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人间(老舍自传)

细读人间(老舍自传)
作者: 老舍|责编:阮珍//田金麟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细读人间(老舍自传)
ISBN: 9787568066488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编剧。他是一位全才型文学家,作品除大量的小说外,还有新旧体诗歌、散文、话剧剧作、歌剧剧本、电影剧本、曲剧、相声等。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老舍的文字风趣泼辣,轻快诙谐,“京味儿”十足。他的作品既夸张好笑,又写实传神,他将对社会的讽刺批判和个人的人道主义融入幽默俏皮的文字中,惹得读者发笑的同时,也引人思考。 巴金先生称老舍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曹禺先生称他为“中国当代的人杰”,他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内容简介

“庆春” 我是腊月二十三日酉时 ,全北京的人,包括皇上 和文武大臣,都在欢送灶 王爷上天的时刻降生的呀 ! 灶王爷上了天,我却落 了地。 那是有名的戊戌年啊! 在我降生的时候,父亲 正在皇城的什么角落值班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自古为然。姑母是寡妇, 母亲与二姐也是妇女;我 虽是男的,可还不堪重任 。 我的母亲是因为生我, 失血过多,而昏了过去的 。幸而大姐及时地来到。 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 看见她的老儿子。大姐把 我揣在怀里,一边为母亲 的昏迷不醒而落泪,一边 又为小弟弟的诞生而高兴 。二姐独自立在外间屋, 低声地哭起来。天很冷, 若不是大姐把我揣起来, 不管我的生命力有多么强 ,恐怕也有不小的危险。 在生我的第二天,虽然 母亲是那么疲倦虚弱,嘴 唇还是白的,她可还是不 肯不操心。她知道:平常 她对别人家的红白事向不 缺礼,不管自己怎么发愁 为难。现在,她得了“老”儿 子,亲友怎能不来贺喜呢 ?大家来到,拿什么招待 呢?父亲还没下班儿,正 月的钱粮还没发放。向姑 母求援吧,不好意思。跟 二姐商议吧,一个小姑娘 可有什么主意呢。看一眼 身旁的瘦弱的、几乎要了 她的命的“老”儿子,她无可 如何地落了泪。 第二天早上,二哥福海 搀着大舅妈来到。 他知道母亲要说什么。“ 您放心,全交给我啦!明 天洗三,七姥姥八姨的总 得来十口八口儿的,这儿 二妹妹管装烟倒茶,我当 厨子,两杯水酒,一碟炒 蚕豆,然后是羊肉酸菜热 汤儿面,有味儿没味儿, 吃个热乎劲儿。好不好? 有爱玩小牌儿的,四吊钱 一锅。您一丁点心都别操 ,全有我呢!完了事,您 听我一笔账,决不叫您为 难!” 他的确有些本领,使我 的洗三办得既经济,又不 完全违背“老妈妈论”的原则 。 正十二点,晴美的阳光 与尖溜溜的小风把白姥姥 和她的满腹吉祥话儿,送 进我们的屋中。 白姥姥在炕上盘腿坐好 ,宽沿的大铜盆(二哥带来 的)里倒上了槐枝艾叶熬成 的苦水,冒着热气。参加 典礼的老太太们、媳妇们 ,都先“添盆”,把一些铜钱 放入盆中,并说着吉祥话 儿。几个花生,几个红、 白鸡蛋,也随着“连生贵子” 等祝词放入水中。这些钱 与东西,在最后,都归“姥 姥”拿走。虽然没有去数, 我可是知道落水的铜钱并 不很多。正因如此,我们 才不能不感谢白姥姥的降 格相从,亲自出马,同时 也足证明白姥姥惹的祸大 概并不小。 边洗边说,白姥姥把说 过不知多少遍的祝词又一 句不减地说出来:“先洗头 ,作王侯;后洗腰,一辈 倒比一辈高;洗洗蛋,作 知县;洗洗沟,作知州!” 大家听了,更加佩服白姥 姥——她明知盆内的铜钱 不多,而仍把吉祥话说得 完完全全,不偷工减料, 实在不易多得!虽然我后 来既没作知县,也没作知 州,我可也不能不感谢她 把我的全身都洗得干干净 净,可能比知县、知州更 干净一些。 洗完,白姥姥又用姜片 艾团灸了我的脑门和身上 的各重要关节。因此,我 一直到年过花甲都没闹过 关节炎。她还用一块新青 布,沾了些清茶,用力擦 我的牙床。我就在这时节 哭了起来;误投误撞,这 一哭原是大吉之兆!在老 妈妈们的词典中,这叫作“ 响盆”。有无始终坚持不哭 、放弃吉利的孩子,我就 不知道了。最后,白姥姥 拾起一根大葱打了我三下 ,口中念念有词:“一打聪 明,二打伶俐!”这到后来 也应验了,我有时候的确 和大葱一样聪明。 这棵葱应当由父亲扔到 房上去。就在这紧要关头 ,我父亲回来了。屋中的 活跃是无法形容的!他一 进来,大家便一齐向他道 喜。他不知请了多少安, 说了多少声“道谢啦!”,可 是眼睛始终瞭着炕中间。 我是经得起父亲的鉴定的 ,浑身一尘不染,满是槐 枝与艾叶的苦味与香气, 头发虽然不多不长,却也 刚刚梳过。我的啼声也很 雄壮。父亲很满意,于是 把褡裢中两吊多钱也给了 白姥姥。 P3-5 他口角边虽常常挂着讥嘲的笑意,眼里却蕴着两眶热泪。 ——苏雪林 老舍先生是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 ——季羡林 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 ——朱光潜 老舍小说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越国界的。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