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
作者简介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Benedict,1887-1948),生于纽约,原姓富尔顿(Fulton),美国女人类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需要根据日本的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于是本尼迪克特在1944年,受命于美国政府,收集各项资料,完成了这份报告,并在报告中阐述自己的推断。战争结束后,美国的决策与她的推断意见一致,她准确的预见是本书亮点之一。 她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英国文学,1919年前往哥伦比亚大学从事人类学研究,师从于二战前最伟大的人类学家之一——弗兰茨·博厄斯(FranzBoas,1858-1942),1923年获得了博士学位。她于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文化,写成《文化的类型》(PatternofCulture,1934年)一书,1940年完成《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ScienceandPolitics)一书,批判种族歧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其中对日本的研究——《菊与刀》一书的贡献最大。二战结束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于1948年9月病逝。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矛盾的日本人 任何事物都具有矛盾的一面,但是没有那个民族 像日本人那样矛盾。 他们既生性好斗,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又崇尚 美感;既桀骜自大, 又彬彬有礼;既十分顽固,又能善于变通;既十分驯 服,又不愿受人摆 布;既十分忠贞,又骨子里叛逆;既行为勇敢,又内 心怯懦;既心态保 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菊和刀就是日本这个民族矛 盾性的象征。 曾经与美国对抗的所有对手中,最让美国头疼的 就是日本。因为在 太平洋战争中,美国所要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岛屿海 滩的登陆行动和后 勤供应,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日本人的行动意图。这和 两国文化的差异有 关。在与其他西方国家打仗时,美国根本不需要花过 多的精力去考虑两 个民族在思维和习惯上的差异。举例来说,1905年的 美俄战争中,美国 的对手虽然是与其他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沙俄,但他 们仍然遵循西方人 的做法。那就是,即便在战时,也会遵循一些符合人 性的战争惯例,而 这一点完全不适用于日本人。 日本打开紧闭的国门已有七十五年了,但在外人 眼里,他们的一 些说法仍然让人费解。比如,“但是,又……”等词 句是他们使用频率 极高的。任何一个严肃负责的非日籍的人文社会学家 ,在谈及其他民族 时,通常不会说这个民族既彬彬有礼,又蛮横、傲慢 ;他也不会说这个 民族既顽固不化,又适应激烈变革。同理,在他们的 论述中,是不会出 现某个民族既性格温顺,又不轻易服从上级的命令; 该民族既忠诚、宽 厚,又心存叛逆、满腹怨恨等论调。他不会说某个民 族既勇敢无惧,又 怯懦;不会说他们更在乎自己的主观感受,又非常照 顾别人的感受;不 会说他们遵守规则,又不服管制,甚至犯上作乱;也 不会说该民族故步 自封,又崇拜西方文化。任何一个严谨的非日籍观察 家,通常都不会在 自己的著作里说某个民族崇尚美好的事物,高度重视 演员和艺术家,醉 心于菊花栽培,同时又强调该民族崇尚刀剑和武士的 荣誉。 然而,上述这些矛盾论调在有关日本的论著中却 经常出现。而 且,这些矛盾不仅仅出现在著作里,更是日本人生活 的真实写照。菊 与刀便是这样一组矛盾。很大程度上,日本人是既生 性好斗,又温和 谦让;既穷兵黩武,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又彬 彬有礼;既十分顽 固,又能善于变通;既十分驯服,又不愿受人摆布; 既十分忠贞,又内 心叛逆;既行为勇敢,又内心懦怯;既心态保守,又 善于接受新事物。 他们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但是,当别人对他 们的劣迹毫无所 知时,他们内心就会充满罪恶感。他们的士兵规规矩 矩,但骨子里他 们又生性叛逆。 了解日本人的矛盾个性对于研究日本人这个课题 来说,是必不可少 的。事实上,对于美国来说,日本给我们出了很多所 谓的“日本通”都 无法解决的难题。比如,日本人下一步将采取什么行 动?如果不攻打日 本本土,他们是否会投降?我们是否应该直接轰炸日 本的皇宫?日本战 俘能够为我们提供哪些有用的信息?我们该采取什么 样的舆论措施来说 服日本士兵和日本平民,从而消除他们对美国人的敌 对情绪?如果战争 结束,我们应该对日本人实行永久的军事管制以维持 世界和平吗?我们 的部队是否要在日本深山老林中与那些疯狂的顽固分 子决一死战呢?在 战争还未结束之前,日本本国会不会爆发一次类似于 法国或俄国式的革 命?谁最有可能领导这次革命呢?如果革命没有爆发 ,那是否意味着日 本民族只有等待灭亡? 1944年夏初,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对日反攻行动 。许多美国人认 为对日战争可能还得持续三年,或许十年,或许更长 时间。而日本民众 则认为这场战争可能会成为百年战争。他们说,美军 虽然取得了局部胜 利,但是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距离日本本土还有几 千英里远。而日本 官方的公报、媒体甚至根本不承认日本海军的失败。 就在日本国民仍然坚信他们会是真正的胜利者时 ,战争形势发生 了急剧的变化。欧洲战场一直被盟军最高司令部放在 军事优先考虑的地 位,这一年六月,盟军又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对 德战争即将取得胜 利。在太平洋地区,美军部队已在塞班岛登陆,这将 是一场预告日军大 败的重要的战役。此后的一段时间里,美军更是日益 与日军短兵相接, 一决胜负的时刻越来越近。依据以往在新几内亚、瓜 达尔卡纳尔、缅 甸、阿图、塔拉瓦、比亚克等地与日军的战役,我们 已清楚地知道,美 国所面对的是一个极难对付的敌人。 因而,到了1944年6月,尽快了解日本民族的性 格特征就被提到了 议事日程。我在这时受命研究日本,任务是使用一个 文化人类学家所能 使用的一切研究手段,尽早弄清日本民族的真实面目 。为了尽快实现 这一目标,我们不仅要关心日本军事、外交方面的事 情,还要每一个细 节都必须仔细观察,关心他们在一段时间内的方针政 策以及对后方普通 老百姓生活产生的影响。日本正在全力以赴地进行战 争,我们不仅要了 解东京当局的目的和动机,了解日本漫长的历史以及 经济、军事实力, 还必须了解日本政府对本国国民的期望值,了解日本 人的思维和情感习 惯,以及这些习惯所形成的处世模式;弄清这些行动 、想法背后的制约 因素;撇开一些先人为主的观念,设想在这种情况下 ,美国人会怎么 做。我们必须尽量撇开美国人的思维模式,避免以自 己的思维习惯去揣 测日本人的想法。 显而易见,我的工作任务是很艰巨的。由于当时 美日两国是敌对的 双方,很容易对敌人充满憎恨,因而要真正了解敌人 并不容易。我要做 的,不是去想我们处在他们的境地会如何行动,而是 要弄清楚日本会如 何行动。因而,在研究中我经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把 日军在战争中的一 切行动都看作是有价值的资料来加以分析和利用。我 认为应该把对日本 发动战争这件事本身当作一个文化问题来研究,而不 是当作一个军事问 题来看待。日本人在战时的行为,和他们在和平时期 一样具有自身的特 点。要了解日本人对待战争的态度所反映出的生活方 式和思维习惯,可 以从了解日本的将领着手。他们不断鼓舞士气,消除 疑虑,激发潜能。 我认为这些战争中的细节,都透露了日本人在战争中 把什么视为可以利 用的长处,而收集和研究这些细节是了解日本人的重 要步骤。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