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悼文诔辞密档
作者简介
王长生,1955年出生于长春市,已退休,现为自由撰稿人,曾在多种刊物上发表民国史专题研究数十篇,近60万字、如:《私立学校在近代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抗战后的教育募捐运动》、《获得募捐最多的人》、《张伯苓对蒋介石拨款的固报》、《张伯苓与南开校友会》、《张伯苓的募捐艺术》、《募捐大家孔祥熙》、《民国第一校友会》、《此地无银有唁电》、《山村里的皇家葬礼》、《蒋介石夫妇的送礼艺术》、《皇亲名医身后贫》等。 安淑萍,1957年生于石家庄市,已退休,现为自由撰稿人,与他人合作,发表40余万字的蒋介石研究专论。
内容简介
三、历史渊源 说起蒋介石与阎锡山的继母陈太夫人的历史渊源,还要追溯到阎父阎 书堂去世。1934年12月17日,阎书堂病逝于故里,蒋除哀以挽联外,又下 令拨款10万元治丧,派何应钦为代表前去吊唁,并主持祭礼。就是这lO万 元葬费,使阎家的丧事性质改变了,后来阎锡山编写的其父安葬过程取名 为《阎子明先生奉葬实录》,仅一个“奉”字,足以说明,由于蒋的拨款 ,使阎家丧祭从家丧(原充其量是省级)变为国家级别的“大事”,阎家上 上下下都可以趾高气地的号啕大哭,声震九州了。 最感到自豪的还是比阎锡山年长12岁的继母陈秀卿,她认为这是提高 了阎家的地位。而实际上,在她心中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阎锡山6岁时生 母曲氏病故,阎父续娶18岁的陈秀卿,陈是大户小姐,以坚决不养前房遗 子为条件,阎父只得把唯一儿子迁居到阎锡山的外祖母家生活,使幼年的 阎锡山尝尽世态炎凉。后陈未生养,阎父又对阎锡山看重起来,送他读书 ,教他理财经商。如今,丈夫去世,陈在阎家靠山即倒,一旦阎锡山对自 己不好,今后无如之何?陈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却有一点政治心机,她认 为蒋10万元钱的治丧款,其政治意义可使自己余年无忧。 其实,阎锡山对继母是很敬重的。义和团运动发生时,西太后仓皇向 西避走,八国联军紧迫不舍,五台山一带内有清军滋扰,外有强敌逼近, 加之土匪乘机作乱,乡民无奈组织起来保境自卫。年仅19岁又见过世面的 阎锡山被推为“纠首”。当时村里没有防务费用,阎偷偷将继母的首饰当 掉,用于购买枪械。继母知道后未加责备,也没有告诉丈夫。义和团运动 结束后,因村里安然无恙,阎氏母子以“母义子勇”而传为佳话,受到推 重,阎父这才知道。阎也改变对继母的态度。到阎锡山成为山西土皇帝后 ,对继母依旧侍奉如亲娘,并无半点不敬。阎认为,对继母之尊,就是对 生父之孝。1929年5月,阎锡山在家乡河边村建一所医院,就是以继母名字 命名为“秀卿医院”。 四、八十七万买飞机 虽说阎锡山对继母的孝敬,口碑远播。可早年驱赶养子,犹如挥之不 去的阴影,让陈秀卿寝食不安。至于想象的最高当局拨款厚葬的“庇护” ,后来她才明白,那是看在养子的面子上。陈氏尽管生活无忧,却总感诸 事多不顺心。 1936年10月31日,是蒋介石五十大寿,陈立夫提出“献机祝寿”运动 ,号召社会各界捐款购买飞机,巩固空防,为蒋祝寿。不少海外华侨纷纷 响应。国内官员、富室捐款一般以10万为限。陈秀卿未与阎家任何人协商 ,独自捐出87万元,购机祝寿。一来感谢蒋当年拨款厚葬,荣耀家族,泽 及三晋;二来也为自己今后作个谋算。 消息传来,如石破天惊。各大报纸,有专题介绍,有玉照刊载。这笔 可等同于两万头牛的巨款,让社会各界议论纷纷。最高兴的是陈立夫,他 没想到,自己的提议,竞有这样“识大体”的慷慨拥护者。蒋的诸多喜悦 自不必说(蒋曾对夫人说过将来要对陈给予回赠),仅让夫人寻机看望陈秀 卿(去否?不得而知)就可以表明一切了。 在继母提出捐款时,阎锡山曾得到一点消息。阎认为,捐一点钱未尝 不可,但如此巨款,让同僚怎样评论?那些想捐而没钱的人,又会怎样看 待阎家?就设想劝说继母少捐一点,但想到父亲丧祭时,因自己没有与继 母协商,便私自决定五服内亲属,每人批五尺白布做孝服曾惹继母不悦。 陈秀卿认为这样不分亲近远族关系,会使本家人不满,更是看不起她这个 继母的表现,一气之下大闹灵堂,扶棺长哭不起,任凭阎说尽百般好话, 最后又跪在她面前赔罪,经乡贤长辈劝说,才作罢休。阎可算领略继母的 威严了,他也博得孝子的美名。 于是阎锡山让妻子徐竹青劝说继母。而这又有另一层因缘。徐与阎感 情深厚,但徐婚后多年未曾生养,阎父知道是徐的原因后,劝说儿子娶小 ,以延续香火。开始儿子不同意,还为徐说好话。但他终究不能违抗父亲 的旨意,阎父则暗中打听、四处讨买。这样,14岁许姓姑娘便来到阎锡山 身旁,没有几句话,阎就喜欢上这个连眼睛都会说话的大美人,高兴地为 她改姓为徐,取名叫徐兰森。婆母便为徐竹青和徐兰森宣布阎书堂制定的 家规:两人以姐妹相称,竹青为长,兰森为幼,兰森将来生了孩子,要叫 竹青“妈”,叫兰森“姨”。我和你爹在,要听你爹和我的,我们不在, 要听竹青的。徐竹青满心欢喜。徐兰森先后生五子一女,徐竹青对他们视 若己出,疼爱有加。可是后来她知道孩子们背着自己叫徐兰森“妈”,徐 用一肚子的委屈与阎锡山大闹一场,阎氏父子多有偏袒兰森之意。一个没 有生过孩子的乡村妇女,是多么盼望有人喊自己“妈”,更何况这些孩子 和自己有了很深的感情。 有了孩子,阎渐渐淡化了与徐竹青的感情,但他是一个做事周全的人 ,怕徐心里不痛快,对她较为体贴,常有意让她代表自己到家乡看望长辈 。遇有婚丧大事,社会活动,也尽可能让她出头露面。1928年12月12日, 阎偕徐到南京参加编遣会议,受到蒋氏夫妇的热情接待,新婚不久的宋美 龄头一次接待地方大吏的正妻,格外用心,与徐相处极为友善。此后阎又 带着徐接待过冯玉祥夫妻,冯妻李德全在晋祠生孩子亦得到徐的关照。这 些活动,不仅使徐地位提升,大开眼界,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但她的 无子与婆母同病相怜,有时与阎争吵后,索性住到婆母的房里,与婆母无 话不谈,相依为命。所以阎请徐竹青劝说继母是顺理成章的事。P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