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生贵子:帮不了你养娃,但能帮你觉悟
作者简介
杨早,1973 年生于四川富顺,中山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身兼文史学者、书评人、阅读推广人三重身份,关注儿童教育。与书评人绿茶合著写给孩子的《中国通史》,并在“三联中读”开设讲给少儿的启蒙专栏《简说中国史》《简说中国人》。 著有畅销书《元周记》(2020)、《拾读汪曾祺》(2020)、《早读过了》(2018)、《说史记》(2015)、《民国了》(2012)、《野史记》(2005)等,编著“话题”年度系列(2005—2014),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编有《宁作我:汪曾祺文学自传》《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沈从文集》《汪曾祺集》等。参与创立并主持“阅读邻居”读书会及微信公众号“早茶夜读”,个人主持微信公众号“早就说过”“杨早讲史”。
内容简介
选摘一 孩子,你会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吗? 宝宝: 再过几天,你就满一岁七个月啦。在那天之前,是爸爸妈妈九周年的结婚纪念日,还有爸爸三十八岁的生日。年底真热闹啊。 宝宝,你每天都要去会所玩,认识了好多小朋友。你知道吗?爸爸妈妈六年前决定买下这里的房子时,还没有想清楚要不要宝宝哟。不过,你常玩的会所对面,有一所小学;小区里,有一所幼儿园。不知道这两点,是不是在潜意识里影响了爸爸妈妈购房的决定? 爸爸和妈妈小的时候,幼儿园和学校都离家蛮近的,最近的时候只有一墙之隔,可以由一个狗洞钻来钻去。远的时候,也就是一条长街或一条小路的两端。爸爸觉得,不怕到校才发现忘记带东西,中午可以回家睡一觉,晚饭后还能找到同学一起玩,是儿童时代最幸福的事了。 宝宝,你慢慢长大,会进小区的幼儿园,会进小区对面的小学。可是,你的玩伴会少去好些。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觉得,咱们住的这个区教育条件不好,所以他们卖掉房子,搬到教育条件好的区去,或是在那边租房子,把这里的房子再租出去。 爸爸小时候,因为爷爷读研究生、爷爷奶奶两地分居什么的,转了好多次学,多得履历表都不够格子填。现在回想起来,小学同学在爸爸的脑海里都很模糊,也没有什么从小到大的朋友。宝宝,爸爸希望你能在这个家里一直长大,一直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有真正的发小,成人后还记得他/ 她奶声奶气说话的样子那种。 宝宝,今年校车问题成了新闻热点,倒不是说爸爸妈妈有先见之明,但是住在一个有幼儿园有小学还有书店的小区,确实让人心里安生不少。爸爸在电视节目上说,校车问题,其实反映了小朋友们的家长在与学校谈判时的弱势地位:一方面,确实学校少、小朋友多;另一方面,家长也没有获得足够的支援,学校的入学资格、收费、办学条件,都没有严格的监管。这种情况下,给小朋友选学校就成了“撞大运”或“抢椅子”的游戏,难怪很多爸爸妈妈都尽力奔那些传说中的好学校。 宝宝,现实很复杂,环境很残酷,可是爸爸妈妈还是不相信什么“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爸爸妈妈只想给你一个健康快乐的小环境,一个平安喜乐的童年。爸爸妈妈的一位老师说过,鲁迅爷爷虽然后来经常愤怒,看上去很冷很酷的样子,可是因为鲁迅爷爷童年有过许多在乡下玩、看社戏的欢乐,所以他的愤怒下面,还是有着一层温暖的底色。宝宝,每个人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爸爸妈妈能给你的,也就是这一层温暖的底色了。 宝宝,爸爸妈妈都是在这个社会中长大的,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可以独立思考、自由选择。可是,添了你之后,爸爸妈妈的信心开始打折扣了。爸爸妈妈不知道,如果你上学后,老师教给你的,跟爸爸妈妈坚信的,有强烈的冲突,该怎么办?那些历史与现实的苦难与黑暗,爸爸妈妈是不是应该先瞒着你、骗着你,让你长大成人后,再去自己慢慢揭开那些“华丽的袍子”?如果不瞒着你,会不会吓着你,让你变成一个心理阴暗的小孩?如果瞒着你,会不会让你踏入社会时,有强烈的幻灭感?哎呀,爸爸妈妈真为难啊! 宝宝,这种焦虑在我们这个社会到处弥漫,所以“虎妈”“狼爸”才会大规模吸引眼球啊。要让爸爸说,倒也不是“虎妈”“狼爸”的教育理念让人信服,而且他们的教育方式似乎更“中国化”,我的意思是,似乎更适合中国当下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宝宝,现在的爸爸妈妈们真是纠结啊,他们一边手捧着层出不穷的民国教材,向往那种优雅的、全面的、充满温情的教育,一边又要应付一个充满竞争的现实。