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风云之长乐风雨

西汉风云之长乐风雨
作者: 葛俊超|责编:孙新文
出版社: 安徽师大
原售价: 60.00
折扣价: 36.00
折扣购买: 西汉风云之长乐风雨
ISBN: 9787567636934

作者简介

葛俊超,青年作家,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从事历史和文学创作多年,写有历史小说、学术和教育教学论文、随笔及札记等近百篇,200余万字。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布局内外 项羽身死,天下已定。然而,当刘邦站在草草搭建在 定陶城外的高台上极目四顾时,却发现此时的天下并不安 定。至少,并不像表面上那样平静。 秦人失鹿,英雄奋起,固然畅快,但持续数年惨烈的 攻城夺地和诡诈的阴谋权术让始皇帝留下的政治遗产分崩 离析,整个社会已经完全失序。依靠武力或许能统一天下 ,但颓丧的人心和崩溃的制度,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重整 起来。比如,在刘邦统治的核心区域关中,秦人的法制还 能够勉强保留下来,但在丰饶的关东地区,朝廷却有鞭长 莫及之感。关东各地政令素来各行其是,朝廷无法直接有 效掌控其军政之权,以至于在发布诏书时,刘邦还不得不 重申“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论之”。 诏书所谓“有不如吾诏者”,言下之意自然是关东不 少郡国确实“不如吾诏”了。事实上,因为原属六国的关 东之地的二十余郡被齐、楚、赵、燕、梁、韩、长沙、淮 南几大强藩瓜分,朝廷的法令根本出不了汉直领的十五郡 ,“出现不如吾诏”的情况再正常不过。试想,如此情况 之下,又岂能说什么天下太平? 如今这天下,如项羽那样能够以一己之力席卷海内的 人或许没有,但欲呼啸一方、心怀不臣之心的人却绝不在 少数。那些个手握军政大权且动辄领有数郡的强大藩王, 岂能让人放心?作为皇帝的刘邦挟扫荡天下积累起来的巨 大威望坐镇长安,彼辈或许还不敢乱动。可是,刘邦此时 已过天命之年,看样子也不太可能执掌大政很长时间了。 一旦刘邦崩逝,淮阴侯韩信或者燕王臧荼那样心怀不轨的 枭雄可能会立即举兵西向!真到那时,这朝廷能靠谁? 要靠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功臣们之所以忠于朝廷, 不过是利益使然!如萧何、曹参、周苛那样的赤胆忠心之 士实际上是极少数。别的不说,就几年前,这些将军们便 敢公然在洛阳南宫指指画画密谋举事。由此可见,若是真 到刘邦不在那一日,还能对彼辈抱有幻想不成?事实上, 立国治政,不能单纯指望虚无缥缈的道义和游侠习气,便 能让这些桀骜不驯的功臣们归心。有利则合,无利则去, 这才是人的本性! 既然如此,唯有合理布局方能维持社稷长治久安。 《荀子》上说,当年周公分封,兼制天下,立七十一 国,而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是周人 留下的治国之道。所以,若天下有变,身为皇帝的刘邦所 能依靠的只能是刘姓宗室,这也是刘邦封立同姓的原因。 可问题是,汉代和西周颇有不同。刘邦早年游侠在外,到 成婚时已过而立之年。因成婚较晚,几个皇子都还年幼。 几岁的孩童懂得什么治国之道?又如何能承担起拱卫汉室 的重任?可见,年幼的皇子们是靠不住的。 皇子们靠不住,退一步,靠疏宗的宗室也是可行的。 然而,刘邦次兄代王刘仲除了耕田外并无治国之能。几年 前匈奴人寇,这刘仲身为代王不思死守藩国居然望风便弃 国而遁,甚至从代国一路奔逃八百余里至洛阳才停住!治 藩治国,这代王却治得如此大丢颜面,可想而知刘邦的盛 怒。最后,刘邦不得不放弃对这位次兄的希望,并将其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