。 行为经济学是过去20年间新兴的领域。《心理与 经济学》这门课关心的问题是:心理因素和经济因素 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的。行为经济学家不关心人们 说什么,只关心人们做什么。人们即使主观上**诚 实,言行不一的时候也屡见不鲜。例如,人们都知道 锻炼身体重要,从主观上说也愿意去健身房,但就是 **推明天,明天推后天,落实不到行动上。 行为经济学家对影响人们行为基础的信仰、偏好 感兴趣,同时也注意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希望从那 里得到启发。他们认为,古典经济学对人们行为的假 设太**了。在古典经济学中,人被想象得太理智、 自控能力太强、太自私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几 乎不存在。别人生活的好坏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自己 ;人都有禁不住**、管不住自己,放任自流的时候 ,也有不清醒、犯错误的时候。这意味着行为经济学 模型含有*大的不确定性;在*接近现实的同时,也 *复杂。 行为经济学家注重试验,利用20世纪40年代发展 起来的博弈论和统计学来分析试验结果。例如在一个 游戏中,你的*佳策略经常取决于你的对手的行为。 如果你觉得对手和你一样聪明,那么你有一个*佳策 略。如果你猜测对手不如你聪明,甚至还不明白这个 游戏的规则,那么你有另外一个*佳策略。你对对手 聪明与否和聪明程度的估计就是一个概率问题。如果 在这个游戏中,你有很多对手,那么这些对手聪明与 否的分布仍然是一个概率问题。你要把不聪明、不理 智的人的行为考虑进去,然后计算出你的*佳策略。 这就如同物理学家不是在真空里做实验,而是把摩擦 和大气压力等可能导致误差的因素都考虑进去,*终 推导出的结论会*贴近实际。 这时,有学生举手提问:社会学与行为经济学有 什么不同?莱布森引用诺贝尔奖得主加里·贝克尔( Gary Becker,1930年生于美国,1992年获诺贝尔经 济学奖)的话作答:经济学家的研究单位是(孤立的 )个人,比较他在做选择时的取舍得失,然后做*佳 选择的过程;社会学家把个人看作社会框架里各种关 系的中心,进而解释他为什么没有选择。莱布森说, 这句话虽然不全面,有些牵强,但基本解释了两个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