宝宝,自从爸爸这一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基本接受美式教育观念,就很少听说有文化的家庭打孩子了。爸爸妈妈可以纵容宝宝的天性,但社会可不是吃素的啊,于是逼得许多爸爸妈妈不得不想:是不是用棍棒和威吓,把孩子教育得温顺驯良,会让他学习更多的玩意儿,将来更能讨领导和老板的欢心啊? 宝宝,爸爸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很多爸爸妈妈已经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中不溜儿的、默默无闻的常人,就好像满地铁的白领们脑海里都是些响当当的名字。他们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是爸爸最喜欢那个满脑子想回家喝酒养狗的捷克胖子——他叫“好兵帅克”。宝宝,爸爸希望你长成一个有趣的人、会自己找乐的人,神经大条,作风剽悍,喜欢琢磨点儿什么,琢磨不通也不放在心上。那就让咱们一起往那个方向奋斗吧。互相鼓励,抱团取暖。就像有时我疲惫地倒在你的床上,你伸出小手,轻轻拍拍我的头,对,就是那样。 爸爸 2011 年12 月14 日 选摘二 怎样当好一名育儿能力不强的爸爸? 我儿辣子,今天满四岁。自从他出生,我家的纪年方式就变了,基本上进入“赛季模式”:辣子元年、辣子二年、辣子三年、辣子四年……从明天开始,就是辣子五年。 “单反穷三代,养娃毁三观。”举个例子,昨天我给辣子打洗澡水。往澡盆里倒完水之后,他用手推我: “你走吧,到那屋去吧。让妈妈来。” 照我的大爷脾气,谁敢跟我这么说话呀?肯定是掉头就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但此刻我就得苦口婆心地说服教育: “你看这水是不是爸爸给你打的?你脱下的衣服是不是爸爸一会儿给你拿去洗?大舀子是不是我给你的?你还要赶爸爸走,你有没有良心?” 辣子垂首不语。 “有没有?不说话我胳肢你喽……” “有。” 就是这样,大约在辣子心中,爸爸只是可有可无的生物。跟他说“爸爸要出差”,他说“没事没事,我们不去远的地方玩不就行了?”,意思是死了张屠户,不吃混毛猪,走了当司机的爹,正好宅家里。 得空陪他玩。有时辣子欣然接受;有时他心情不好,小手挥挥:“你走吧。你也帮不上什么忙。”还得死皮赖脸候着他心情转好。 在辣子纪元,这样的人就是吃闲饭的,生活朝不保夕,随时有下岗之虞。因此有时被老婆甩上一句,哽心哽嗓,也莫可奈何。十篇好文章也抵不上陪辣子一下午。 上周在西安曲江寒窑,晚上,一对夫妻跟一孩子——妈妈哄着说:“给爸爸说,今天想爸爸没?”孩子不吭声。爸爸一甩手:“我替你说,没想!”气哼哼地兀自走了。我同情的目光跟了他几十米。 悲惨吗?有点儿。可是,人得适应环境,不能让自己一直悲催。朱自清先生是我太师祖,不过我对怹老人家的生活态度不是很赞同。朱先生有文章说,自己这一生,朋友就那么几个,老婆就那么一个,孩子一大堆,实在没什么味道。这也未免太苦情了,似乎走入《背影》的循环,老这样压抑焦虑也不是办法。 总之现在还没法改变辣子,他还没到为了一款新手机、新运动鞋来讨好老爹的年龄。所以只好改变自己。首先要承认现实,现实是什么?就是在辣子这个团队里,我是能力不强的那个。能力不强怎么办?能力不强的员工又不想被炒,除了要跟老板有裙带关系,还要态度好。如果这个团队里都是裙带关系,就只能拼态度了。 能力不强的员工最重要的是安分守己,要明白自己的角色和位置。这事儿你是输在起跑线上的,没法破。在戏班里,人家是角儿,你是跟包;在公司里,人家是CEO、工程师,你是前台扫地的老大妈;在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人家是齐达内、罗纳尔多,你就得是马克莱莱,不求名利地干些脏活儿。 今年“三八节”那天,辣子的幼儿园开家长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妇女节,来的多是当爹的。轮到我讲话,我就说了说父母的角色,我说一个家庭像一支球队,根据特色分前中后场,孩子顶到第一线当前锋,父母分工不一定,但大多数情况下,当妈的是中场,负责串连与传球,有时还要冲上去助攻。如果父亲注定只能踢后卫,那就得好好踢后卫,该补位补位,该放铲放铲,得分不争功,丢球不埋怨。 散会了,就有当爹的来跟我握手:“说得好啊。下次一块儿看球。” 听着,我并没说父母就该这样内外分工,只是限于环境与社会,不得不然。养娃是个独立的小宇宙,在这里你不行就是不行,别拿挣钱啊、事业啊说事儿,更不能觉得太太管孩子多一些就是天经地义。电视里常有那样的情况:孩子一出什么事,当爹的第一时间冲上去骂当妈的:“你是怎么管孩子的?”有本事你来管嘛,孩子又不是女方单性繁殖的!