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岳麓
原售价: 8.00
折扣价: 6.00
折扣购买: 名人传(彩色插图精读本)/*世界名著*丛书
ISBN: 7806655417
1801年,贝多芬钟情于朱丽埃塔·圭恰迪妮,将著名的《月光奏鸣曲》(1802年)献给了她。他写信给朋友说:“现在我的生活比较甜美,和人家来往也相对多了些……这变化是一个亲爱的姑娘的魅力促成的。她爱我,我也爱她。这是两年来我初次遇到的幸运的日子。”然而,生活的窘迫使他无法娶她。而圭恰迪妮的稚气和自私,也使贝多芬苦恼万分。后来,她嫁给了一位伯爵。对这场爱情的绝望使贝多芬陷入了极度的苦闷,他对天发出了这样的呼喊:“连一向支持我的卓绝的勇气也消失了。噢,神,给我一天真正的欢乐罢,哪怕一天也好!我没有听到欢乐的深远的声音已经太久!什么时候,噢,我的上帝,什么时候我再能和它相遇?……永远不?……不,这太残酷了!” 虽然,爱情的苦闷始终折磨着他,可贝多芬刚毅的天性使他不会就此颓丧:“我的体力和智力突飞猛进……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不过才开始。我窥见我不能加以肯定的目标,我每天都迫近它一些……噢!如果我摆脱了这疾病,我将拥抱世界!……一些休息都没有!除了睡眠以外我不知还有什么休息……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噢!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这该多美!” 这爱情,这痛苦,这意志,这时而颓丧时而亢奋的内心的波澜,都起伏在1802年的大作品里:附有葬礼进行曲的奏鸣曲(作品第26号);俗称为《月光曲》的《幻想奏鸣曲》(作品第27号之二);《第二奏鸣曲》(作品第31号),其中戏剧式的吟诵体恍如一场伟大而凄婉的独白;题献亚历山大大帝的提琴奏鸣曲(作品第30号);《克勒采奏鸣曲》(作品第47号);还有六支悲壮惨痛的宗教歌(作品第48号)。至于1803年的《第二交响曲》,则以一种无可抵抗的巨力把忧郁的思想一扫而空。生命的沸腾将乐曲推向了高潮。贝多芬在痛苦中挑战痛苦,他渴望着爱情,渴望着幸福。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