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心理学

荣格心理学
作者: [瑞士]卡尔·荣格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51.00
折扣购买: 荣格心理学
ISBN: 978754805899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古代和中世纪思想史中有关类型的问题 第一节 古代心理学 诺斯替教、德尔图良和奥利金 心理学自古就有,和人类历史相伴相生。但是,客观 心理学却直到近期才得到了发展。可以说,在早期科学中 ,主观因素的增长使得客观心理学缺乏生长的土壤。因此 ,虽然古代人的著作不乏心理学方面的叙述,但却都不能 被称为是客观心理学。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限于古代和中 世纪特殊的人际关系。可以说,那时候的人们总是喜欢从 生物学的角度来观察和评价他们的同类,这在古代立法和 生活习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只要能找到其价值判 断的表现形式,古代人就会对同类持形而上学的评价;这 种评价是由人类灵魂具有永恒价值的观念孕育而来的。虽 然这种形而上学的评价可以被当成是古代心理学上的有益 补充,但这也不能抹杀它与那种生物学角度的观点一样有 害这一事实;另外,它其中所包含的对人的评价,是唯一 可以算成是客观心理学基础的一点。 有很多人认为,心理学可以被提升至权威的高度,但 是,今天的我们都知道,只有观察和经验才是客观心理学 的基础。这一基础可能会很合乎理想,但事实上,科学的 理想和目的并不是尽可能地对事物进行最精确的描述而在 于建立法则;若说到准确地描述事物,照相机或是留声机 式记录仪恐怕才是最好的选择,而科学所要建立的法则只 是要以简单的方式来表现样式繁多而彼此之间又有着相互 联系的过程。这一目的因以概念为形式从而超越了纯粹的 经验性范畴,不过,尽管概念具有普遍性和有效性,但追 根究底还是考察者的各种主观心理汇集而成的。在建立科 学理论和概念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在某种程度上掺杂 大量个人的和偶然的因素,至于个人误差之类的问题也很 常见,这是心理学方面的问题,与生理无关。就如大家所 知道的那样,我们能看见色彩却看不到波长,与此相类似 的现象在心理学中表现得尤为严重。早在我们进行观察时 个人误差的影响就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因为我们看见的 都是自己最容易见到的东西,所以我们首先会做的就是将 责任推给别人。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这毋庸置疑,因此 我们自己身上也肯定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而且,这种缺陷 很可能会对我们的观察造成障碍。因此,我无法消除我对 所谓客观心理学中的“纯粹观察”原则的怀疑,当然,如 果我们能把自己完全局限于测时器或测力器等心理器械时 则另当别论。同时,它也是人类抗衡实验心理学的巨大成 果所凭借的手段。 不过,个人误差对自己观察后的表现和交流所产生的 影响是很大的,至于其对经验材料的阐释和抽象所产生的 影响则更是不言而喻了!一个观察者必须与其客体相适应 ,这就意味着他不能只是主观地看,还应该客观地看,这 对心理学来说可谓意义重大。要一个人只是客观地看待问 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要他不过分主观地看问题,就已经 很了不起了。只有当客观事实被认为只在所讨论的客体领 域中是有效的而不是普遍有效的,且能保证主观观察解释 与之相符的时候,它才能以解释的真理性证据而自居。一 个人因自身存在的“大缺陷”而看到了别人身上的“小缺 点”。但就像上文所说的那样,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个 人身上有“大缺陷”也不能因此而证明别人身上没有“小 缺点”。然而,倘若视力受损,就会普遍产生一种所有的 “小缺点”都是“大缺陷”的理论。 如果想要科学而公正地对一个与观察主体的心理状态 不同的心理进行评价,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认真考虑和重 新认识一般知识的主观局限特别是心理知识的主观局限。 而验证是否具备这一条件的标准就在于观察者是否能完全 了解自己人格的界限和性质。至于怎样才算是完全了解自 己,则要看他何时能在很大程度上摆脱集体观念和集体情 感的强制性束缚,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个性。 我们越去研究历史,就越会发现隐藏在集体主义的外 衣之下的个性泯灭。而且,追溯早期人类的心理,我们更 发现其中没有任何个体观念的表现。我们只能找到集体的 关系,或“神秘参与”(participationmistique——列 维·布留尔),却找不到个性。因为具有集体取向的心灵 只能借助投射(projection)方式来思考和感觉,所以集 体的态度会阻止我们了解和评价那些与主体心理不同的心 理。我们所了解的“个体”心理是近期才出现在人类心灵 和文化历史中的。所以,在早期人类历史中,居于统治地 位的集体态度几乎完全阻止了对个体差异的客观心理评价 和对个体心理过程进行科学的客观化思考。由于缺乏这种 心理思维,知识被投射的心理所充斥,被“心理化”了。 这在最初人类企图运用哲学的观点解释宇宙中有很明显的 体现。个性的发展以及由此导致的人类心理的分化始终与 客观科学的非心理化历程相伴同行。 P4-5 荣格自传里,关于他和弗洛伊德的片段,我很有感触。他被弗洛伊德的理论吸引,渴望在弗洛伊德那里受到更多的启发。他是如此崇拜弗洛伊德,想充分学习弗洛伊德的经验,时常赞叹弗洛伊德的贡献。而弗洛伊德也几乎把荣格当做自己唯一的继承人,像父亲一样对待荣格。可随着越来越多的交谈,越来越深入的交流,荣格深刻地明白弗洛伊德的局限,以及他们之间思想上的巨大鸿沟。最终他们分道扬镳了。荣格还是一如既往尊敬和崇拜弗洛伊德,只是认可的东西已经不同了。不禁感叹道,你总是会崇拜一些伟大的人,牛逼的人。你会在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随着你和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你也会看到他们的局限,你会因此而难过。你们最终会走向不同的路。最终,你会成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