说这种话、有这种想法的,不管地位多高、财力多大,都是“渣男”,我以为。 所以,能力不强不是逃避的借口,只是现实一种。须基于此,进行自我定位、自我设计与自我塑造。如果三观在这个小宇宙里行不通,那就毁掉重建吧。 这个团队里,能力不强的人,就得有当替补和碎催的觉悟。这里就不举例子了,大概原则是:不决策,但领导需要意见参考时要勇于表达;不干涉,但外围的麻烦能解决就主动帮领导解决了;不抱怨,两位领导处于交锋状态时既要勇于站边,又要保持冷静,因为两位领导的心理与生理健康都必须得到保护,不然小宇宙就毁灭了…… 那位说了:难道你的追求就是补锅救火?不对,在任何小宇宙里,人的最高追求都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虽然不算是优秀的父亲,但我仍然是一位神圣的父亲。鲁迅先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题目太大了,一般都是没当爹的人负责思考。我还是很现实地考虑“我怎样当好一个辣子爸”呗。 目测这份工作的前途,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是宠辱不惊,相妻教子。辣子团队里我反正是唱白脸那位,所以倒不怕骨头轻。能让他自由自在的时刻越多越好,但违反基本价值底线的时候,总不能为了讨好儿子就放任不管吧。比如,孩子心情不好不想叫人是没关系的,顶多爹妈丢个脸,但给别人造成困扰和麻烦就不行了。 第二重是尽心竭力,保驾护航。社会多乱啊,人心多险啊。能躲着点儿就躲着点儿。有人说要让孩子早点儿适应这个竞争性社会,我倒觉得等等无妨,很多负面信息,其实可以通过间接经验,比如阅读来获得,而年龄越大,内心越成熟越强大,抗病抗倒伏能力就越强。作为一个五岁半上学的赏识教育承受者,我还是喜欢慢慢来,三分养七分等。 第三重最难,我几乎不敢保证我能做到。辣子是我必须爱的人,而爱从来不会无缘无故,也不会无欲无求。所以这一关是“保持克制,不求回报”。这个意思就是,辣子应该也必须成为自己的主人,当爹的无权也不必控制他的人生。 上次回成都,跟祖父说到他表哥汪曾祺的家庭。说到汪的父亲汪菊生先生,祖父说:“他是一个花花公子。”随意一句话,我却有一点儿顿悟。我们经常赞美汪氏父子“父子多年成兄弟”,但这桩美事的前提,是父子两人都不必为生计所迫,又有共同的爱好,可以一起度曲、种花、写字、作画……对彼此没有要求。我们想想《背影》,父亲事事帮儿子安排,买个橘子都亲力亲为,这怎么当兄弟嘛! 我希望等辣子懂事了,我俩之间能达成一个默契:容忍对方不完美。他不当孝子贤孙,我也不是二十四孝老爸。我不指望他光宗耀祖,他也别想着拼我这个爹。我不提“别人家的孩子”,他也别质问我为什么不赚大钱。有冲突我们坐下来聊,争取像辛亥年那样达成妥协。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小宇宙里,各自独立,像两棵树一样并排站着,但不是靠着。 咱们一起努力吧,辣子。 2014 年5 月22 日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齐家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育儿要深思 养孩子为什么比从前苦、比从前累?在杨早看来,很大一个原因是,孩子作为家庭中心的角色越来越明显。1980年代独生子被称为“小皇帝”,30多年后他们依然“高踞龙庭”,而且耗费的资源正在以倍数递增。前30年享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哺养与照顾,后30年为无微不至地哺养照顾下一代而努力,这种交叠的传承图景,真的是我们想要的人生吗? 这部《早生贵子》是杨早以“养娃”为起点,探寻“成长”多元可能性的行思录。全书有以下3方面看点—— 一是“父亲杨早”的一线养娃体会与经验,如:怎样当好一名育儿能力不强的父亲?孩子不睡觉怎么办?怎样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启蒙?上幼儿园的孩子要不要学英语?有没有必要追求学区房? 二是“媒体人杨早”对近十年教育热点问题的观察与思考,涉及一度引发热议、至今余波未歇的国学热、中小学生减负、高考作文、文科教育、大学角色、就业难、留学生毕业去向等。 三是“学者杨早”借由回顾鲁迅、梁漱溟、沈从文等中国现代文人的经历,对处理教育问题、维系代际关系的思悟。此间对于结婚、生育、父母角色等问题的观照,同步于当下时代大潮中个体的思虑。 总体上,问题意识贯穿始终。诙谐中不乏严肃的思考,是一部活生生的“纸上脱口秀”;着眼点见高度但不高冷,是一部凸显人文底色的“教育行思录”。亦是作为父亲的知识分子十年间的珍贵思想档案,启发读者跳出窠臼,换一种眼光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