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辛弃疾/走近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作家

阅读辛弃疾/走近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作家
作者: 侯体健//刘晓旭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1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阅读辛弃疾/走近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作家
ISBN: 9787305097515

作者简介

刘晓旭,河南洛阳人,1988年生。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在读研究生。 侯体健,湖南永兴人,1982年生。2010年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旋即留系任教,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的教学,特别关注中国诗歌史与宋代诗文研究,著有《刘克庄的文学世界一一晚宋文学生态的一种考察》等,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复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内容简介

在宋孝宗即位的第二年夏,主战派枢密使(*事*高首领)张浚任用李显 忠和邵宏渊为正副主帅,渡过淮河开始北伐。起初进展比较顺利,占领了今 安徽省境内的多座城池,似乎胜利来得太容易,*帅志得意满,骄傲轻敌, 未能继续团结协作,却开始争相邀功,甚至演变成内讧。先是李显忠与金人 在宿州(今安徽宿县)激战时,邵宏渊非但不来积极援助,还抱着看笑话的心 态按兵不动,致使李显忠节节败退。退回宿州符离城后,又有部将数十人逃 跑,李显忠和邵宏渊两人的斗争公开化,李显忠孤*难守,遂率部夜逃。在 这种情况下,*心涣散严重,士兵**失去了斗志,上下级之间谁也不听谁 的,于是金*到来之时,宋*不战自溃,金*趁机追击,大*及丁夫13万人 拼命南逃,被杀的、饿死的、踩踏死的不计其数,宋人多年积攒下来的人力 、物力可谓一战耗尽,粮*物资拱手送给了金*。 这一次北伐仅仅持续了20来天,宋*先胜后败,以狼狈逃窜而结束。因 溃败之地在宿州符离这个地方,所以史称“符离之败”。符离之败后,宋孝 宗下诏罪己,第二年,也就是宋孝宗隆兴二年,南宋不得不再与金国议和, 这就是“隆兴和议”。北伐失利后,主战的官员陆续被排斥出中央,主和的 论调渐渐甚嚣尘上。 就在以张浚为首的主战派陆续被排挤出朝廷的时候,辛弃疾的江阴签判 任满了。宋代的官员是三年一换岗位,这次任满之后南宋**似乎没有授予 他新的官职,有学者考证,辛弃疾从江阴签判卸任到通判建康府这几年问是 在吴楚一带漫游的。 不过,不管南宋**再怎么不重视辛弃疾,辛弃疾仍然热切地关注着时 局。在主和派重掌朝纲的情况下,辛弃疾对宋金对峙的形势和作战方略作了 一番分析,于乾道元年(1165年)奏进了十篇文章给朝廷,这就是**的《美 芹十论》。“美芹”的典故,出自《列子》一书,说有个很喜欢吃芹菜的乡 里人,极力向富豪**芹菜如何好吃,富豪取来一尝,却感觉口中发麻、腹 中恶心。后来就以“美芹”或“献芹”来谦言自己赠品的菲薄或建议的浅陋 。这十篇文章,虽然取了个谦虚的名字,但内容却并不谦虚。辛弃疾在这组 文章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它们不仅是一组逻辑严密、情感饱满的文学散 文,*是一组高屋建瓴、议论精辟的*事论文,充分体现出辛弃疾**的战 略思想和出众的政治才能。南宋中后期的**文人刘克庄就曾评价辛弃疾的 文章说:“文墨议论,尤英伟磊落,乾道、绍熙奏篇及所进《美芹十论》、 上虞雍公《九议》,笔试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八《辛稼轩集序》) 前三篇文章《审时》、《察情》、《观衅》是分析金国的情况的。他说 金国实际上外强中干,北伐是能成功的,金人不是不可战胜的。具体而言, 金国虽然地方大,但容易出现内部割据分裂;虽然有南宋送去的岁币,但岁 币是金帛,不能养兵,等于没用;虽然人多,但人心不齐。金国开战的目的 其实是要和,必不敢与宋死战。中原百姓也都向着南宋,南宋可以和中原义 *遥相呼应夹击金国。 后七篇分别名为《**》、《守淮》、《屯田》、《致勇》、《防微》 、《久任》、《详战》,是分析南宋应当怎样进行作战准备的。他认为首先 应当破除“吴楚之地脆弱不足以争衡于中原”的谬论,然后准备迁都金陵, 停止交纳岁币,这样才能使将士们有进取的士气。其次说明了两淮地区在* 事防御方面的重要性,应屯兵于山阳、濠梁、襄阳三处。主张破除对“归正 人”的歧视和不信任,将北方南来的*民安置在两淮,家给百亩,加以训练 ,无战事时种田为农,有战事时则上战场。对*士的赏罚要分明,主将要视 民如子,与下级同进退,这样才能“致勇”,减少将士临阵逃跑的几率。广 纳天下贤明之士,信任武将并让他们在任上充分发挥才干,不应一时*挫就 *换武将。*后,他主张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敌人*入,*具体地 提出从山东进*,山东的民气劲勇,而金国在山东的防御薄弱,若南宋出兵 山东,那么义*就可以作为内应,这样*下山东再进取幽燕,也是有可能的 事情了。 在将这十篇论文进呈给皇帝时,辛弃疾还写了一篇《进(美芹十论)割子 》,附在《美芹十论》之前,相当于给皇帝的一封短信,概括地指出在当时 的形势下,个别战役的挫败不可改变甚至放弃恢复中原的根本大计,应该再 图北伐。我们现在来看《美芹十论》,说得是**有道理的,尤其是辛弃疾 对两淮地区*事地位的重视,**战略家的眼光。可惜的是,《美芹十论》 虽然精辟,却过于大胆,其中的许多建议都不太可能实现,譬如“久任”一 节中指出的要信任武将并长期让他们担任某职,这是不合宋朝“守内虚外” 的“祖宗家法”的。武将苗傅、刘正彦发动的“苗刘兵变”才过去几十年, 高宗、孝宗哪敢轻易把*政大权交给武将?再者,孝宗甫一北伐就遭遇符离 惨败,朝中上下无不一片主和之声,辛弃疾此番的慷慨陈词自然是激不起什 么反应的。 P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