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80.00
折扣价: 55.20
折扣购买: 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
ISBN: 9787100206600
鲍鹏山,文学博士,学者、作家,上海开放大学教授,多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主讲《鲍鹏山新说水浒》《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光明日报》《中国周刊》《儒风大家》《美文》《中学生阅读》等报纸杂志专栏作家。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出版《风流去》《孔子传》《孔子如来》《先秦诸子八大家》《论语导读》《鲍鹏山新说水浒》等著作十多部。作品被选入人教版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及多省市自编的各类大学、中学语文教材。
《诗经》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谜,它有着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我们揭开。可是,它实在是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地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诗经》是我们民族最美丽、最缥缈的传说,可它离我们那么近,“诗云”与“子曰”并称,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几乎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圣经,左右着我们的思维与判断,甚至我们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蒙它赐予——所谓“赋诗言志”。但它又总是与我们保持着距离——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我们已经对“子曰”完全历史化,孔子其人其事已经凿凿可信,铭刻在历史之柱上,而作为“诗云”的《诗经》,却一直不肯降为历史——虽然我们也曾认定它与其他经典一样,是史,但那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它本来就不是描述“事实”,而是表达“愿望”,如果说它是我们的心灵史,那倒很准确。其实,文学史就是心灵史。《诗经》确是反映了周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堪称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也因此为它冠以“现实主义”之名。但它真正的价值是,它表达了那个时代的痛与爱,愤怒与柔情,遗憾与追求……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痛苦着他们的痛苦,追求着他们的追求。它永远是鲜活的生活之树,而不是灰色的理论与道德教条。虽然,从孔子及其门徒开始,我们就在竭力把它道德化;至少从汉代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把它学术化,但它永远是诗,是艺术,是感性的、美丽的,是作用于我们的心灵与情感并一直在感动我们而不是教训我们的。是的,它应该是,也一直是大众的至爱,是我们心灵的寄托与表达。 吟哦,听那三千年的喜怒哀乐;唱和,抚慰文学中的孤心圣哲。 历史的笑声、哭声、呐喊声,都寄寓在一个民族的文学之中。《诗经》之美,动人心灵;《离骚》之忧,引人涕泣。直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的嬉笑怒骂,《三国》《水浒》中的智取谋赢。中国的文学史,是三千年来中国人心灵的铸浇之所成。鲍鹏山用他美妙的、撼动人心的文字将此中的大美大善、大哀大痛、大喜大悲,一一道来。他说,文学是人类精神的避难所,欢歌与悲鸣,隐逸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