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良知--悦读孟子/中华经典悦读丛书

中国良知--悦读孟子/中华经典悦读丛书
作者: 郭美星|总主编:王月清//暴庆刚//吴颖文
出版社: 江苏人民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9.90
折扣购买: 中国良知--悦读孟子/中华经典悦读丛书
ISBN: 978721420042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6.教育者要以“成仁”为教育的核心。 孟子和孔子一样,非常重视学生的仁德教育。孟 子说: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孟子·离娄上》)仁与不仁是国家兴亡的根本所在, 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培养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仁” 的原则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孟子看来,当 个体“无恻隐之心”,“无羞恶之心”,“无辞让之 心”,“无是非之心”时,均“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 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 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当个体 缺乏了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时,已经不能称其 为人。为此,孟子还从“人禽之辩”出发,指出“人 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道 德情感之心,如果人连这一点与动物的小小区别都弄 丢了,那就会沦为禽兽之流。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 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仁者。 7.要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孟子认为通过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是一种 很好的教育方法。他自己在教育活动中也经常采用这 种方式。这样的例子,在《孟子》书中可谓比比皆是 : 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押于不顺’。放太 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贤者之 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故可放与?”孟子曰:“有 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孟子 ·尽心上》)学生公孙丑向老师提出一个很难回答的 问题。他说,伊尹看不惯不顺义理的人,就把太甲放 逐到桐,后来太甲表现好了,又把他接回去。难道贤 良之人做大臣,就可以随意放逐他们的君王吗?学生 问得很大胆,但孟子回答得更巧妙,他说:“有伊尹 那样的心志威望当然可以,如果没有伊尹那样的心志 威望便是篡权了。” 再比如: 告子曰:“生之谓性。”孟子曰:“生之谓性, 犹白之谓白与?”曰:“然。”“白羽之白也,犹白 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孟 子·万章下》)孟子与告子之间关于人“性”的对话 是非常经典的。告子说:“天生的属性叫做性。”孟 子说:“天生的属性叫做性,就像一切东西的白色都 称做白吗?”答道:“是这样。”“白羽毛的白,犹 如白雪的白;白雪的白,犹如白玉的白吗?”答道: “是这样。”“这样说来,那么狗性犹如牛性,牛性 犹如人性吗?”孟子通过回答告子的提问,一方面阐 述了自己的性善论主张,另一方面也给告子答疑解惑 ,加深了理解和认同。这样的教学方式被孟子屡屡使 用,且效果良好。P16-17