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工艺画基础教程(21世纪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掐丝工艺画基础教程(21世纪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作者: 于园园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45.30
折扣购买: 掐丝工艺画基础教程(21世纪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ISBN: 9787300327709

作者简介

于园园,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带头人,青海省三级工艺美术大师,高级教师。擅长民族工艺品设计、工艺美术造型创作,主讲素描、色彩、构成基础等课程,主编《素描基础》,参编《工艺美术设计概论》等教材。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概述
一、掐丝工艺画的历史渊源
掐丝工艺画脱胎于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景泰蓝掐丝珐琅,因其在铜制器面上以掐丝、施珐琅釉料而成,故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因这种工艺在明朝景泰年间达到了鼎盛,在色彩上又以蓝色为基调,故又简称为“景泰蓝”,是我国传统工艺花坛中的一束奇葩,已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基本工艺是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再将各色珐琅质的釉料填充在图案纹饰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外观晶莹透亮,鲜艳夺目。
关于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的起源,学界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较流行的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认为仅从掐丝工艺出发,至迟在我国东汉就已出现,出土于江苏邗江东汉广陵王墓的龙形金饰即有掐丝工艺制成的图形;第二种说法是景泰蓝诞生于唐代;第三种说法也是最为普及的景泰蓝来源说,即蒙古西征时俘虏来的中亚、地中海沿岸工匠传入中原。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的,15 世纪中叶至 18 世纪中叶(明朝景泰年间至清朝乾隆年间)的近三百年间是景泰蓝工艺最为繁荣的时期,之后逐渐衰微。
二、掐丝工艺画的题材内容
相对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掐丝工艺画的题材更为广泛、内容更为丰富,一切适合平面塑造的对象都可以表现,主要有宗教题材、传统吉祥图案题材、花鸟鱼虫题材、民族风情题材等。宗教题材掐丝画的内容脱胎于藏传佛教唐卡画和道教寺观壁画。藏传佛教内容主要包括: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五方佛、药师佛)、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弥勒菩萨、地藏菩萨、除盖障菩萨、虚空菩萨、普贤菩萨)、佛母(度母、尊胜佛母、白伞盖佛母、金刚亥母)、金刚本尊(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胜乐金刚、时轮金刚、喜金刚、马头明王等)、上师(莲花生、阿底峡、宗喀巴、二胜六庄严、米拉日巴等)、护法(大黑天、吉祥天母)、声闻、坛城等。道教内容主要包括: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玉帝、王母、三清、钟馗、关公、妈祖、刘海、麻姑、福禄寿喜等。
传统吉祥图案内容更是广泛,既有汉族传统吉祥图案,又有少数民族如藏式图案等,其中以龙凤呈祥、福星高照、太平有象、吉祥八宝、和睦四瑞、蒙人牵虎、十相自在、六长寿等为主。传统吉祥图案掐丝画是老百姓比较青睐的家居装饰画。
花鸟鱼虫题材是掐丝画表现的主要内容,其表现形式主要取自中国花鸟画,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花鸟鱼虫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它往往通过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反映社会生活。民族风情题材是掐丝画创新表现的重要内容。相对而言,少数民族因其原生态民俗民风保持较好,已成为艺术家热衷的创作元素,尤其是以藏族为主的青藏高原少数民族,蒙古族为代表的草原少数民族,傣族、彝族为代表的西南少数民族,以丰富多彩的舞蹈、服饰等元素为掐丝画提供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表现素材。
第二章 掐丝工艺画的工具、材料
一、工具
掐丝工艺画常用的工具有剪刀、镊子、铲子、铅笔、圆规、尺子、胶刷、胶带、美工刀等。
(一)剪刀
剪刀是掐丝工艺画最重要的工具,就如绘画用的笔。剪刀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做工效率和作品质量。目前,常用的是不锈钢合金掐丝剪,其网上售价在 25—50 元。根据工艺需要可准备两种型号,大的为 1 号剪,小的为 2 号剪。除了工艺需要,制作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手型大小来选择合适的剪刀。其中,1 号剪适于剪 0.5—1.0 毫米的金属丝,2 号剪适于剪 0.3 毫米的金属丝。
剪刀的握姿:右手悬腕,拇指握剪刀左翼,其他四指握剪刀右翼,剪刀与画面成 90 度角,然后垂直剪断金属丝。
(二)镊子
镊子是用来固定金属丝的转折方向的支点。熟练运用镊子是掐丝工艺最基本的技能。根据不同的功能,我们整理出 6 种常用的镊子型号。
1 号标准口镊子,是常用镊子,适合掐0.3 毫米的金属丝,镊子长约 13.5 厘米。2 号尖头镊子,因为尖头加厚,故适合 掐 0.5 毫米的金属丝,镊子长约 12 厘米。 3 号扁平口镊子,适合掐波浪丝,镊子长约 12 厘米。 4 号弯尖口镊子,适合做复杂微小的图案,镊子长约 12.5 厘米。 5 号瘦尖口镊子,弹性好,持握有利,适合制作微小造型,镊子长约 12.5 厘米。 6 号细尖口镊子,细尖平整,适合掐出复杂微小的造型,镊子长约 14.5 厘米。
掐丝工艺并没有专用的镊子,都是从医疗器械等其他工具中选用的,所以买来的镊子还要进行一番加工,主要是为了使用方便。加工方法:取 10 厘米长医用白胶布粘在镊子两侧,再用胶布均匀地包裹住镊子的两臂。给镊子包裹白胶布除了方便手握,还有一种功能是掐丝时用来捋直金属丝,因为直接在金属面上捋丝会损坏金属丝表面的镀金和光泽度。
(三)铲子
铲子主要是用来上釉料,就像劳动中的铁锹一样,把料碗中稀释好的釉料铲到掐好丝的图案中。常用的铲子有两种:一是直接选用不同刀型的油画刀;二是自制釉料铲,通常用空心金属毛衣针加工而成。小号釉料铲适用于在图案面积较小的位置上色和图案过渡色的调和。中号釉料铲适用于在图案面积较大的位置上色,常用于上单色。大号釉料铲适用于背景和大面积底色的上色。
用釉料铲取颜色时,应该注意在上色胶与釉料的衔接处取釉料。自制釉料铲是最小号的铲子,主要用于人物眼睛等微小部位的上色。它是用一根空心金属毛衣针打磨而成。具体的加工方法是:将毛衣针一折为二,将断口与磨石(砂轮)成 30 度角进行打磨,形成 2—3 厘米的斜面铲口。毛衣针另一端用白胶布缠绕包裹,做成方便手握的把柄。
(四)胶刷
胶刷是用来刷粘丝胶的,通常用油画笔代替。
1 号、2 号胶刷通常用来刷粘丝胶。
3 号、4 号胶刷通常用来清理画板中的多余釉料和杂质。
(五)美工刀
美工刀用于裁图纸和画板。
裁板方法:第一步画线,第二步用裁纸刀沿着画好的线裁通板子,第三步掰开画板,第四步修整画板。
(六)圆规
圆规用于画面定位和绘制草图。根据画面大小和用途准备大、中、小三种型号。
(七)胶带
医用白胶布用于制作工具,小透明胶带用于粘图纸,黄色胶带用于固定背板和画板边缘。
(八)笔
主要有铅笔、圆珠笔和中性笔三种。铅笔适用于修图,圆珠笔适用于描图,中性笔适用于勾线。
(九)尺子
主要有直尺和三角尺两种,根据画面大小选择尺子型号。
二、材料
(一)金属丝
彩色金属丝有 25 种颜色,常用的有以下七种颜色。金属丝的厚度有三种,分别为 1.0 毫米、0.5 毫米、0.3 毫米。
(二)釉料
红色系:百花红、桃红、金红、珊瑚红、橘红、枣红、铜大红、银橘红、银珊瑚红、酒红等。
黄色系:仿明黄、橘黄、铜大黄、1 号大黄、无铅大黄、硬银黄、深松黄、中松黄、浅松黄、浅淡黄、米黄、银橘黄、硬银黄、洋黄、银大黄、柿子黄等。
蓝色系:铜大蓝、无铅大蓝、黑蓝、海尼蓝、硬银蓝、孔雀蓝、宝亮蓝、百花蓝、天蓝、无铅天蓝、亮海蓝、银瓷蓝、银大蓝、银二蓝、瓷二蓝等。
绿色系:宝墨绿、黑绿、兰地绿、墨绿、黑墨绿、硬银绿、草绿、仿明地绿、大绿、玉绿、老地绿、亮绿、豆绿、浅淡绿、硬地绿、军绿、新地绿、软地绿、翠绿、湖绿、浅黄绿、深黄绿、深绿、深中绿、中绿、松绿、鲜绿、孔雀绿、中黄绿等。
丹青系:刁漆丹青、仿明丹青、一号丹青、二号丹青三号丹青、四号丹青等。
粉色系:深粉、桃红粉、亮粉、浅粉、本粉红、无铅本粉等。
灰色系:深灰、中灰、浅灰、无铅深灰、无铅中灰、无铅浅灰等。
紫色系:玫瑰紫、百花紫、大紫、无铅大紫、银紫、银玫瑰紫、雪青等。
白色系:瓷白、花白、地子白、无铅瓷白、牙白、亮白、无铅花白、银亮
白、磁花白、深银白、中银白、浅银白、银月白、涅白等。
黑色系:无铅黑、大黑、亚黑、洋黑等。
金星:绿金星、红金星、金金星等。
棕色系:深棕、中棕、浅棕、棕色、银黄棕、咖啡色等。
(三)底板
底板是用来附着画面的材料,常用密度板、木板、石膏板、铝塑板、铜板、钛板制作,也可灵活采用瓷盘、挂件等其他适于粘丝的材料制作。
密度板:其有 1 厘米板、0.3 厘米板、0.6 厘米板。适用于小幅画的制作,特点是轻巧、平整、光滑、易携带。
木板:分为贴面板和实木板。一般用来制作大幅作品,其特点是比较结实,不易变形,缺点是画板较重。
石膏板:是掐丝画最常用的底板,适合初学者使用。其特点是裁剪方便,不易变形,缺点是画板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